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百度的一条招聘广告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不过,这次招聘并未大肆宣扬,也没有公开太多工作内容,只是简单地说明,需要招聘两名开发搜索引擎的工程师。若是普通公司,一则招聘信息不足为奇,可百度作为行业风向标,一点风吹草动都是惹人侧目的。外界不禁揣测:百度是不是又有了新动作?
有新闻,媒体自然一马当先,他们对此的猜测是,这很可能是百度正在为进军海外做准备,暗中招兵买马,积累跨领域人才,从亚洲起步,逐步向全世界渗透发展。媒体说的有板有眼,百度方面呢?李彦宏未有过多表态,只是在被媒体再三逼问之后,才说了句不温不火的话:“百度只专注于中文搜索。”换言之,无论招聘的目的具体是什么,都肯定是为搜索服务的。
招聘虽简,要求却高。应聘者不仅要在编程和算法上有过人之处,还要具备掌握日、英、越三种语言的能力。此外,考虑到本身名声享誉世界,自然会吸引不少来自国外的应聘者,故而招聘广告上又追加了一条:具备一定中文基础。
与招聘网络工程师同步进行的,是对若干名不同语言的区域产品经理的吸纳。产品经理,要负责对中国及其所负责的海外地区的搜索市场做市场分析,并时刻掌握该地区的行业竞争情况和当地的民风民俗,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这样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应聘者需长期驻外,因而这则招聘上,便注明“最好是两地的留学生”,兼职亦可。
不久,百度再次提出招聘附加信息,并特别强调,此次招聘网络搜索工程师属于小规模招聘,人数不会超过10人,至于产品经理人数,却并无限制。
最初,招聘广告刚公布时,百度并没有过于精细化,谁料应聘者接踵而至,也只能以细节作为切割利器了。那么,百度的此次招聘,意欲何为?
2006年5月10日,百度公开了2006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相较于上一年的第四季度,净利润增长了1309.0%,达3520万元人民币;股票报酬净利润增长了4350万元。这仅是百度上市的第一年,赢得开门红的百度,若是在这个大热时刻进军海外市场,可谓恰逢其时!
其实,将百度推向国际化道路,是李彦宏一直锁定的目标。虽然百度的口号是“百度只专注于中文搜索”,但在百度未来的规划上,李彦宏却“从来没有把百度作为一个只局限于中国的公司”。
李彦宏曾多次在百度的内部会议上表示,对于进军海外市场,百度势在必得,百度不会甘心于只做国内最好的公司,希望在未来的5年至10年之内,能成为具有世界尖端技术的高科技网络公司,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企业。
李彦宏曾在接受电视台专访时,就百度的国际化问题表露衷肠:“其实任何一个有实力的世界级企业都不可能放弃中国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跟世界上最强的公司竞争。我们要想在世界市场站住脚,核心竞争力也必须是能够应付全球化挑战的,而不仅仅只能够应付一个地区的挑战。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觉得中国必须诞生有世界市场、有分量、有地位的企业。现在中国有好多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它们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占了很好的市场份额,但是还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因为这些互联网企业都是在国内作战。作为中国的一个互联网企业,我花了一些时间思考这些问题,我得出来的结论是必须要走国际化这条路,否则终有一天也会在本土遭遇失败。”
百度是在2005年才开始着手准备进军海外市场的,但在2003年时,李彦宏的脑中就已有了决战海外的雏形,只是他从未在会议上提起此事罢了。
当时,百度在国内市场大获成功,奠定了其在中文搜索领域中的地位。那时,第一次在百度内部会议提起进军海外搜索市场的是崔姗姗,但这个提议被李彦宏否决了。
李彦宏认为,就百度当时的情况来看,并不适合马上出击,虽在国内小有所成,但进军海外市场,百度的综合实力明显不足。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眼下百度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国内搜索市场,不能将过多的精力和资源消耗在意义不甚大的事情上。
一年之后,百度在内部工作上进行重新调整,无论人力还是资源,都有了丰富的储备。李彦宏觉得,这时的百度具备了应对国际化战略的实力,且中国市场也愈加成熟。
随后,李彦宏在董事会上提出了百度进军海外市场的战略计划,不过,这次他却碰壁了,董事会拒绝了他的计划。
其实,董事会的拒绝不是针对李彦宏,没有不信任他的意思,只是在前有Google后有雅虎的国际市场氛围中,后起之秀百度似乎难以完美应对“混乱”。故此,在执行上一定要谨小慎微,待时机成熟之后再行进军不迟。
那时百度还未上市,李彦宏首先打算的是进军海外市场,这也有利于其后的上市计划。不过,董事会不是他一人掌舵,股东的意见必须要考虑。幸而,这个成熟的时机未让李彦宏等待多久。
2005年8月,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与世界成功接轨,这成了百度挥师海外的资本。百度融资1.2亿之后不断盈利,在经济上也有了相对雄厚的基础,投资的方向也比以往更广。有了这样的条件,加上李彦宏必胜之信心,董事会经过审慎决定,同意百度进军海外的发展计划。
计划诞生了,但国际化的第一步要从哪走起呢?第一步走下去,后果将会如何?李彦宏再三思索。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他会把第一站选在美国,毕竟他在美国走向了巅峰,那里有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成熟稳定的资本市场,更有他曾熟悉的人和无数尖端技术人才,此等地利、人和之处,必然是不二之选。
可让众人大跌眼镜的是,李彦宏第一个否定的地区就是美国。原因何在?
美国是好,但李彦宏觉得,极具环境优势的美国有太多强大的对手,Google和雅虎的老巢就在美国,微软、IBM这些世界顶级的IT大佬伺机而动,每天成立、破产的IT公司比比皆是,就连那些坐在学校里读书的大学生也不能小瞧,说不定哪天,他们之中就可能会出现下一个“比尔·盖茨”,如此危机四伏的环境,对百度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可言。
按照避难就易的战略思想,百度应尽量避免与众boss的正面冲突,故而所选之地不能太发达,也不能太落后。若太落后,连互联网都没有普及,会导致搜索应用率低下,继而无法发展;太发达,原因不言自明。
按照这个思路,英语地区便首先被排除在外,剩下的就只有亚洲了。
李彦宏很看好日本、韩国、越南这三个国家,并曾先后对它们予以考察。
早在2003年时,李彦宏去韩国考察市场,当时在其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公司都是当地的知名网络公司,遗憾的是,当时李彦宏一时想不出那几家公司成功之关键,故此便放弃了。
2006年五一时,他一个人又去了越南考察,发现该地区相对落后,因此也只能排除。离开越南,他辗转到了日本,这次他叫来了王湛生和任旭阳,组成了“访日三剑客”团队。三人先后拜访了日本SNS、乐天、Mixi等排在前几名的互联网公司,还拜访了日本各大广告公司,进行业务沟通。
日本是个网络发达的国家,当时的网民数量按比例来算并不输给中国,且互联网市场要比中国更成熟,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数据显示,全日本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是中国的9倍。日本在经历了通货紧缩之后,于2004年出现了经济回升迹象,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高,创造了日本近10年的最高纪录。到了2005年之后,日本经济的回升势头更加稳固。
因此,日本成了百度的最佳选择。从日本归来后,李彦宏与众人商议妥当,将日本定为百度剑指海外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