风云四起
1946年6月,国共两党和平建国的谈判彻底破裂,内战全面爆发。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20万大军进攻中原解放区。解放军边打边撤,冲出了国民党的包围。由此,国民党军队开始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解放军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在东北,解放军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稳住阵脚,并在夏季攻势中夺回东北战场的主动权。华北傅作义部在大同集宁战役与张家口战役中重创解放军,取得优势地位。
华东战场,解放军在薛岳的攻势下丢失两淮,但陈毅在宿北、鲁南、莱芜战役先后获胜,并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张灵甫师长阵亡。
在中原战场,刘伯承在定陶战役歼灭整三师,陈赓部则围歼了胡宗南号称“天下第一师”的整一旅。
西北战场,由于得到内线情报,中共中央主动从延安撤退。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率部攻占延安。随后,解放军连续取得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等地的胜利,国民党部队士气下降严重。
同时,转入山区的解放军再度使用了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运动战战略,利用国民党军队分散搜索的契机,集中数倍的兵力展开包围进攻。这种方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首要作战策略。
经过8个月的作战,国民党方面战斗减员约71万人,可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由1946年6月的117个旅,下降至85个旅。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宣告失败。
1947年6月到1948年9月,国民党军队开始了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在党中央的英明指挥下,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经过这一阶段的一系列战役,国民党军队进一步被削弱,解放军进一步壮大。随着双方军事力量的变化,解放军进入战略决战阶段,解放战争即将完成。
1948年9月到1949年12月,经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一系列大决战,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除部分沿海岛屿以外,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当国共两党在战场上厮杀时,身处国统区的卢作孚和民生公司亦在为生存挣扎。
随着内战的爆发,民生公司最渴望得到的和平环境被打破,处于国统区的民生公司再次被国民党政府征用。国民政府对轮船公司用的还是老办法,压低运费,且不按时支付。当时的燃料、五金和其他器材价格都在狂涨,等到政府支付的运费姗姗来迟时,那一点点钱,已等于废纸一堆。被迫以这样的条件从事大量军事运输,民生公司的财务状况再度急剧恶化。
内战期间,为了得到美国的支持,1946年11月,国民党当局和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表面上双方在对方国土范围内都享有相同的权利,但是美国是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海外实力,而中国是落后国家,根本无力向外发展。由于双方国力的差距,中国根本无法享受到条约中的权利。这个看似平等的条约实则又是一个变相的不平等条约。
按照此条约,中国的市场将会对美国完全开放,美国的商品将会充斥中国市场。对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而言,这个条约带来的结果是毁灭性的,面对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弱小的中国工商业将不堪一击,迅速崩溃。用不了多久,中国就会成为美国的商品倾销地,中国也将彻底丧失自己的工业生产能力,完全沦为美国的附庸。
卢作孚得知,美国政府以加强对华援助运输为名,已根据该条约向国民政府提出,要求开放南京、芜湖、九江、汉口四个内河口岸,允许美国船只自由往来。
对此卢作孚的反应很激烈,对于美国这样的要求,他坚决反对。虽然美国是二战期间的盟国,对中国抗战帮助很大,但它不能因此就在中国享有特权,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卢作孚向国民政府提出了反对意见,国民政府却告知他,这事需要找美国海军商议。国民政府如此回复,瞬间就把其服务洋人的奴才嘴脸表露无遗。
随后,卢作孚立即去见了美国海军副司令,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坚决反对美国政府的无理要求。接着,他又联合航业界其他人士,一致提出反对,终于迫使美国政府放弃了拥有中国内河权的打算。
处理完这件事后,卢作孚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上海,为迎接新船、开辟沿海航线做准备。
经过周密筹划,天津和广州两地的办事处,顺利升格为分公司,青岛、福州等地也开设了办事处,有关人员、码头设施等都逐一得到落实。
至此,卢作孚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只等在国外新订购的那批船回国实现他伟大的构想。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卢作孚的构想发展,当卢作孚正急切期盼他的新船时,这批新船反而出了问题。1947年,合同规定的交船日期到达,但是,加拿大方面的造船厂却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造出船只。造船厂声称战后物资涨价太快,民生公司支付的款额已经无法造出合同规定的船,如果民生公司不加价,那么造船厂就面临破产,船无论如何也造不出了。
加拿大方面的造船厂拿出这样的理由,也并非是为了敲诈民生公司,当时整个国际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加拿大方面使出这样的伎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域成为主要战场之一,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战争,基本都是海战。战争期间对船只的需求极大,各种与船舶相关的物资也水涨船高,始终处于高位。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验,战争期间处于高位的物资,战后必然因为需求急剧降低而价格大跌。加拿大的造船厂有鉴于此,希望等战后物资价格下跌再购进造船所需物资建造船只。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冷战的局面出现了,美国为了联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对付苏联,大规模扶植二战中被战火破坏的资本主义国家,甚至连战时的对手日本也得到了美国的扶植。由于美国主导的战后重建规模极大,进而致使各种建设物资即使在战后也保持旺盛需求,价格也未曾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那样大跌,反而有所上涨。
加拿大的造船厂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事前并未储备造船物资,他们寄希望于战后的价格大跌,以期获得最大利润。然而,等战争结束后,他们期望的价格大跌并未出现。如此一来,他们预期中的最大利润不仅难以实现,甚至还要亏损。为了维持利润,他们便使出了这个近似无赖的伎俩,以消极怠工的态度,迫使民生公司加价。
对此,民生公司留驻加拿大的工作人员,曾多次要求造船厂方面按照合同履行相应的义务。但加拿大方面看准了软弱无能的中国政府是不会在这种国际官司中有所作为的,因而,他们对于民生公司的催促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