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清秀的面容,一架方形的眼镜,一个冷峻的嘴角,文弱中透着某种刚毅。他西装革履,皮鞋锃亮,永远这样风度翩翩。他是谁?1999年5月底,阿里巴巴资金告罄面临生存危机之时,他走进马云的视野。
他就是蔡崇信!
我们先看他的简历:生于台湾名门,13岁到美国读书。相继取得耶鲁大学经济学东亚研究学士学位、哈佛大学MBA、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1990年取得纽约州从业律师资格,从事税务法律业务。1994年在一家专门从事收购投资的纽约外资管理公司担任副总裁及法律顾问。1995年出任北欧地区最大工业控股一家附属公司的副总裁及高级投资经理,专责该公司亚洲私募基金投资业务。
从这份简历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资深背景的投资人。而且,他的目标是亚洲,而阿里巴巴,就在亚洲。
当时的阿里巴巴已经是窗户眼里吹喇叭——名声在外。特别是美国《商业周刊》的报道,极大地扩展了阿里巴巴在国外的影响力。因为,《商业周刊》是一家拥有亿万读者、影响巨大的媒体。而且,1999年3月10日,阿里巴巴推出了英文网站。这一举措得到了《福布斯》、《新闻周刊》等国际权威新闻媒体的关注,使得许多人对这个突然出现于世界东方、名字叫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网站产生了兴趣。
特别是当时正是互联网风起云涌之际,投资互联网企业似乎是一种时尚。阿里巴巴作为互联网中的电子商务网站,其业务发展迅速,它又是如此活跃,如此顺畅,让很多商人如此喜欢,再加上电子商务正逢其时、方兴未艾,鉴于此,也源于此,蔡崇信于1999年5月的一天造访杭州,他的目标就是马云,就是阿里巴巴。
他与马云相约,他们进行了一次长谈。那一次谈话对于马云而言,和其他的谈话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基本上是马云一个人讲,而另一个人听。马云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他的电子商务,讲他的阿里巴巴,讲他的80年企业,讲他的伟大理想,讲他的世界500强。
蔡崇信只是偶尔插话,剩下的时间基本上是只有耳朵片刻不得闲地聆听马云的雄心壮志,嘴巴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老老实实地休息了。然而,自然而然地,一种感觉在升腾。信任、热情、追求与理想,交织成一股热浪。开始是在他的胸口盘旋,逐渐地这种感觉、这股热浪开始冲击,冲击他的四肢,冲击他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终于,他被这种感觉的热浪冲击到身体的所有部位,没有一个死角。汹涌澎湃,席卷一切。于是,他的全部也随着这股热浪起舞,他也成了这股热浪的一部分。
这不是小说家言,这是真的。马云天生的演说才能,加上阿里巴巴所从事的具有前景的事业,再加上蔡崇信来自国际投行,对于互联网和阿里巴巴有着深刻的了解,这种伴随着热浪起舞,投身于其中的情况是必然要发生的。后来的实践已经证明,阿里巴巴所从事的是一项何等伟大的事业!
应该说,蔡崇信之所以对马云的讲话有如此强烈的共鸣,一是因为马云天才鼓动家的本能,二是因为电子商务的无限远景,三是因为蔡崇信本身的智慧和远见卓识。
有人打了个生动的比喻,说鸡蛋有了温度就能孵出小鸡,可石头有了温度它还是石头。
蔡崇信到过许多国家,经商经验十分丰富,既有学识,又有胆略和经验。他是位成熟的投资人,也是位经验丰富的国际商人。他绝对不是一个仅凭他人简单的一席话,就贸然杀向未知领域的人。在蔡崇信的眼睛里,这个小个子马云是个天生的商业领袖。他有魅力,也有能力领导一个团队,完成他所宣讲的伟大目标。
蔡崇信很冷静,也很简单。当他感受到自己身体里的热浪时,他手一挥:这样,马云,领我去看看你们的公司。
马云突然迟疑了:公司?他的公司实在是寒酸。可蔡崇信用冷峻和审视的目光盯着他呢!马云明白躲是躲不过去的。
无奈的马云领着蔡崇信参观了他在西湖花园的别墅,推开门一看,蔡崇信大吃一惊。所谓的“十八罗汉”,打着地铺,吃着方便面,喝着开水。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无比抖擞。在这个简陋的房间里,这些人联系着世界上几万名客户,为他们服务,为他们打造最好的商机,而后,也是为了实现马云的世界500强梦。
蔡崇信回头看了一下马云。那个大言不惭的小个子,没有一点歉意,反而手一伸:请,蔡总,这就是我们阿里巴巴公司的总部。
蔡崇信是个商人,可他还是一位学者,他不仅懂得经营之道,还懂得更多的人生哲学。他面前这些不知疲惫的工作狂们的劲头,刹那间就感染了他。经过一番谈话,他发现这里的员工,全部信心十足,干劲朝天,如果说网络工作者中也有疯子,那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疯子。他们相信80年的企业,相信世界500强,相信马云,相信这个神奇的小个子会把他们带向美好的未来。
蔡崇信在这里待了很久,查看了这里的所有设备。他冷峻的外表下,那股被马云催动的热浪继续翻滚,让他久久难以平静。
也许,他在马云身上看到的是理想,是追求。他在阿里巴巴公司总部里看到的是基础,是信任,是明晰的未来图像。
那一次,蔡崇信什么也没说,他只是紧紧握住马云的手说了声:“再见!”
