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第二战场
马化腾一边和传统的门户网站进行对垒,另一方面他也在积极寻找着新的“蓝海市场”,减小腾讯在面对门户巨头时的压力。找来找去,马化腾将目光投向了区域门户,
2006年3月,腾讯与《重庆商报》一起在重庆创办了大渝网,截止到2006年6月底,腾讯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让大渝网达到了100多万的日访问量,单一IP访问量超过了25万,一跃成为重庆地方门户的头牌。
马化腾为什么将视线投放到区域门户这边呢?这是因为他看到了区域门户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方向。在中国广大网民不断增加的时代,网民们的各种网络需求也日益细化,所以每个地方都需要有区域性网络支撑。马化腾将大渝网当成了腾讯向门户网站进攻的第一个试验品。
当然,马化腾并非是第一个向区域网站“试水”的人,之前很多综合性门户网站也都推出过一些地区性的版本,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成功。他们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这些综合性门户网站没有拿出足够的资金和经历,导致后劲不足,冲劲欠缺。另外还有一个客观因素:综合门户无法建立起有效的本地资源去运营一个区域门户。
现在,随着用户对区域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少区域门户也开始提升自身的商业价值。除了在信息定位方面和综合门户存在差别之外,区域门户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商业盈利模式,而不是像早期那样模仿综合门户。一般来说,综合门户是通过广告来营利,而区域门户则通过本地化收费的方式构建营利渠道。
腾讯“在线生活”战略目标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实践,因为“在线生活”的战略核心就是希望腾讯的产品和服务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论在哪一个终端都能够满足用户日常生活中有关沟通、资讯和娱乐的初始需求。更重要的是,大渝网充分利用了腾讯的订阅技术,让它和QQ客户端保持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促进其对重庆地区互联网用户的定向传播作用。让他们在接收国内外重要新闻的同时,还能够获得腾讯提供的本地化定制服务,比如QQ交友和QQ游戏等。
一方面,马化腾可以通过地方性媒体获取到更丰富的资源,因为区域门户一直被很多综合门户所忽视,是一块没有被真正开发的处女地,到处都充满了商机,而竞争程度也没有大门户那么激烈。马化腾通过跟地方合作,建立起二元互动门户和媒体结构,对门户三巨头的一元化战略形成了挑战,从而规避了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害处。而且,这种“短、频、快”的方式能够将信息资源迅速地传播给广大用户,满足网民们的需求。
另一方面,区域门户也需要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来扶持,二者之间的合作可谓是珠联璧合,能够以双赢的姿态在互联网的蓝海市场中发力。区域门户为腾讯提供最真实、最富有生活气息的信息资源,而腾讯可以为区域门户输送具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大事记,特别是在区域门户的人气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之前难以赚到的网络广告和无线增值等收益也会跳到碗里来。
尽管有人认为分类广告和精确投放的区域广告是区域门户最传统的收益渠道,然而现在广告之外的收入已经上升为区域门户的营收主力。由于区域门户依靠的本地资源基本上都是垄断性的,因此更易于创造出更多的收费服务业务。
如今,外来资本的不断注入,也给了区域门户快速成长的机会,综合门户也在逐渐探入这个蓝海市场中,加强对发展前景良好的区域门户的争夺和渗透。不过,马化腾已经先行一步开展了腾讯的圈地运动,在全国多个省份积极寻求合作网站。一旦马化腾在区域门户这个领域中占据了绝对优势,那么对新浪、搜狐和网易这样的传统门户巨头来说,他们苦心占据的综合门户和地方网络媒体的资源将被马化腾一刀一刀地重新切割,甚至可能会引发行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那时,马化腾将在区域门户这片新战场上笑傲群雄。
2014年,腾讯的区域网站已经运营了8年的时间,经过“八年抗战”的艰苦努力,马化腾已经将他的区域门户扩招到了国内12个主要经济省份,构成了腾讯“综合门户+城市生活门户集群”的网媒矩阵。
现在马化腾的这条区域门户路线非常清晰:让区域门户成为腾讯网本地生活化资讯服务的垂直深入与延伸,以这种“一站式”的地方门户帮助本地用户解决一些最需要的生活服务资讯,从而让用户获得更加丰富、更加实用、更加富有针对性的资讯服务。
目前,腾讯的区域门户在全国区域门户的广告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一,这为马化腾提供了丰富的盈利来源,通过深度触达经济和文化需求比较强烈的重点区域,马化腾在这片新的蓝海市场中赢得了战略主动权。
现在,腾讯的区域门户网站主要包括大渝网、大申网、大浙网、大苏网、大成网、大秦网、大楚网等,腾讯长期为当地总计超过36亿互联网用户提供互联网资讯,此外,这些服务中也包含了腾讯的一些产品服务。在腾讯的各个地方网站中,不管是网民数、网民普及率还是网民增数,大浙网都是居于首位的。
腾讯对其区域门户用户进行了分析:其中企业基础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在所有细分中比例最高,并远远高于区域网民的平均水平;另外从年龄构成来看,608%的用户为25~40岁的社会中坚人群,也是要高出区域网民的平均水平;从收入构成来看,腾讯的区域门户用户月收入3000及3000以上的要占到584%左右,也是要高于区域网民的平均水平。
