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正式上线
2004年1月1日的北京,天气寒冷,大街上人们行迹匆匆,京东公司却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刘强东带领他的员工马不停蹄地工作着。大家心里有团火在燃烧,这个非凡的日子究竟又有怎么样的故事发生呢?
这一天,京东正式上线了!对于刘强东来说,这是他正式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里程碑!
为了聚集人气,吸引网民来京东的网站注册,同年7月,京东在全国电子商务领域首创的即时拍卖系统——京东拍卖场上线。
这次上线的产品有98种,都是京东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公司上下都非常熟悉,包括说明书、产品渠道、产品供货方、产品采购、配送仓储以及对产品的理解等。为了打消网购者的顾虑,刘强东亲自导演了一段视频广告放在网站首页。京东承诺:如果在京东购买的笔记本电脑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害,京东全额赔偿。由此,京东的笔记本电脑销量迅速取得突破。
京东拍卖场设计理念相当精巧,创意非凡。刘强东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他不是仅仅把商品的照片上传到网页上,而是将线下拍卖搬到网络上,其规则完全不同于eBay易趣和淘宝网,而是规定限时1至2个小时之内,京东拍卖场在首页显著位置上挂出拍卖特价商品的信息,顾客可以参与举牌拍卖,京东会把拍卖价格随机一点点往下降,最后,在限时结束时举牌者获得这个商品。这一活动,吸引了很多逛京东网站的客户,刺激了那些没有拍到宝贝的顾客,他们会定期来京东寻宝。这一举措,无疑扩大了网上客户队伍。
人们不禁要问,刘强东这么做,不是赔本的买卖吗?
其实不然。京东拍卖的东西首先数量有限,而且价格也不是特别贵,有些可能是不流行的库存货。不过,有时为了吸引更多顾客,他们也拿新产品吊顾客的胃口。总的算来,拍卖亏些钱,但吸引了来参与拍卖场的顾客购买其他商品,实际上,京东还是赚了。
由此可见,聪明的刘强东每走一步,都是精心设计的。
刘强东让技术人员定期统计独立IP信息,结果发现,参加拍卖的IP中,竟然有67%还留在京东,并经常来访,购买货物。他的销售战略成功了!
这种销售模式,精明的刘强东使用了半年,京东火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京东的客户队伍稳步扩张。京东为了抓住客户,在此后的日子做出规定:每年的6月18日,京东都会搞拍卖活动。统计数据显示,82%的老客户都会在这一天逛京东网上商城。拍卖已经成为京东的特色模式。
为了聚集更多客户,京东做了许多工作。
京东刚上线时,产品页面上只有很简单的图片、文字、报价等最基本的信息。刘强东发现网上很多客户投诉京东商品价格过高,说其他地方的价格低。他没有生气,根据客户意见,开辟了电子商务平台中第一家“我要举报”栏目。通过这个栏目,京东节省搜寻价格信息的时间,增强了价格竞争力,而客户则得到了更多实惠。
刘强东还建立了自己的摄影棚,聘请专业全职摄影师,精心制作网上商品图片,并推出了“网上晒单”的互动功能,和客户分享。许多客户非常喜欢,虽然照片并不专业,但是,非常真实,客户认可。从此,与实物不符的投诉减少80%左右。
刘强东还别出心裁地建立了网上“产品评价区”和“官方留言区”,安排了30多个员工专门负责回复客户的咨询信息,客户还可以跟帖,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
对于客户的留言,不管内容如何,一律不删除。特别是对骂京东的留言,刘强东不但不删除,还认真地回复。他认为,京东作为商家,连客户的不满意见都要删除,那未免太小气了。客户不满,跑到京东的网站发表帖子,无非是要京东更好,客户不来留言反而可怕,那说明,京东失去了一个客户。
夜深了,北京城从喧嚣中静了下来,人们都睡熟了,连高耸的建筑物都睡成了轮廓。刘强东还在网上回复客户的帖子,电脑屏幕的光芒照在他不知疲倦的脸上,显得他那样的精神和洒脱。敬业的他,每睡两个小时就会醒来,他用十分钟的时间回复客户的帖子,然后,继续睡觉。有时,都凌晨4点了,网民们还能看见刘强东在回复帖子。有的网民早上起来,上京东网一看,刘强东还在发帖子。他们哪里知道,刘强东是在边睡觉边发帖子呢?
2004年,刘强东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和客户互动,他和2700多名注册客户都很熟。他愿意京东很平民地拉近和客户的距离。
刘强东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一切都是一种偶然。要是当时我们逼着员工去开店,也不会想着要做电子商务。”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刘强东在刚进入电子商务时,是不自觉的,只是将网上业务作为公司的部分业务,而不是作为公司的全部业务,更没有把电子商务作为京东的一种战略去考虑。他只是想通过网络宣传来促进店面的销售。那个时候的他,对于电子商务还是“三心二意”的。然而,这种“三心二意”的初衷却因被电子商务的大潮所裹挟而改变,成就了电商之王的梦想。
京东网站上线后,一直是线上线下业务并行发展。
刘强东不放弃线下实体店,一直在研究两种零售商业模式到底哪个更好,更适合京东。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100多年来,全世界的商业零售史,不论是集贸市场,还是进化到大卖场、连锁店,每一种商业模式创新,都围绕着两条主线:提升效率,压低成本。他开始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下力气。
这一年,他带领50名员工完成了3000万元的销售额,电子商务的销售额只占实体店的三分之一。线下实体店的光磁产品利润率极高,占了总销售额的大部分。刘强东采取的是薄利多销的策略。他说:“一张光盘,普通店面卖3元,拿了40%~50%毛利,我们卖2元也能够挣几个点的利润。”
这个时候,刘强东还是被互联网的神奇效应吸引住了。他感到了电子商务发展的迅速,他的京东要线上线下一起做。他必须尽快熟悉电子商务。从此,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和京东最初的注册用户互动。他曾说:“一个连自己的用户都不能拥有的电子商务公司是很悲哀的。”据说,这句话当时很是刺激淘宝店主。
刘强东和客户在网上沟通的同时,他还仔细研究了京东电子商务销售额的月度环比增长线,他的敏锐神经被促动了。一年后,他发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2004年的12个月里,京东的实体店贡献了大部分销售额,网上业务几乎不赚钱,但线下业务只增长了不到15%,而网络业务的月增长率却达到了26%。这可是个惊人的速度。刘强东又一次被促动了。
2004年底,在这寒冷的冬季,刘强东在他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前,开始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京东是继续原有的战略做线下连锁店,还是放弃线下连锁店,专心做网络销售?
这个时候,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完备: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邮政、快递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比较广泛的物流网络;网上支付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联网运行,商业银行创新和第三方网上支付工具获得发展。这些在中国网络购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实质性的支撑作用。
这一切刘强东都看在眼里,他的心,跃跃欲试。他思考的时候,还是喜欢在办公室里徘徊。他该何去何从?如何选择?他想知道,如果关闭线下实体店,网上销售能做得顺风顺水吗?如果不尽人意,或者失败了,又该怎么办?他能够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与格局吗?
刘强东在京东发展的十字路口徘徊。他是个理性的人,什么事情不想好了,他不会做。
他不时地举起手中的棋子,望着京东发展的大棋局,犹疑不定,他思考着:放弃线下实体店,这个棋子该放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