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厂长很靠谱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表面看来,身为大丈夫者都是十分歹毒的,要成功就得对别人下手“狠”一点。诚然如此,古往今来的朝代更迭,都跟“狠”字挂钩。可话说回来,大丈夫,当真要一毒到底?
褚时健的人生很波折,年纪轻轻赶上了“打右派”,又因倔强,不反右派而被打成“右派”,说起来让人难以理解。后来,很多人在评价褚时健时都说,他这个人真是自作自受,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跟着瞎起哄,结果把自己搭进去了。
不过,心软的他,当真会一事无成吗?
厂长,虽然听起来是个“肥缺”,会有大把钞票入账,可现实却并非如此,刚进入玉溪卷烟厂的时候,褚时健已经51岁了,熬了大半辈子,的确到了享福的年岁。不过,他这个“空投兵”别说享福,连站稳脚跟都很难。
厂里比褚时健年长的工人不少,他们个个不服气,从骨子里瞧不起褚时健,认为他就是国家为了安抚人心派过来走过场的。一个刚刚“劳改”出来的人,能有什么能力,凭什么来指挥我们?厂里一些年轻的工人借着老工人的话茬,也都不好好工作,在厂里嬉笑打牌,叼着烟,翘着二郎腿,完全不把褚时健放在眼里。
既然选择了这个“烂摊子”,不管多艰难,都得走下去,褚时健开始积极主动地和年长的工人“套近乎”,学习经验。尽管受到很多质疑,也有多如牛毛的碎语闲言,可他都不在乎,他知道自己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
成长是一门必修课。褚时健知道,很多知识完全可以凭借长辈的经验来理解和学习,自己没有管理烟厂的经验,也没有制作烟草的能力,可这不是无法管理的借口。在厂里,他从没把自己当成一名居高临下的厂长,反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学徒,这里的每个人都比自己更有经验、更有资历。
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褚时健的虚心好学,慢慢得到了工人们的认可,在这过程中,也增进了他和工友们的感情,为自己的工作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厂里的工人们也开始接受并尊重这个50多岁的小老头,不再直呼他褚时健了,而是亲切的叫他“褚厂长”。当然,让职工对褚时健产生好感的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为职工修建宿舍楼。
褚时健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不是购买新设备,也不是制定新的规章制度,而是将烟厂的全部可用资金集中起来,打算给员工们修建3栋72户的宿舍楼,他要让员工在新房子里过新年。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烟厂上上下下都欢呼雀跃,要知道他们盼新房已经盼了不知道多少年,现在没想到新厂长来了之后办的第一件事居然是为职工着想的,大家自然非常激动。
不过很快,人们的激动之情渐渐散去了,因为人人都知道盖房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个两三年的工夫大梁都立不起来。更何况,烟厂的职工已经被各种官腔“忽悠”怕了——你说盖房子就盖房子,当真不是拿我们开玩笑吗?
事实果然不出人们所料,褚时健决定拿出一百多万元盖房子之后,基建科的人居然像没听见似的,该干什么还干什么,磨磨蹭蹭的没有一点效率。褚时健过去问怎么回事,结果基建科的人说,他们以为新厂长在开玩笑呢。不仅如此,褚时健还发现基建科的人有两个请了长期的病假,借故不来上班,工资还照拿不误。
这一下,褚时健是真的火了,他没有想到烟厂已经到了走下坡路的时候,这些人还继续玩着官僚主义,这让他实在无法忍受。于是,褚时健马上撤掉了基建科科长,重新改组,启用了一批办事效率高、有责任心的干部员工,这样,给职工盖新房的事情才提上了日程。
本以为需要几年才能建好的宿舍楼,没想到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就拔地而起,这在当时看来简直是神话。在新楼房快要竣工时,褚时健召开了一次职工大会,为72户一线的职工颁发了新房子的钥匙。
面对着3栋崭新的楼房,烟厂上下对褚时健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原以为这个黑脸汉子是个大老粗,也是个门外汉,却没有想到他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员工谋福利。人们都说,既然厂长把职工放在心上,他们也要把厂子放在心上。
第二件事是修锅炉。
褚时健刚到玉溪卷烟厂不久,就经历了和在曼蚌糖厂类似的事情——锅炉坏了。当时,厂子只有两台锅炉,坏掉的那个是65吨的,剩下的一台勉强运行着,虽然能顶得住,但是大大影响了产量。于是,褚时健赶紧安排锅炉工人进行维修,谁知大家异口同声地告诉他,过去修这个锅炉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这一次坏得更严重,需要50天。
褚时健听出了工人的弦外之音:他们对新厂长很满意,已经缩短了10天的工期,要是放在过去,至少要两个月!