正是对区域门户和综合门户进行了相应的对比,马化腾才有的放矢地针对这些用户开展了适用性的策略,利用资源优势——如PC端的腾讯网首页以及Tips消息推送等,对用户进行合理的信息投放。这些资源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上完全覆盖了所有区域内用户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构成了一个“区域媒体互动、多平台整合传播”的新模式。
马化腾正是通过这种强大的媒体影响力和渗透力,使自己在区域门户网站这一片红海市场中最终笑到了最后。不过,对于腾讯的区域门户而言,本地化价值是其真正的优势,也是其未来常抓不懈的重点内容之一。现在,从那些最快最新的新闻报道上,已经充分体现出了腾讯区域门户的存在价值,而从本地化的集客电商方面来看,腾讯区域门户网站所展示的区域媒体的商务价值、区域生活服务价值等都受到了地方用户的欢迎。
逐鹿电子商务
C2C,我来了
200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淘宝网诞生了。与B2B的经营模式不同,淘宝网是一个横跨B2C和C2C的电子商务平台。淘宝诞生之后,人气不断积攒,渐渐赢得了不少会员的喜爱。据说有一名淘宝会员给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们共发了1314封邮件推荐淘宝,意思是他会对淘宝“一生一世”忠诚。
如果说阿里巴巴是为全世界的商家特别是中小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易平台的话,那淘宝网就是为商家到个人、个人到个人搭建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当中,包括现今个人交易的所有模式:拍卖、一口价、讨价还价和张贴海报等。
至此,一个“全民皆商”的时代到来了,这个市场也成为了众多互联网公司虎视眈眈的一块肥肉。
2004年的6月12日,一个对中国互联网来说非常重要的时刻来临了,那就是著名的“西湖网商大会”。1000多名中国网商云集杭州——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和阿里巴巴公司主办的中国首届网商大会在西子湖畔召开。
这个重大的事件在中国互联网短暂的发展史上,恐怕是难以被抹去的。它不仅标志着互联网商业的逐渐成熟,也是中国传统企业凭借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来展示自身的一次伟大突破。当时,雅虎的杨致远对于大会上网商云集的情况感到异常吃惊,他第一次听说了“网商”这个概念,而且根本没有没想到企业除了在互联网上做广告外,还可以在上面进行交易——这在美国是没有的,更不要说中国。
其实,不光是像杨致远这样的人物对“网商”产生了好奇,从2004年开始,就连国外的巨头也开始关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良性发展。比如eBay、亚马逊这样的国际电子商务巨头以及老虎科技基金、IDG风险投资等机构,都对中国的电子商务网站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这一届的网商大会,沃尔玛、英格索兰、联想和三菱重工等国际大买家纷纷亮相,韩国的LG电子、三星,日本的伊藤忠商社、麦德龙、NEC,美国西尔斯百货、安捷伦科技、葛兰素史克等也都开始通过阿里巴巴进行其在中国的采购。
不过,这次网商大会绝不是单单是为这些商业巨头们展示风采的,真正的主角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借用时任阿里巴巴副总裁金建杭的话来说就是“把商务还给商人”。在大会上,30家成功企业的现身说法以及互动式的交流和探讨,大大帮助了中国1000多万个中小企业理解电子商务的作用。
显然,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当时互联网最火爆的业务之一,马云创建的阿里巴巴已经开始了“掘金之旅”,而以“大而全”为目标的马化腾,当然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要带着自己的小企鹅朝着这块新市场快速挺进。
最初的时候,马化腾并没想独树一帜,而是打算跟马云的淘宝合作,因为马化腾是一个做事力求稳妥的人,因此在很多领域腾讯的策略都不是先发制人,而是后发制人。结果是腾讯和淘宝的合作没有谈成,或许是因为马云的胃口比较大,也或许是马化腾没有真正放下姿态,所以两个人各自探索着自己的“弱项”——马云开始做即时通讯,马化腾开始琢磨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有很多门类,有B2B、B2C、C2C以及时下流行的O2O(ONLINE TO OFFINE)等,当时马化腾瞄准的目标是淘宝的C2C这种类型。C2C顾名思义,就是消费者对消费者的一种交易形式,不过马化腾却给了C2C一个全新的概念:沟通达成交易。
马化腾通过研究发现,很多中国用户更习惯商店和卖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所以在网络购物时,单纯靠简单的网页描述,很难将商品真正的特性展示出来,更难以让用户信任,于是马化腾决定从腾讯的强项入手——加强线上沟通!
马化腾说:“沟通是电子商务中很重要的一环,有沟通才有理解,有理解才能够相互信任。而对于C2C这样的服务型行业来说,良好的沟通就更加重要。而我们的即时通讯工具QQ,恰到好处地弥补了C2C交易过程中沟通欠缺这一不足。”
就这样,马化腾将QQ和他的电子商务相结合,并为此申请了一项专利:买卖双方不仅能够依靠即时通讯进行沟通,而且在对话框的右侧能够看到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