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马化腾所考虑的“加强沟通”,也并非是他的独创,很多电子商务网站都有自己的即时通讯软件,只是和这些IM软件相比,QQ的优势更加明显。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买家不可能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临时下载一个IM软件,这样耗费时间不说,也会影响到用户的购物体验,因此普及性极高的QQ恰恰具备了“随时可用”的优势。
也正是马化腾对C2C的沟通问题的敏锐判断,让他坚定了向电子商务领域开进的决心,那么下一步他要考虑的,就是怎样将买家聚集在一起的问题了。显然,这个问题很好解答:庞大的QQ注册用户群,就是一个最好的大市场。
在一个追求注册用户数量的时代,谁拥有的用户最多,谁就赢得了人气,而中国目前又是一个买方市场,商品不会短缺,“短缺”的只能是客户,所以马化腾认定一条真理:买家在哪里,卖家就在哪里。虽然从QQ整体的用户群来看,高收入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部分人群却是最有勇气尝试新鲜事物的,这就是腾讯具备的绝对优势。
尽管当时QQ的注册用户只有4亿多,活跃用户是17亿多,不过这并不妨碍C2C平台的上线,因为马化腾深知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人数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不过也正是因为热度不够,进入这块战场胜算才更大一些。
买家不是问题,那么对卖家该推行什么样的政策呢?收费还是不收费?
自从马云打造了3年免费的淘宝开始,C2C已经成为了大家公认的“烧钱”行业,而目前很多国内企业的C2C都采用了免费注册用户的方式来进行推广,因此巨额的资金投入让很多企业难以进入。好在当时的腾讯并不缺钱,但是马化腾也表示,他不会像有些同行那样,把烧钱当成是制胜法宝,他要用人尽其才的办法让腾讯自身的核心优势转化成有力的竞争优势。
马化腾认为,如今互联网提倡的是草根化,需要让更多的人体验,要让电子商务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2005年9月12日,马化腾隆重推出了他的C2C平台——拍拍网。与之一起上线的是财付通,它的功能和淘宝的支付宝比较类似,是保证交易安全的。
和马云相比,靠着即时通讯软件起家的马化腾,进入C2C多少都带着一定的风险,毕竟这时候的淘宝已经做得比较成熟了,而还有一个位居第二的易趣坐镇其中,因此拍拍网面临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
当时,为了做好拍拍网,腾讯的不少员工都主动加班,甚至有人一个星期都没有回家。马化腾意识到了人手不足的问题,于是立即招兵买马,扩大拍拍网的运营团队和客服团队。
这一次拍拍网是试运营,目的是想测试一下用户对这个新生的C2C网站的体验感,如果各项指标都让用户满意了,那么拍拍网就会马上转入到正式运营的状态。为了增强用户的好感度,马化腾还在拍拍网上给全体网友发了一封信,内容生动亲切,一下子拉近了拍拍网和广大网友的关系。
自从2002年发生了注册收费风波之后,马化腾在对待用户体验这个问题上变得非常谨慎,生怕再次惹怒用户,由此在对待拍拍网运营的态度上,马化腾可以说是谨小慎微,竭尽全力让广大网友满意,他要投入大把的精力和众多竞争对手在C2C战场上一见高下!
拍拍正式上线
2006年3月13日,拍拍网进入正式运营阶段。凭借着17亿活跃用户的支持,拍拍网在正式发布之后马上拥有了900万的注册用户。拍拍网一上线就取得如此业绩,让马化腾更有理由相信自己可以和马云一决高下,因为有关调查显示,有94%的网民希望卖家能够和买家多聊一聊,而这个聊一聊恰恰就是腾讯的“传家宝”。为此,腾讯甚至还给小企鹅量身打造了边聊边买的功能,拍拍网让广大用户眼前一亮。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当时的C2C市场头牌网站已经占有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似乎对后来者而言已经没有什么拓展的空间了。但是马化腾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这个行业还有很多没有被挖掘出来的用户价值。
此时的腾讯,在IT业已经成为了一个“企鹅凶猛”的象征,打倒了无数的竞争对手,也复制出了无数的成功,从在线游戏到搜索引擎,从下载工具到输入法,无一不显示出马化腾表面儒雅内里凌厉的进攻气势。在电子商务领域,腾讯也摆出了和马云一争高下的架势,毕竟马化腾有着几亿的QQ用户,想要从马云手中抢到一块蛋糕并不是一件难事。
拍拍网的台构架是很先进的,在拍拍网20的概念中,QQ客户端对拍拍网的整合程度几乎可以不受浏览器的束缚:把商品介绍整合到好友的头像信息中,如果买家感兴趣只要点击一下即可进入到好友的网店中,然后通过QQ与好友商议购买事宜,交易完成后,买家给卖家做出信用评定可以即时地反映到QQ的用户资料上,卖家还可以把买家列为VIP客户,在下次交易时为其提供打折优惠。
更让同行们感到紧张的是,拍拍网上线之后,不少来自易趣、淘宝的业务精英正在向拍拍“流动”,当时腾讯电子商务事业部拥有80多名员工,而且马化腾也表示这个队伍还将继续壮大。
面对腾讯的咄咄逼人,马云也感到了几分压力,虽然C2C市场早就变得火热,然而现在仍处于争夺地盘的阶段,也没有谁能从这块业务领域中谋求到大笔的利润,反而是一再地烧钱。因此,拍拍网的介入会让众多电商的生存状况变得更加糟糕。
2006年5月10日,在跟易趣的对抗中占据优势的淘宝开始尝试向卖家收费,即推出了竞价排名服务——“招财进宝”。
所谓的“招财进宝”,是指符合淘宝的商品发布规范,并参与招财进宝服务的“宝贝”,能够在淘宝的显眼位置展示,和普通的宝贝用一条横线分割开来。在淘宝网承诺三年免费之后,这个有偿的增值服务自然被看成了“变相收费”,也成为了淘宝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改革。
马云没想到的是,这个“招财进宝”并没有给淘宝招到“宝”,反而惹了一堆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