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蔡崇信给阿里巴巴公司注入了法律的框架之后,这个有志于国际化的大公司开始正式运营了。由于马云的个人魅力和公司的无限远景,这期间,公司受到了很多国际投行的关注,并且先后引来大批资金。
这些到位的资金不但使阿里巴巴增添了设备、增加了发展和扩容的力度,同时,更是给阿里巴巴建设和发展它的团队带来了动力和可能。在阿里巴巴创立之初,马云就说过,团长以上的干部他要重金招聘。
于是,他招来许多有背景、有学识的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很多是来自于海外,来自于世界著名学府。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的触角也伸向了欧洲、美国、香港。
这些管理人才,的确是学富五车,对于互联网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有人主张阿里巴巴应该迎合华尔街的口味,走中华网的路线,为公司客户建设大网站。美国员工则主张发展技术,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为大企业解决交易问题。
这些主张都为阿里巴巴这艘刚刚起航的航船带来了关于航向的问题,这些留学海外的精英,既有背景,又有学识,理论和实践各有千秋。他们言之凿凿,引经据典,自成体系,论点、论据充分,都有自己难以驳斥的理由。
当时的阿里巴巴,经过国际投行的注资,加上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像个泡沫一样,迅速地膨胀。一年多的时间,它已经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发展之规模完全可以让你瞠目结舌。
可正因如此,阿里公司应该如何发展更是被提上了日程。面对这种争论,马云突然给公司发出“公司处于高危状态”的内部通知。
这不是危言耸听,实际上,阿里巴巴的迅速发展给公司带来机遇也带来危机。一个公司向何处去的方向性问题,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摆在了公司管理层、团队乃至公司每一个人面前。不可否认,马云是敏感的,他不仅有敏锐的商业嗅觉,而且也有管理公司发现重大问题的嗅觉。在公司蓬勃发展的时候,他率先发现了危机信号,果断发起了一场内部大讨论:“到底谁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10月反思大会”。
那个时候,阿里巴巴刚刚度过它的成立一周年庆典。为了这庆典,马云邀请了新浪的王志东、网易的丁磊、搜狐的张朝阳以及8848网站的王峻涛等中国互联网大佬聚会杭州。他们在一起畅谈互联网,各抒已见,对于互联网的现在和将来讲述自己的看法。
应该承认,这是一次盛会,尤其是对于中国互联网而言。这些纵横互联网江湖的大佬都是学识超群、胆略过人之辈。在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之际,他们就发现了这个可能会迅速发展的事物,并且纷纷投入其中。其识见足以证明其非凡之心胸,在操作和运营中,他们各自的网站基本上已经发展成中国互联网家喻户晓的门户网站。
当然,互联网上也是各开门户,各人有各人的独到之处。不过,马云的阿里巴巴和8848有点相似,均是以电子商务见长。这次聚会交谈,后来有人称其为“西湖论剑”。在这番交流中,究竟是否论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当时的互联网经过迅猛的发展,泡沫之存在已经是共识。当新浪和搜狐以新闻见长,已在互联网上站稳脚跟之时,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应如何前进则确实是一个值得商榷和反思的问题。关于这一点,这些江湖大佬当然不会有什么具体的意见。各大掌门人,需要对自己的世界进行具有远见卓识之安排。
在此背景下,马云立即在自己的公司发动了这场大讨论。
马云的两个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关系着公司的运营。首先要清楚谁是阿里巴巴的客户,也就是说,阿里巴巴要为谁服务,它的服务对象是谁。其次,要弄清楚它服务的对象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这是对于阿里巴巴推出产品的具体化要求。
经过一番讨论,显然,为客户建设大网站也罢,发展技术、解决电子商务中的交易问题也罢,这些,都不是公司的方向。
但是,这些新招来的高管们,据理力争,一点儿也不后退。
马云亦然,他也不会后退。为了一个80年的企业,他果断撤掉了香港、美国、欧洲的办事处。同时,他放弃了占公司收入六成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战略。最终,他将阿里巴巴公司的发展方向纳入自己的计划之中。
2000年10月,阿里巴巴推出了“中国供应商”网站,这一网站是专门为中国制造和供应商、全球采购商所设立的。
马云的这一设计和推出比国务院官方的“中国供应商”网站早了6年。如今,双方的优劣自有评判,但是,一个民营的网站比官方网站早了6年,这一事实足以说明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的战略眼光如何。
后来,“中国供应商”不但有了英语网站,还有了日语网站,面向全球的采购商介绍中国的产品,为中国的外贸出口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
这个网站特立独行,有自己的特色。第一,关键词由供应商自行设定。国际专业买家都是通过关键词搜索到相关产品或公司,经过筛选后再向经过认证的供应商询问价格的。第二,关键词的搜索结果页面的黄金广告位。客户可以预先设定某个关键词,其所在的搜索结果页面的右侧都会出现固定大小的广告条,那上面是供应商企业和产品的简介(阿里巴巴公司会根据供应商提出的具体要求,免费设计广告条),买家点击此广告条后(内有链接),页面将直接转到供应商的企业产品网上展示厅。
2007年,“中国供应商”推出香港版。
继“中国供应商”之后,阿里巴巴于2001年6月推出国际“诚信通”。这是一个与“中国供应商”相互印证和使用的一个工具。
“诚信通”目的是解决网络贸易中的贸易信用问题,它在客户中建立档案,进行诚信确认,将一些诚信度高的客户纳入会员。这一确认过程不是由阿里巴巴单独完成,它是和第三方独立机构合作,其中包括华夏、上海杰胜、澳美咨询。
企业身份通过第三方独立机构确认,企业交易信用被长期记载和积累,故在竞争中享有优势,成为买家的首选。经过使用,有一个调查显示:85%的买家和92%的卖家,优先选择与“诚信通”会员做生意。
在这一过程中,阿里巴巴做了大量工作,它要查证“被企业身份认证公司是否合法存在”以及“企业身份认证申请人是否属于被身份认证公司”等。
企业身份认证的信息包括公司注册名称、公司注册地址、申请人姓名、申请人所在部门、申请人职位等。
经过诚信认证的会员和普通会员在身份上明显区分开。“诚信通”会员是买家信赖与首选,优先获得更多订单;“诚信通”标志在网页上首先被客户看到,拥有高的“诚信通”指数,可以使你的信息优先排序,让客户更快地找到你。商机万千,诚信为先。通过企业身份认证,“诚信通”会员可以凭借证书及荣誉、资信参考人、阿里活动记录、会员评价展示自己的诚信,让客户信任。
这些都是阿里巴巴成立初期的产品,而这些产品都是在“10月反思”之后,根据公司的发展方向研制和开发出来的。这些产品的推出,扩大了公司的市场份额,也成倍地增加了公司的客户和会员。
后来回忆当初的争执,关于那个决定,马云也说:当时作这个决定真痛!
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过多年,对于当初这个决定,阿里巴巴除了痛之外,更应该是庆幸,庆幸马云的果断与决绝,庆幸公司走上了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