马云难免愕然,毕竟对方是一个投行的负责人,手握大笔资金想花出去,他来到杭州就是要找个公司投资。可投资没谈,他就要离开了?
马云是懂得见缝插针的高手,岂能允许这条大鱼如此遁走?他急忙追问:“蔡总,你的投资项目?”
“我回香港向总部汇报,下次再谈,下次再谈!”蔡崇信扔下一句话,扔下希望,然后,他就打道回府,直飞香港。
半个月后,他没有失信,果然回来了。而且,让马云眼睛一亮的是,蔡崇信的身边站着一位打扮靓丽、面容俊美的女士。蔡崇信很潇洒地为双方作介绍:这就是阿里巴巴公司的老总,未来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者,马云!这位是我的太太。
原来如此,马云当然欢迎。1999年6月,阿里巴巴的50万启动资金已经花销一空,下个月的工资从哪儿开,马云不知道,他的员工也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蔡崇信简直就是他的救星。
但马云是明智的,既然蔡崇信二次来到杭州,那就说明投资的事有门。否则,他没有必要再来杭州,也没有必要再来见他马云。
这个时候,马云暗暗告诫自己沉住气。既然判断对方有了意向,那自己何必表现得那么迫切呢?最佳的策略就是无所谓:你爱投不投,你投我兴许还不要呢!这才可以保证,投资方不会有过多苛刻的条件。这是马云精明的商人头脑自然的反应,也是商业谈判的原则,马云是精通此道的。
可是,蔡崇信也没有提什么投资的事。两个人似乎在角力,谁也不提。可交往日密,尤其是有了风姿绰约的女士在侧,他们的关系似乎更加亲近。公事显得不太重要,友谊倒是日见其深。
这一次,两个人的角色似乎来了个对换。蔡崇信说得多一点,马云不太讲话,更多的是期待,期待蔡崇文的提议和问询。因为,一个投资商必须要多了解对方,才能避免资金流失,保证效益的最大化。
可这一次,蔡崇信的话题和投资有点儿离谱。他问得最多的是什么家人哪、朋友啊、北京的颐和园、江南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类,与个人很近,离公事很远的话题。马云信口而言,随便地回答,他还是希望蔡崇信开口谈投资事项,这是他迫在眉睫的事。
两个人似乎都是太极拳高手,他们在走拳,没有任何一个人出拳。
终于,有一天,马云有点忍不住了,他想摊牌。他把蔡崇信夫妇邀到西湖,然后上了一条小船。这船好啊!荡漾于一湖碧波之上,谈起话来,出我之口,入彼之耳。亦行亦趋,不行也不尴尬。
那天,风和日丽,西湖还是那么美,像一个情深似海、美丽多姿的少妇,含羞又含情地迎接了他们。进入湖的中心,远处的楼台亭阁笼罩在淡淡雾霭之中,近处的苏堤垂柳在眼前轻轻舞动。坐在船尾的马云觉得时机成熟了,他不能再等,也不想再等。他口一张正要提出心中酝酿已久的问题,突然,他发现,前面的蔡崇信把桨一扔,回头说道:“香港那边我不干了,我加盟阿里巴巴,跟着你一起干,好吗?”
没有风,波不起,水不惊,西湖如处子静卧在他们的身下。远处有一对紫燕飞起掠过水面,惊起一丝涟漪。
马云定睛再看,蔡崇信一脸的严肃,没有一丝玩笑的意思。而他的太太也在向马云点头,那意思也是说:真的!
马云“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小船令人恐惧地一晃。他这才意识到这是在水上,他赶紧坐下。“蔡总!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我可养不起你啊,你在香港有6位数的年薪,我这儿可只有500元人民币的月薪啊!”
这时,先前一直在旁边没有说话的蔡崇信的太太插话道:“如果不让他来你这里,他可能会后悔一辈子的。”
蔡崇信又道:“是啊,我既然是带着太太一起来,那就是要留下的意思,收下我吧!”
