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这么多年来,他一路走来,何时没有经过风霜雨雪的洗礼?
现在,京东遇到了资金瓶颈,他在反复思考后,做出了寻找风险投资的决定!无疑,这个决定是冒险的,京东很可能成为资本方的囊中之物!即使这样,刘强东也下定了决心,再“赌”一次。
刘强东拂去眼前的迷雾,开始布局融资棋局。
2007年,京东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刘强东急得夜不能寐。终于,当时中国最大的彩色玻璃壳生产企业——河南安彩集团,愿意投资500万元人民币给京东,很快,150万元到账了。
虽然安彩集团愿意投资给京东,但是其合同约定却是苛刻的,他们要求京东不得再向其他公司融资,这等于锁死了京东的未来。鉴于当时京东发展的困境和危险,刘强东无奈签署了这份合同,如果不签署,京东可能就倒闭了。
刘强东是站在悬崖边上签订的这份合同。
获得注资后,京东的好日子没过几天,安彩集团自身业务发展就遇到了困难,不但后续资金350万元没有打进京东的账户,就连前期投入的150万元也要了回去。京东刚刚盘活的资金链又一次断裂了。刘强东再一次面临着京东即将破产的危险。
这个时候,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形势火爆。2006年第三季度,我国人均网上购物金额高达572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9%。面对火热的市场和京东亏损的现实,刘强东心急如焚,如热锅上的蚂蚁,备受煎熬。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刘强东失眠了,整夜睡不着。他的心里,无时不在盘算着京东的未来。刘强东是个不服输的人,不管京东能走多远,他都要奋力一搏。
这个志向远大、拥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有着自己独特的京东发展大棋局,那么,目前他该下哪个棋子才能盘活京东?
2006年9月,经朋友介绍,刘强东接触了融资顾问公司——汉能投资公司。汉能老总问刘强东要借多少钱,当时的京东月销售额只有500万元。刘强东说,要100万美元。汉能老总说,等你需要500万美元时再来吧。
刘强东又一次被拒绝!
祸不单行,正当刘强东在寻找投资商的时候,来自电商市场上的打击一个接一个地迎面而来。2006年10月,京东的月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它的异军突起引发了不解、谩骂和谣言,有人指责京东卖假货,否则,不会这么便宜。一些传统销售商则质疑京东的产品是跨区串货而来,没有售后服务和质保等等。甚至有人到工商局举报京东。更有甚者,竟然有渠道商向品牌商施加压力,要求封杀京东的货源。有六七家跨国公司受此影响,拒绝向京东供货。
那段日子,刘强东腹背受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他在无数个失眠的夜晚,思考着京东的出路。
刘强东比任何时候都清醒,他知道,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一样,一步走错,就步步错,找不到资金,只有倒闭!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回忆那段不平凡的日子,他说:“2006年4月,我见的第一个投资人已经决定投资我们了。价格也都谈得差不多了,但是没有签合同。这是家国有投资公司,团队想投我们,但是他们的上级审批起来特别麻烦,要经过四道审批,结果没下文了。2006年秋天,我见的第二个投资人是海外VC,初步接触了一下,但没有深谈。”
刘强东在寻找风投的路上,可谓是一波三折,历尽艰难,他都记不清楚被人拒绝了多少回了,磨得人心都出了茧子。
对赌资本,绝不让出控股权
2006年11月的一天晚上,北京长安街中国大饭店灯火辉煌,在一间装潢考究的客房里,刘强东见到了今日资本的总裁徐新,两人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谈话。
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谈话,给京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徐新作为大金融家,她那双阅人无数的眼睛锐利而晶亮,从看到刘强东第一眼起,她就感觉到了他的诚实、善良和魄力。她认为他绝对是个高瞻远瞩、处变不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企业家。她微笑着听刘强东谈他的京东,当听到他每天都要在网上亲自给用户回帖子以便了解市场时,她决定,风投给他。
随后,徐新专门跑到京东总部去调查,刘强东让她看了京东的ERP后台。徐新惊喜地看到,京东在没有花一分广告费的情况下,2006年的销售额达到约8000万元,每月的销售额以10%的增长率快速增长,50%的用户有重复购物行为。当时的京东很小,只有50名员工,内部管理也不规范,财务由技术人员监管。对于这些,徐新什么都没有说,她看到了京东的ERP系统全面反映了财务、货物等运营状况,财务、货物和员工信息一览无余。
徐新对投资京东很慎重,她的调查是细腻的,她看了京东的ERP系统后,又对京东的客户进行了调查,她看到一个让她既钦佩又感动的事实:
一、京东的货物是正品;
二、京东的价格比线下便宜10%~20%;
三、客户黏度高,6个月内重复购买2~3次的占50%以上。
这些情况和京东ERP系统的数据完全一致。她认为刘强东抓住了零售商的核心,赞赏京东的“正品、低价、服务”策略。为了实现这6个字方针,京东是花了大价钱的,为了保证市场份额,他们的商品往往以进货价格出售,有时甚至低于进货价格。没有钱烧,是做不到这些的。在物流和售后服务方面,京东更是耗费了很多精力,他们的“五日售后服务”和返修产品不超过三天的做法,吸引了许多客户。虽然目前京东的盈利能力比较弱,但是,它的资金周转率和去库存能力居于其他电子商务之首。许多电子商务公司被库存拖累而导致亏损,而京东消化库存的能力却是极强的。京东的这种运作模式让徐新极为赞赏。
徐新作为世界一流风投家,她以锐利的眼光看到了京东的未来。
徐新在认真了解刘强东和他的京东的同时,刘强东也在了解徐新和她的今日资本。
刘强东在寻求资金的过程中,始终心里没底,顾虑重重。他是在经过借贷的失败后,才选择了风险投资。他曾一语道破他当时的心境:“对资本,我一开始是懵懂,然后变成充满戒备和芥蒂,对他们提出的各种条款和要求也都慎之又慎。需要他们,又害怕他们。”
尽管刘强东对融资心存疑虑,但是,他骨子里的那种冒险精神,催促他选择了融资这条神秘而又危险的道路,选择了与资本对赌!
当刘强东第一次与徐新沟通时,徐新问他需要多少资金。他说,200万美元,徐新却想方设法说服他增加融资额度。她帮他算了公司发展需要的资金额度,告诉他,500万美元都不够。徐新告诉他,应该融资1000万美元。这笔资金占京东30%的股份,最大的股东依然是刘强东,这一点,徐新没有异议。
对资本市场不了解的刘强东心里问号不断,每一个问号都是大大的。为什么自己要200万美元,对方竟给1000万美元?她怎么答应得这么痛快?会不会是个陷阱?
此时此刻,刘强东既兴奋又不安。他想到这么多年来,他的京东都是他一个人做下来的,没有合伙人。融资以后的新股东是不是会威胁到他的控股权?他的脑海里,电影镜头似的出现融资失败的故事。投资人通过资本运作把公司创始人赶出局的故事屡屡发生。刘强东真的如履薄冰,度日如年。他回过头来,再看京东,由于规模扩大,花去了京东大量流动资金,京东发不出工资,举步维艰,再不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京东就会被资金瓶颈卡住脖子,扼住咽喉。京东深陷困境,危机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