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王卫在和刘淼的一次聊天时谈到了香港生活,他说,香港人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品尝到进口食品,这样的“优越感”为什么不让内地的百姓也体验到呢?正是这样的几句简短对话,促成了顺丰优选和它主营的进口食品的诞生。
王卫对香港人的习性十分熟识,他本身也是香港人,只是后来为了顺丰能在国内“有口饭吃”,才将香港身份换成了深圳户籍和身份证。
当想法变成现实可操作的项目时,很多绝佳的构思都极有可能被现实磨灭成灰烬。任何一个做B2C的企业都希望做到最好,王卫和他的顺丰集团也不例外。对于一个优秀的B2C电商而言,商品的价格和供应链是其致胜的两大法宝,也是最具价值的两个方面。显然,顺丰在价格上和产品供应环节上都没有占据任何优势,这也许是其一直都无法“很电商”地辉煌一次的根本原因。
顺丰优选80%都是经营进口零食,这种货品属性,决定了其货源是不可能在国内拿到的,更不可能直接从厂商手里订购,唯一的办法,似乎只能是高额采购,而后将成本迫不得已地附加在商品的价格标签上。而这一部分中高端消费人群,虽然对价格差异并不明显在意,但货比三家,如果顺丰优选的价格总是高人一筹,同时也没有其他致胜因子在物品之中的话,若想抗衡早就立足于该市场的电商巨头,那就的确十分吃力了。
毋庸置疑,顺丰在物流配送上是公认的出类拔萃,但快递和电商毕竟是两套完全不相匹配的体系。比如说,顺丰优选定位的中高端食品电商,在食品配送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冷链物流,而顺丰集团现有的物流配送体系,是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食品运输需求的。此外,顺丰优选又打算“单干”,也就更徒增了配送体系建设的成本和精力。
即便运作起来的确很伤神,顺丰优选也始终致力于中高端食品电商的根本定位,这不仅因为进口食品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也因为顺丰花重金打造出来的第三个电商平台不能堂而皇之地“存在”。
顺丰为了做好优选项目,为了加码“最后一公里”,保证食品运输的时效性,配送运输工具全部使用汽车,每一次的配送都要配备一名专职的司机陪同一位客户经理共同完成。这个运输汽车可不是普通的汽车,车厢里标准配套设施必包括冷藏、冷冻、0°保鲜三种功能才行。
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客户经理将食品从车厢内拿出后,第一时间要放进专门设计的保温包中,再步行交至客户手中。流程并没有到此结束,客户经理在客户确认收货之后,还要在公司专门为其配备的高端电子产品iPad上,记录下客户的确认信息及产品体验回馈。
归根结底,用户体验仅仅是电商运营中的一个小环节,对于电商本质的零售情况,毛利率、周转率、损耗情况等都是需要考察和解决的问题关键。顺丰不偏不正,恰好挑了一个电商中最难啃的骨头——生鲜,无论是冷链物流配送,还是交通工具时效性上,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专注于食品生鲜
每一个成功创业的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本事。王卫也是如此,他能一手创建顺丰帝国,在产业架构上自然独树一帜。
当顺丰挑选了电商中一个“最难啃的骨头”——生鲜,就意味着新的挑战即将开始了。王卫觉得,一定要把这块“骨头”啃得干净、啃得明白。虽然顺丰做电商最初的三个王牌门户网站——顺丰E商圈、尊礼会、顺丰优选都不被市场看好,且E商圈仅在香港地区投入运营,尊礼会据说经营得也是起色不大,就连顺丰优选在经历了上线一年有余的尝试后,也是徒有其表,没有任何盈利,但顺丰的“大当家”王卫依然未曾放弃对优选的投入,或者说对顺丰旗下所有产业的悉心运营,每一个“顺丰品”,都是这个谨慎之人十分眷顾的。
与“生鲜”并存的另外两个关键词“温控”和“冷链”,同样是顺丰推出优选项目后最引人关注的。
温度控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尤为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指把目标温度的控制操作至计划需要的温度,而所操作进行的过程就是“温控”。温度变化的结果称之为“控制结果”,最好的“控制结果”,就是使该结果接近最初设定的理想。这也是生鲜配送环节中,最应该被看重的一个存在因素。