马云再一次看了一下蔡崇信和他的太太,他明白了,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已经得到了夫人的批准。看来,这个蔡崇信是决心已定了。
于是,马云说道:“好吧,既然你一定要来,你就来吧!先帮我们管钱吧,我们正需要你这样懂财务又懂法律的高级人才。”
西湖小船上的几句话,决定了蔡崇信的未来,也决定了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未来。事实证明,在那个关键时刻,蔡崇信的加盟实在是太重要了。其重要性如何高度评价亦不为过。当然,事实也证明,蔡崇信不愧是商界之精英,他一眼就发现了马云,一眼就发现了马云团队,一眼就发现了阿里巴巴的无限远景。否则,他也绝对不会抛下香港那么优越的总裁的职务,来加盟这个还打着地铺的未来世界500强。
马云是有魅力的,他的团队是有感染力的,蔡崇信是有眼力的。在西湖小船上的一番谈话,决定了很多事情,但归根结底是证明了上述三点。
那天以后,蔡崇信立即回到香港,办理了辞职事宜。
这个时候,回想起马云创业之初的讲话,更佩服他有先见之明。他告诉他的“十八罗汉”,你们当“排长”、“连长”,“团长”以上的我另请高明。
这原因也很简单,他的团队虽然已经是互联网上的干将,可是,他们绝对不是高级的管理人才。马云看得很准,他们自己也明白,真要是成为国际化的大公司,他们还真就差得很远。如果说在商业战场上,蔡崇信这样的是正规军,那么他们原来的众罗汉只能是游击队,充其量战斗力强一点儿而已。
蔡崇信加盟阿里巴巴的时候,创业之初的骨干们、投资者们也就是股东们,连一份协议书都没有。就是说,这个要干80年的立足于全球的企业还没形成真正的股份制,对于股份、责任、权力还没有清楚的划分,更没有清醒的认识。坦率地说,在商战中,他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即使是他们的领袖马云,也是难登大雅之堂。
蔡崇信走进了西湖花园,走进了阿里巴巴总部,他成了那群乌合之众的一员。当然,马云给了他很重要的使命——当马云的财务总监兼法律顾问。马云有识人之才,也有用人之量。蔡崇信有知人之明,也有管理企业之才能,更有国际化大公司的经营与管理经验。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他们一起梳理阿里巴巴的公司组织结构。无疑,这是建立一个国际化公司的首要任务。公司架构必须有为远大理想而服务的现实的管理体制,按照我们通常的说法,就是要与国际接轨。可是,蔡崇信惊讶地发现,这18个创始人,连一份在一起合作的协议书都没有。这和我们通常的合作模式没有什么两样,几个哥们凑到一起说,做个买卖吧!凑上一批钱,干完了分红。怎么分;没人去想。哥们嘛,怎么着不行?结果,一到分红时,分不均了;亏损了,应该承担责任时,哥们不是哥们了。于是鸡飞狗跳,面红耳赤。买卖好做伙计难处。这就是游击队和正规军的区别,也是中国开放之初的一种通病。毕竟是一种尝试,哪儿有经验可寻?不知道什么叫股份制,偏偏要合伙做买卖,隐患在那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为了解决这个隐患,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制作一份合理的协议,所有的股东签字。那协议就是公司的法律,所有的股东依照协议行事。
面对这样一个公司,蔡崇信来得正逢其时。马云和他开玩笑:我们一直没成立公司,就是等你过来帮我们搞的。
蔡崇信亲手搞了一份参股合同,那是一份做得相当漂亮、滴水不漏的英文合同,完全符合国际惯例,也是一个国际化大公司的起步准则。
蔡崇信将这份合同拿给所有的股东,可他们看不懂。于是,坐在马云的小屋子里,蔡崇信耐心地给大家讲解。那时气温高达30度,没有空调,只有一个摇着脑袋的破电扇。蔡崇信习惯于西装革履,太热了,他只好脱掉外衣,可是那一件衬衣也让汗水打透。他讲的不仅仅是合同,他从最初级的股权制讲起,讲股东权益,讲股权稀释。
是的,那是一课,绝对是关于一个国际化公司组成的一课。这一课不管是对于“十八罗汉”还是马云都是一堂必修课,而且,是补课。不补上这一课,他们的公司就永远只是草莽。
蔡崇信这一课征服了马云和他的团队。一个名副其实的海归,一个满腹经纶的才子,一个国际投行的资深经理人,如此敬业,如此的诲人不倦,使马云的团队非常高兴,非常满意马云给他们请来的管理者。他们甘愿做一个冲锋陷阵的“排长”或者“连长”,觉得跟随这样的“团长”很愉快。
一堂课下来,他们增长了不少见识。当然,很多问题他们还是不甚了了。不过没关系,有蔡总在,他们很快就会明白什么叫国际化,什么叫大公司。
马云率先在合同上签字,看他们的精神领袖已经签字,懂的和不太懂的都拿起笔来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它意味着阿里巴巴的创始人的股东地位已经在法律上得到完全的确定,也为8年后那场“批量制造富豪”的“造富”运动做好了铺垫。
不久,因为蔡崇信的加盟,一大笔国际投行的资金到位。那是500万美元,按照当时的换算率,差不多就是5000万人民币。想一想,50万与5000万是个什么比例。蔡崇信的加盟意味着什么,还用说吗?
