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猜他今天会不会来?”
“谁?”三奶奶今早上似乎思路异常迟钝的问道。
“他?”阿秋说着微笑的走回脸盆前面,低了头挽上袖子去洗臂膊。……
“我想他来,前天他不说今天大概要来吗?这瓶粉又是他送你的吧?味气真好。”三奶奶拿起烟袋捻,面上平和多了。
“他送的,我自己哪里舍得买好粉?”阿秋说着露出少女娇矜的笑容。“外头打门是送信的吧?一定有他的。”她走去一会儿,手中拿着信跑进来,一边笑说,“妈妈,今天下课就来。明天还要我们同他出去好好的乐一天呢。”
“哦,明天别是他的生日吧?”三奶奶问。
“不是,也是,他说明天是他的第二个生日。”
“怎么叫做第二个生日?”
“妈妈,”阿秋撒娇的顺势爬在她妈身上细声道,“我不信你不懂?”
“我头发都快白了,那晓得这些新鲜话?”
“难道妈妈也不记的去年我们俩什么时候认识的?”
“这样说我倒明白了。秋儿,我们还不如今天先请他吃顿好饭吧。递那件棉袄给我,等我弄两样他爱吃的菜等他来。”三奶奶说着也精神上来,也不咳嗽了。
母女二人不仅期盼这位未过门的女婿到来,而且还盼望着女儿尽快结婚。阿秋的爹死时她只有三岁,二十一年过去了,含辛茹苦地把她养大,女婿大学堂毕了业就做事,现就有人聘定了他,每月薪水一百多块,一家人困苦就要过去。可是——
到了两点半钟,三奶奶已把菜肴打点好,只等他下学时,趁热便吃了。又走到堂屋看阿秋摆桌位。
“多摆一张椅子,请请四叔叔,看他来不来。若没有四叔叔,那选得上这样好女婿?”
三奶奶后来拢拢头,洗洗脸,已经是三点半了。……
到了五点她们俩都急起来。阿秋满心委曲,泪溃了眼眶,只抱着头嚷痛“还是我到大学堂去打听吧,”三奶奶等的疑心起来。“他们说一定来,别是他碰到什么事来不了吧?方才张大妈告诉,今天学生们又到执政府请愿,想必他也混在大群人众里面。”
母女商议了好一会,三奶奶决意到学校查问去。方走到大街上便听见街上人说卫队开枪打死了许多学生。她心里猛吃一惊,赶快跑到学堂打听,门房说学校里死了三个人,有一个就是他。
这是一曲反对邪恶势力的正义之歌。
小说没有从正面描写“三·一八”惨案的场景,却从另一个视角,揭露了段祺瑞执政当局乱杀无辜的罪行。
在阿秋和母亲等待这位未过门的女婿回家中,因为“三·一八”惨案的发生,一个未来的美梦彻底破灭了,苦苦的等,到头来却是母女无言的悲哀。
这篇小说虽然情节简单,也没有血淋淋的场面,然而凌叔华通过两个人物的对话描写,却能唤起人们对母女二人的同情和怜悯,对段祺瑞执政的愤恨,让人们发现社会的无情和人生的严酷。这也是那个年代反映“三·一八”惨案为数不多的一篇小说。
收入这部短篇小说集中的十二篇作品,在主题上是相当统一的,巧妙地探究了社会转型期女人的忧虑和恐惧。陈西滢在《编者小言》中认为,“她的风格渐渐有转变的倾向”,在以后的岁月里,凌叔华的创作是不是像预言的那样,再有新的突破呢?
读者将拭目以待。
第十二章甫到武昌
第十二章甫到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