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的岁月
有钱难买幼时贫。
——朱光潜
物欲其高,必广其基。尖毛草是非洲大地上生长得最高的毛草之一,有“草地之王”的美称,但是它的生长过程十分怪异。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那段时间,草原上的任何一种野草长得都要比它旺盛,没有人相信尖毛草会是今后的“草地之王”。
半年后,在雨水到来之际,尖毛草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它便会长到1.6~2米的高度。其实,尖毛草一直在生长,但它一开始的时候不是在长身体,而是在长根部。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尖毛草的根部长得超过了28米,无声无息地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
尖毛草之所以能成为“草地之王”,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根基深厚,厚积薄发。
童年的贫困和艰苦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一笔巨大无比的宝贵财富。不管是饥饿还是贫苦,那只是命运让一个人的生命之树努力向下“扎根”的过程,根基越深,则向上的成就越大。
清贫,灰色调童年
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着长大的童年。
——罗大佑《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可是如果不幸遇到了战乱,那战乱的铁蹄就会碾碎童年的鸟鸣,那隆隆的枪炮声,就会惊醒童年的梦境。任正非的童年虽然得到了父母无尽的关爱,可是鸟鸣和梦境呢?都遗失在了战乱的深谷中……
任正非祖籍浙江金华浦江县黄宅镇任店村。黄宅镇是浦江的第一大镇,任店村在清末民初的时候住户虽然不多,但这里男耕女织,民风淳朴,邻里祥和。
任店村前有清澈秀丽的浦江,后有狮蹲虎踞的官岩山,任店村里有树有竹,花香鸟语,景色优美。
任正非老家黄宅镇辖区内,有一座官岩山,该山之上有一处名胜古迹——官岩寺,该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是老百姓为纪念祖登大师舍身投岩祈雨,依岩而建的一座古庙。
明代初期,大文学家宋濂来到此地,他在《官岩教寺记》中写到:“俯瞰县北岩坑,仙华诸峰如万马东行,或驻或跃,而浦阳江之水蜿蜿蜒蜒,又如白龙南飞一泻数十里,绕岩腹而去,周围原野星罗棋布……诚天地间胜绝之地也。”
在任店村中,任姓是个大姓。任三和——也就是任正非的爷爷,当时是腌制金华火腿的大师傅。他在旧浦江县城做工的时候,制作的火腿皮色黄亮,肉色红润,香气浓郁,这一手绝活使他远近闻名。故此,任三和家的家境在任店村可称富裕。任家当年在该村的老宅便是一座气派的四合院,单单请木匠雕窗花就花了整整三年时间。
任三和在浦江县城腌制火腿,而家却安在任店村。虽然两地不过几十里的距离,但要在土路上骑驴坐车来往一趟,至少也要一天。很会做生意的任三和真的没有想到,他的晚辈任正非竟用高科技手段,让那些相隔两地的人可以在转瞬间“相见”——打一个电话,便可跨越千山万水。
任三和娶妻得子,起名任木生,字摩逊。他给儿子起这个名字,实是希望晚辈要“不逊于”任何人。任摩逊天资聪颖,读书写字过目不忘。任三和瞧在眼里,喜在心头。他为了儿子以后能有个远大的前程,便将任摩逊送北平读大学去了。
任摩逊成了任店村第一个大学生,这在当时几乎等同于古代考中了举人和状元的荣耀。
任摩逊就读于北平民大经济系。他求学的同时,还参加了共青团,并与校内很多热血青年一起,走上街头、奔走呼号,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然而,世事无常,任摩逊的父母相继病逝,任摩逊失去了经济来源,他的大学生涯也蓦然走到了尽头。任摩逊辍学回家,为了生计,他曾经先后在浙江定海水产职业学校、南京农业职中等学校任教。
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国家民族岌岌可危。任摩逊怀着一腔报国热血,在浙江同乡的介绍下,来到国民党412军工厂任会计。这是一家专门生产防毒面具的兵工厂。
任摩逊身在国民党的兵工厂,却认同共产党提出的“全国上下一致抗日”的主张。他不仅在厂子里积极宣传抗日,还组织了读书会,和大家一起探讨抗日问题。但是,任摩逊的爱国举动引起了厂内国民党特务的注意。
由于战局的变化,412军工厂经广西辗转迁到贵州桐梓。1944年,任摩逊发觉形势不好,他以送家眷回乡定居为由,悄悄离开了兵工厂。可是国民党特务幽灵般跟踪而至,结果却误捉他人。第二天,任摩逊装病托村里人用皮龙(类似于轿子),将自己抬到郑家坞火车站,就此摆脱了国民党特务的魔爪,最后悄然离乡,来到贵州生活。
在贵州,任摩逊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迫害,他暂时栖身在安顺地区的镇宁县山区。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造就了闻名中外的黄果树瀑布奇观。可是在当时,因为没有旅游业的支撑,镇宁县山区的生活非常清苦。
爱情是生命里的盐。任摩逊在这里遇到了17岁的程远昭女士,两个人相爱并结婚。他们婚后不久,也就是1944年10月25日,一个健康、机灵的男娃降生了。虽然当时任摩逊和程远昭两个人婚后的日子过得不宽裕,但这个男娃的到来还是给他们带来无限的欢乐。
任摩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怀里抱着哭声洪亮的男娃,对在床上坐月子的程远昭说:“我要给儿子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
程远昭女士说:“起什么名字呢?”
任摩逊想了想:“就叫他正非吧!”
“这个名字好。”程远昭女士从丈夫怀中接过爱子,怜爱地说:“你有名字了,你以后就叫任正非了!”
人世间充满了是是非非,究竟何为正,何为非?真得需要一个人用一辈子去探究、去领悟。只要将是是非非悟透,那么他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都有用的人。
程远昭是山区里长大的姑娘,她性格开朗、朴实。贵州山区虽然是个清贫之地,但程家家长还是让程远昭一直读到高中毕业。程远昭受丈夫影响,以后靠自学成为了一名数学教师。
任摩逊和程远昭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婚后共育有二子五女,任正非是老大。他们一家九口人,都靠着任程两个人教书赚来的微薄薪水生活,而且任摩逊还要按月给老家的家眷寄生活费。
因为战乱,处处民不聊生。任父任母虽然能给任正非等孩子聪明的头脑,可是却无法给他们温饱的生活。任家父母为了让7个孩子都有书读,他们宁可省吃俭用、四处借钱,即使几个人合用一条被子、在地炕里做三餐,也不觉得苦。
任家的日子处处充满了艰难。任正非就在贫困的环境中一点点长大。1958年,任摩逊终于在国家吸收一批高级知识分子入党时光荣地入了党。可是“文革”开始后,因为任摩逊曾经在国民党的工厂当过会计,造反派就说他历史不清,便派红卫兵上门抄家。这些红卫兵本以为任摩逊是高级知识分子又是大校长,家里一定很富裕,可是推门一看,只见任家四壁空空,哪有一件值钱的东西?破旧的被单下面更是铺满了简单的稻草……任家的清贫让这些造反小将们感到震惊。
求学,大力神启示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