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放在高倍的扩大镜下,你就会发现,玉石的表面布满了细小的裂纹和疵点。
不管多好的企业,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华为作为一家拥有15万员工的电信跨国企业,它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也有自身的缺点和诸多的问题。
低价竞争,不惜血本占领市场究竟是对是错?这样做下去,是否能有持久性?
西方国家经常会戴着有色眼镜来封堵华为等中国公司,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之下,华为又将如何突出重围?
艰苦奋斗的“垫子文化”、“狼性文化”又是否能得到80后、90后的认同?华为的研发出路,华为不上市与接班人的迷局,都让人对华为这家“神秘”的企业,投去了探寻的眼眸。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为了不让华为出现太大的经营漏洞,确实有尽早发现错误并做出及时改正的必要。
因为华为不仅仅是任正非的华为,他还是全体华为人的华为,他更是民族的华为,世界的华为!
低价,互打七伤拳
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马歇尔
既入商海,就不怕竞争,但怎么竞争,恐怕有一千个老板,就会有一千个答案。华为为了攻城略地,他们不惜低价开路,以至于很多外商开招标会,都喜欢将华为和中兴这一对老“对手”请去共同参加招标。招标方的目的很明显,他们想借助两家的“矛盾”,以取得招标市场最低的价格。
低价竞争可以解一时之饥,但却无法管一世之饱。华为的低价竞争政策,真的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吗?
纵观全球商界,奔驰和宝马,肯德基和麦当劳,波音和空客等等,这些都是世界上有名的冤家对头。
既生瑜又生亮,一山容不下二虎,“中兴与华为”这一对同处深圳,分别为我国电信行业排名第一、第二的企业,他们的竞争就自然不可避免了。
有一帽很有意思的漫画,画得就是这两家公司目前所处的竞争状态:“华为狼”和“中兴牛”站在同一个擂台上,牵扯着一根被绷得紧紧的绳子在较力。在国内外的市场上,谁胜谁负,一时间半刻还真的看不出结果。
自1996年开始,随着华为和中兴在电信市场上的产品全线铺开后,他们的产品至少有70%是重合的。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一时间,这对同城的“兄弟”公司为取得优势,不惜用尽各种手段。
华为和中兴在竞争中为了取得对方第一手资料,不惜互派“商业间谍”,往往一方刚开完高层的决策会议,会议资料就会在第一时间传到对方总裁的邮箱中。
而那一场场针锋相对、硝烟四起的价格大战,更是让人紧张得喘不上气来。华为和中兴公司在一次次招标战中,你报的标价低,我比你报的还要低,你敢“零报价”,我就敢赔钱外带赠送。
1998年,在湖南、河南两省的交换机投标会上,华为递交了一份特别的标书。在这份标书上,华为将自己的产品同中兴的产品进行了详细对比,并委婉表示华为在性能上远优于中兴。不过令任正非始料未及的是,在投标会的第二天,中兴如法炮制、以牙还牙,全面更换了一份打击华为的标书,最后抢得大额度订单。
随后,华为和中兴分别起诉,将对方告上了法庭,虽然结果是“各打五十大板”,但这种相互起诉对方的事情,在中兴和华为之间一直也没有停止过。
2011年4月末,继华为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起诉中兴通讯侵犯其专利权之后。仅过去20个小时,中兴通讯随即发出声明,声称其已在国内对华为提起了反诉讼,指控其侵犯了中兴在LTE方面的专利。华为和中兴的官司从国内打到了国外,这种官司的最后判决,往往是“你丢一城,我失一地”,频频的内斗,不仅耗时,而且耗力,低价竞争虽然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市场效果,但这种竞争往往只是在打“七伤拳”,虽然伤了敌人,但自己也同时受到了伤害。
低价竞争,不能持久,绝不利于一个企业的正常发展和壮大。华为中兴之战什么时候能停下来,这真是一个让人无法回答的话题。在国外的许多招标会上,很多招标方都喜欢将华为和中兴一起请到招标现场,让他们互为压价,招标方好从中渔利。从这一点上,这两家国内数一数二的电信企业,也许就能悟出不少的东西来!
华为在拓展海外市场的时候,任正非已经明白了这一点,他曾经这样说:“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上,我们强调不打价格战,要与友商共存双赢,不扰乱市场,以免西方公司群起而攻之!”
设限,遏制你崛起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十年的商业布局,却不敌外国政府打击华为的一纸文件。任正非不甘心这样被边缘化,华为也不可能就这样轻易失败。
华为“登陆”印度和美国的电信市场,谁成想困难重重。华为极富竞争力的网络,已经威胁到这些国家电信集团的利益。西方的一些政客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华为公司做出了各种莫名其妙的限制。
华为公司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如何取得竞争对手的相信,任正非真的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