虽然自己得到了工人们的尊重,但是褚时健对这样的答复一点也不满意,他立即板起脸对工人说:“别给我说50天,给你们4天时间,修不好就滚蛋!”锅炉工人听了之后,愣了半天,最后有一个忍不住对褚时健说:“厂长,你懂修锅炉吗?”还没等褚时健回答,紧接着就有另一个工人接茬说:“就算不换炉壁,光是换40多根管道也得几十天。”这两个人一唱一和,引得大家都纷纷抱怨起来,从最初的发牢骚变成了满腔怒火,最后竟然纷纷扔下工具对褚时健说:“不懂就别瞎指挥,谁能干就来干,这活儿,我们干不了!”
面对工人的心直口快,褚时健没有发火,而是默默地从地上捡起工具,对技工头说:“我来修给你看,没有我的同意,你不能离开。4天修不好这个锅炉,我给你当下手。”说完,褚时健再次上演了当年在曼蚌糖厂的那一幕,只是这一次他没有钻到炉子里,而是除了吃饭和上厕所之外,连续三天守在锅炉旁边,左捅咕两下,右扒拉两下,到了第4天,锅炉修好了。
这一下,起初抱怨褚时健“外行指挥内行”的工人彻底傻眼了,他们没有想到新厂长不仅懂技术,而且干起活来还是个拼命三郎!于是,大家对新厂长的认识再次刷新了。
褚时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通过这两件事凝聚了人心,但是他知道,距离他带领玉溪卷烟厂改写历史还差着很大一段距离。因为,做一名厂长很简单,做一名好厂长实在困难。褚时健既要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又要向企业内部传达市场需求,还要向工人们宣传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看似容易的事情,在玉溪卷烟厂落实起来却要费上九牛二虎之力。
由于受到大锅饭时代经年累月的影响,厂里的不少工人习惯了散漫,大有得过且过的味道,很多人没读过书,不识字,更别说是了解规章制度了。原厂长也是个粗人,基本没什么文化,且不说法律法规的践行,就是对厂里的人员管理也没有上心,所以,给褚时健打下了一个很坏的“底子”。
眼看着工人们一个一个成了不学无术的人,褚时健觉得不能任由这种状况继续了。为此,他和马静芬商量,决定自己掏腰包购买书籍,自己当老师亲自为工人们上课。
起初,工人们对褚时健的良苦用心并不理解,因为文革时代的“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还萦绕在他们耳边,让大家觉得当一个大老粗挺好的,何必那么辛苦学什么文化呢?对此,褚时健对工人进行了耐心的教育和引导,告诉他们知识储备的重要性,渐渐地,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对褚时健的付出也心存感激。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褚时健的不懈努力,玉溪卷烟厂成为了当时唯一一个具有“书生气息”的厂子。据说,一些年轻的工人更是自发组织学习,不再需要褚时健督促了。这一切对褚时健来说,无疑是一个好开端。
毋庸置疑,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褚时健的行为都是非常“靠谱”的。事实上,他在引导工人们正向思维的同时,也帮了自己大忙。因为他一旦破罐子破摔,厂里的工人或许会群起而攻之;又或者他退缩了,卷铺盖到矿上去,也许他的人生便没有今天的这等成就了。
不过,褚时健所要解决的问题还远没有结束。虽然玉溪卷烟厂的工作氛围、人员精神面貌有了起色,可包括褚时健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们接下来要面临的岂止是危机,简直是重磅炸弹!
平息风波,整顿厂子
成功贵在一念之间,执着于此,就要不放弃,即使只有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希望,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饱尝了失败后,才可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褚时健去玉溪卷烟厂当起厂长后,好不容易跟工友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却不料,一年之后,中国有几百家卷烟厂都陷入了困境,玉溪卷烟厂也难逃劫数,面临破产。厂里很多人都转了行,有的人干脆直接回老家种地了。
上万人的工厂,一瞬间只剩下300人左右。眼看工人们越来越少,玉溪卷烟厂就要关门大吉了,很多人劝褚时健,还是及早罢手,另寻出路。毕竟连国家都管不了的烂摊子,他一个平民百姓又有什么回天之术呢?
当时的情形的确不乐观,破旧的小厂子,谁还能指望它“出人头地”?国家就算要拯救,要援助,也得先拯救那些有发展前景的大厂子,玉溪卷烟厂无非处于垂死边缘,等待它的下场只有一个:关门。
褚时健不服气,作为一厂之长,刚把大伙的激情调动起来,刚让大家掌握一些文化知识,怎么能对眼下的困难畏首畏尾?
褚时健的坚持,是他的一贯作风,没有人说服得了他,当然,也没人看好他,唯一支持他的,依然是妻子马静芬。
准备重振旗鼓的褚时健向留下来的300左右工人表态,希望他们能跟自己心往一处想,从此绑在一块儿。然而让褚时健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他的真诚居然不奏效了。工人们连发牢骚,跟褚时健说:继续留下来,工资都没着落,养家糊口都是问题,哪有心思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