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模式的内容是:腾讯要求一切使用QQ卡通授权的产品,无论是开发、生产还是销售,只要涉及到再创作、变形等更改时,就必须要事先征得腾讯的允许,不准擅自做主,而且这些经过变更和再创作的图像、文字等产物,其产品名的知识产权都归腾讯所有。
从表面上看,腾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有点“幡然醒悟”的意思,然而实际上腾讯的这一步是其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是在域名之争事件促动之下忽然爆发而已。应该说,马化腾推行的这些保护策略,是对腾讯在智力创新层面的保护,而他推行的知识产权授权策略,让腾讯的品牌价值得到了迅猛的提升,这是一个最能“直接见利”的实施步骤。
2000年高交会上,腾讯员工做了很多QQ企鹅的公仔模型,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广其产品,结果却让他们意想不到:大家对企鹅公仔十分喜欢,表现出了一种空前绝后的追捧热情。为此,马化腾深有感触地表示,腾讯的用户启发了他们的智慧,如果在创业的时候没有设计出这样一个小企鹅的形象,恐怕就没有今天的业务了。
现在,腾讯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国内外的法律规则,通过合理的商标、版权和专利布局,充分实现了其品牌和技术的跨国保护,让QQ小企鹅即使“远渡重洋”也能得到法律“照顾”。除此之外,腾讯还将知识产权和研发、市场、运营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公司日常运行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融入产权保护的概念。
正是因为提升了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腾讯的市场领导地位和市场竞争力都有所提升。2006年11月25日,腾讯成为唯一新一批广东省级版权兴业示范基地。就在同一年,腾讯的QQ和企鹅商标也成为了广东省内的著名商标,也是广东省第一个来自互联网产业的著名商标,十分具有纪念意义。就在同一年,腾讯已经拥有了60多件专利权,和中国其他互联网企业的专利数的总和大致相当——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成就!相信在未来,腾讯会拥有更多的专利认证的产品。
马化腾是一个能够从教训中吸取力量的人,他没有因为域名之争而垂头丧气,反而从中看到了隐藏的商机。在他将创意和科技二者有效结合之后,终于将QQ逐步打造成一个著名品牌。也正是因为曾经输掉了官司,马化腾才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知识产权是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马氏双刀”的诀窍
作为一个网络巨头的创造者,被誉为“企鹅之父”的马化腾,自然具备了很多成功者的优秀特质,不过总体来看,最重要的也是最突出的有两点:后发制人和抓住机遇。这两个做事原则成为了马化腾为他的企鹅帝国开疆扩土的“马氏双刀”,一路上斩杀敌众无数,建功立业无数。
无论是做网络游戏还是做门户网站,马化腾都始终走在后面,就连腾讯起家的QQ也是学习和模仿了以色列的ICQ,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马化腾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难道是因为他懒惰吗?当然不是。
马化腾的人生哲学是,只有后发才更有力量,而且后发的成本和风险要低很多,尤其是当腾讯具备了一定的平台优势之后,只有以后发的方式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当然,马化腾也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不喜欢冒险。他曾经说过:“我们会做小的创新和尝试,但网游和电子商务等比较大的项目肯定要后发,后发可以研究哪些最适合我们发挥。比如我们觉得淘宝的方式能够发挥中国网民的人气,我们的电子商务就会倾向于它们的形式。”
在马化腾当初做邮箱的时候,他以为这个东西比较简单,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所以就匆忙推出了这项业务,结果推出不久却发现用户不认可,为此他很快停掉了邮箱,最后表示自己都不愿意再去做第二次了。正是因为做邮箱的失败,让马化腾认识到“谋定而后动”的重要意义。至此,无论马化腾决定做什么,都首先考虑怎样将企业自身的学习周期和即将投入产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协调,从而让整个计划在平稳当中慢慢推进。比如在当初和马云的淘宝竞争时,腾讯和阿里巴巴几乎是同步进行研发,甚至为了规避风险还想和马云进行合作,只是由于马云不肯让出太多的股份,导致“二马”的联合付诸东流。
由于互联网发展和演变的速度很快,通常是在几个月间就会冒出一些新生事物,因此判断哪个是热点哪个不是就比较困难,所以任何可能性都始终存在。在如此难以捉摸的变数之下,身为一家企业的领头人,马化腾不得不谨慎做事,因为一旦他做出错误的判断,付出的代价很可能是惨重的,所以他越来越不愿意充当“先行者”,而是希望通过观察别人的表现来考量自己是否要跟进,并从他人身上汲取到优点,经过自己的改良和完善之后再推到市场中,从而形成强劲的品牌优势。
不过,马化腾虽然后发,却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马化腾在很多公众场合都谦虚地表示,自己是一个幸运儿,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抓住了机遇。马化腾觉得,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团队,都不能说是特别聪明的那种类型,而腾讯的产品其实也并不复杂,只是公司抓住了每一次促使其飞跃的机遇而已。
很多成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是赶上了一股难得的浪潮才走向成功的。1995年,马化腾知道了互联网,这就成为他捷足先登的第一步——他将会比别人更早地接触到有关计算机的新技术,后来很多的互联网精英也都是凭借这个优势打下了自己的江山。
当然,仅仅了解互联网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整个互联网发展的脉搏有一定的敏感度。马化腾正是这种人,他对新技术的认知始终敏感,能够做出正确的商业判断,对市场的风向也有着很强的预见能力。
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那个时代,网民的数量少得可怜,差不多只有几百万,连现在的零头都赶不上。而且,当时的投资环境还比较差,除了国外的一些风投对互联网公司有兴趣之外,国内的投资方基本上对这个新兴的行业保持着“距离”。所以,尽管马化腾比多数人更早地接触了互联网,但也遇到了多数人不曾遇到的困难。
然而马化腾的优点在于,他能够迅速地抓住身边的有利条件,给自己和机遇创造出“邂逅”的条件。比如,当时的计算机人才还是很匮乏的,而马化腾却利用深圳的地缘优势,大力挖掘人才,筹措资金,这是他总能和机遇“结缘”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马化腾还有一个抓住机遇的“秘诀”,就是他在做出决策之前,一定会把相关的细节考虑清楚,而不会贸然投身进去无法自拔。马化腾的实用主义理念使他不会像那种商业赌徒,抱着孤注一掷或是听天由命的心理去面对机遇。相反,他会把前因后果都考虑清楚,能够让投资方对他的构想和计划放心。可以说,马化腾不是靠感觉创业,而是靠分析来创业。
正是由于腾讯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机会,才在即时通讯领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霸主。其实,对互联网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聊天软件赢的往往不是技术,而是进入市场的先后。一个软件研发得再出色,如果注册量少的话也会无人问津。而腾讯正是通过抢占了先机,从而积累了数以亿计的用户。于是,这个企鹅帝国便越发壮大,它的人气和优势也越来越显著。这一切都是因为马化腾明智地抓住了机遇。
后发制人,让无数前辈倒在腾讯脚下;把握机遇,让无数同行败于腾讯面前。马化腾正是凭着这一对时刻挥舞在手的“双刀”,为企鹅帝国的基业杀出了一条血路。
时代在变化,技术在发展,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PC端到手机端,小企鹅历经了一场内容深刻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虽然未来的路不可预测,不过在以“沟通”为产品核心的企业理念的影响下,企鹅帝国依旧会沿着这条成功之路继续探索下去,在新的征程中书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