冷链,即易腐蚀食品自产地收购、捕捞之后,经过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销售,最后直接成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这一条龙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能确保食品处在所需的低温可控环境下,这可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尽可能减小食品耗损,并有效防止了污染,这一整套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就是“冷链”。
食品冷链分为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配送、冷冻销售四方面,所适用的食品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肉、蛋、禽、水产及花卉等产品;也包括速冻的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奶制品、快餐原料在内的加工食品;除此之外,药品也是冷链适用范围中最为特殊的一种商品。
顺丰如此认真地经营着温控和冷链,不仅仅为优选做足了功课,更为生鲜电商打好了提前量,这或许就是王卫推出顺丰优选后“不曾告知”世人的终极秘密。
就在王卫的“不曾放弃”努力之下,顺丰优选已然慢慢地步入了正轨。如果说上线之初的一段时间没有做任何宣传,是低调涉水的正常“前奏”的话,那么进入2014年之后,逐渐被掀起来的宣传攻势,应该就是步入正轨之后运作的“画外音”了。刘淼的卸任与李东起的接班,这一度引起热议和猜测的顺丰优选“换帅风波”,并没有“击垮”王卫一直以来的低调运营堡垒。
顺丰优选的市场总监杨军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从食品生鲜电商行业来讲,我们刚进入时,专注的企业并不多,大家都觉得是一片蓝海。而到了现今,特别是进入2013年后,这一领域已经被大家炒得很热,这其中既有京东、天猫这样的大型电商,也有沃尔玛这样的传统零售大鳄,大家都在发力。”
杨军的一席话,恰到好处地说到了顺丰优选布局以来每个阶段的“命中密码”。做任何项目都要张弛有度,既不能操之过急地妄想“一口吃个胖子”,也不能不紧不慢地“干嚼不咽”,尊重每一个时间段应该进入的流程,是王卫一直以来谨慎作为的关键点之一。
一个偌大的市场,不能由一家企业去做,这样也是做不起来的,只有大家一起奋力而为,才有更大的竞争价值,最主要的是扩大了市场需求,企业才有一定的份额争取。所以,当多家电商一起向“生鲜食品”使劲儿的时候,也是顺丰开始正式推广运作之际。
顺丰优选做生鲜食品电商,最大的优势就体现在其强大的物流配送环节上,这一点不言而喻。而顺丰全网配送能力的这一强大优势,也促成了顺丰优选的最终诞生,同时,提供优质的产品一直以来是顺丰自命的另一个优势,抑或说,“提供优质产品”是每一个电商经营法则中最关键的一点。
经历了2012年的初创业,顺丰优选迎来了2013年这一生鲜电商的开元之年。这一年,生鲜食品不再是优选一家企业的“活字招牌”了。3月份,1号店推出生鲜类产品;5月份,天猫“时令最新鲜”模块在预售频道旗下上线,正式预售生鲜产品。这个时候,包括阿里巴巴、顺丰优选、京东商城、沱沱工社、优菜网、本来生活、重庆农产品集团等多家企业在内的国内所有生鲜电商高层成员,齐聚于第十一届北京物流经理人活动大会的“生鲜电商物流专场”红毯之上。巨头们共同探讨生鲜电商的未来发展,解析这一行业专项的机遇与挑战,谁都希望在这个电商最后一个蓝海上顺风顺水地发展下去。
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占有产品原产地到冷链物流运输,再到“最后一公里”,每一个环节都有竞争者不断地推陈出新,为的就是占有足以与对手竞争的市场份额。
2013年元月伊始,顺丰便开始了荔枝原产地的蹲守工作,从供应商的选择、区域气候条件的参考以及周边环境的摸索,顺丰优选看样子是一定要打一场漂亮的生鲜大战了,这次蹲守摸点考察的目的,正是为了当年5月份的“荔枝大战”。
为了打好这场“荔枝大战”,顺丰优选可谓用心良苦,除了北京和深圳之外,同时又在华东、华南地区建立了工作置办点,组织采购团队前往全国各地的荔枝原产地进行“直采”。完成了这一精致步骤之后,“顺丰王牌”空运再将“新鲜到家”的荔枝送到消费者手中。顺丰用其强有力的配送优势,缩短了整个供应链各环节的流程。
产业链物流与末端配送正是顺丰优选的优势所在,以此为基础不断发掘和延伸,顺丰的竞争力也就更显而易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