有了这样一大笔钱,向来不缺雄心和豪情的马云将目光投向了香港。这个东方的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心虽然有点衰落,可是其贸易中心的位置暂时还是存在的。马云将阿里巴巴的触角伸向香港,就是打开走向世界的一扇门。
当时蔡崇信是公司的CFO,即首席财政官,也可以称为财务总监。这是一个现代化的词汇,和马云的CEO是一样的,带有某种国际化的范儿。
马云这样和蔡崇信说:老蔡,到香港去,你熟门熟路,建立我们的香港总部之重任非你莫属;现在,你就是阿里巴巴香港总部CEO。
在做好建立香港总部的筹备工作之后,蔡崇信马不停蹄,直奔香港。但这一次他不是位高权重的国际投行的总裁,而是一个未来的香港阿里巴巴总部的首席执行官。当然,那个时候,这个总部还只存活于蔡崇信的脑子里。
如今再回首,蔡崇信的加盟,简直就是阿里巴巴一次里程碑般的事件。然而,就蔡崇信自己而言,却没有那么复杂。
他说:这里有一些做事情的人,他们在做一件我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做这个人生重大抉择时,没有非常理智的依据,更多地来源于内心的强烈冲动,我喜欢和有激情的人一起合作,也喜欢冒险!所以我就决定来了,如此而已。
好一个“如此而已”!蔡总的这番话足以让我们看到,马云和他的团队是一些做事情的人,他们在做一件让蔡总觉得有意思的事情。
事过多年,谁能否认蔡总的精明,蔡总的敏感,蔡总的智慧?
一个真正的聪明的海归,就应该这样:干事儿!不干事儿,你读那么多的书有什么用?
几经波折,马云终于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属于理想的公司。他的决心和热情感染了周围的人,多年来,他们就是一个圈子,甚至是一个团队。他们有过在一起打拼的历史,有风雨同舟的过去,他们是朋友。这朋友的意义不是简单的生活交流,而是建立在共同事业理想基础之上的精诚合作。因此,马云一声号令,他们坐上了同一条船。
这条船经过他们精心的运作,就要冲向商品的海洋。阿里巴巴喊一声芝麻开门,财富的大门将会敞开。可是,马云说,我们的第一目标不是赚钱,他的第一目标,乃是建立一个80年的企业,这意味着什么呢?他告诉自己的团队,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未来肯定美好,因为,企业的目标是80年,未来不美好如何存在80年?他告诉自己的客户,阿里巴巴值得信赖,它是一家最诚信的企业,因为,不诚信,赚了钱就跑,如何存在80年?
马云本身就是激情的代名词,他永远不缺理想,不缺信心,更不缺对于未来的憧憬和规划。然而,将这理想和信心落到现实,将憧憬和规划绘成脚踏实地的路线图,尚需一番艰苦的努力,也需等待时机。在这时,蔡崇信来了!他的到来,一个国际化大企业的框架开始形成,一个依附互联网的强大的国际化公司有了雏形。
马云是领袖,他高瞻远瞩,激情四射。蔡崇信是实干家,他有效地落实了马云的设计,制定了具体的方案。
做生意没有不想赚钱的,可为了赚钱而有钱就赚,那就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或者只能说他是一个聪明人!做生意不为赚钱,在社会服务和责任中,让别人赚了钱之后,自己也赚了钱的,才称得上是企业家,而企业家的所具有的素质是——智慧!
智慧和聪明不可同日而语,它们是两个层次。
马云放弃北京稳定的官员式的经理不做,宁愿冒一番风险也要回家创业。蔡崇信放弃香港优越的总裁不干,为了激情、为了事业和马云共同创业。在很多人看来,他们不是聪明人。但实际上,他们才是智者,充满智慧的人。
一个充满智慧的领袖可以给一个团队注入智慧,当另一个具有智慧和实干能力的人再来加盟,这个团队当然是一个具有智慧、具有激情,又能干事情的团队。
有了这样一个团队,再加上互联网的强大助力,阿里巴巴肯定要扬帆远航了。
§§5 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