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公司结构很简单,只有一个研发部门,主要由刘建国负责,而李彦宏和徐勇更多的时间则是投放在市场运营和业务扩展的事务上。
单一的公司结构,是百度日后成功的另一大关键因素。公司的目标也很明确,全心全意做搜索引擎,公司上下也只有这一个计划项目。这样一来,整个公司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短时间内将产品推向市场,免去了风投公司的诸多顾虑。如此,更多的赞助资金更容易进入公司,使研发速度更快。
百度日后成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可当时它却并不是国内最早做搜索引擎的网络公司。百度成立时,国内已有很多知名网络公司在做搜索引擎,而且做的都不错,比如天网、悠游、Open Find等。李彦宏当时觉得,眼下做搜索引擎似乎有点晚。就像当年在硅谷做电子邮箱时,他也觉得只赶上了末班车,但也不是不能做,一步一个脚印的行走,有时可能好过大步向前。李彦宏的稳健之风,在初创百度时已为公司的日后蓬勃发展定下了基调。
李彦宏之所以认为搜索引擎能继续做下去,主要原因就在于,当时几家知名网络公司都是“机器人”搜索引擎,并不智能。
互联网发展初期,信息量没有现在这么大,而且超链也不像现在这么复杂,所以这类搜索引擎完全可以应付互联网用户的需求。
然而,互联网狂奔一般的发展速度,让这种搜索引擎模式逐渐暴露出其速度缓慢、信息量匮乏等诸多弊端,这就为百度创造了机会。
分类不明确,会导致回馈信息冗余,在冗余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太多无用信息,这样一来,用户还要花时间自行分类查找,搜索引擎方便快捷的应用意义也就此失去了。李彦宏追求完美,这些问题在他眼里都是亟待解决的。很多人都觉得李彦宏有“强迫症”,创建百度也是因为他接受不了传统搜索引擎不够便捷的缺点。这或许算是李彦宏剑指互联网的原因之一。
七剑客在工作上都很卖力,他们的付出也很快见了成效。不久,百度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产品——搜索引擎软件。当时,百度的技术人员只有设计理念和双手,所有程序都是在键盘上一个键一个键敲出来的。
苦是苦了点,可百度轻松欢愉的工作氛围让员工们乐此不疲。
在公司,除了李彦宏和徐勇具备社会商业经验,其他人都刚刚走出学校的大门,刘建国更是被多年来学院派气息束缚成了一个单纯的技工。故而他们不会拉帮结派,没有勾心斗角,心中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进。
崔珊珊和郭眈还在上学,还没有和学校完全划清关系。白天在实验室上课,晚上就会到公司工作,白天已经累了一天,但仍会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百度的工作状态中。
自2000年的2月起,北大资源宾馆1414房间的灯就从来没有熄灭过,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透支着全部才华,编写代码、测试程序,人人分工明确,不会出现任何冲突。
同年5月,“打了鸡血”一样的百度员工,用夜以继日的疯狂工作状态,向世界推出了百度自己的第一个中文搜索引擎,其中索引了500多万个网页,这使得当时全中国的百度用户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1000万以上。
按照最初的设想,百度的主要目标是成为各个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技术供应商,即在他们的网站中加入百度的搜索引擎,来实现站内搜索的功能,让百度搜索引擎成为一种捆绑式的站内应用。随后,门户网站就要向百度支付一部分技术费用。
当时,给各大门户网站提供搜索引擎技术的是一家来自台湾的公司。这家供应商很有名气,而百度还只是个毫无作为,只有两间办公室,员工不超过10人的小公司,各大门户网站凭什么要舍大取小?而若让他们舍大取小,那么必有缘由。
李彦宏和徐勇想,想让百度的搜索引擎入各大门户网站的法眼,首先就得打造一批有公信力度的样板客户,而其1000多万的百度用户群,就是很好的开端。
两人经过不懈努力,一个月后,为百度迎来了第一家大客户——硅谷动力。这个大客户不是主动找上门的,而是李彦宏的主动推销成果。他当时考虑的很简单:首先,硅谷动力有良好的基础,不会把自己的品牌做坏;其次,百度的风投赞助商和硅谷动力有一定关系,这无疑是一个免费的保险,而且业务问题更容易靠沟通来解决。
在李彦宏把百度搜索引擎带到硅谷动力的第一天,整个团队便紧张地守在服务器前。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都屏息凝神。当第一个用户出现时,整个办公室沸腾了,李彦宏也再一次感受到了曾经在硅谷所期待的那种激情。
万事开头难,有了硅谷动力这第一个客户打响头炮,百度中文搜索引擎的地位也逐渐稳固了。打铁趁热,李彦宏又跑去Chinaren寻找商机。
Chinaren是当时国内优秀的社区网站,虽然后来被搜狐收购,但企业形象和业内口碑一直十分良好。找到这个客户,双方很快就联手研发了中国第一个提问式搜索引擎——“孙悟空搜索引擎”。
2000年6月,李彦宏为让百度的名声更广,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这场发布会主要是为了推行客户体验,针对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到场的记者亲身体会百度搜索引擎带来的便利,让获取资源和信息成为一种乐趣。
可惜天公不作美,没想到发布会刚开场就遇到了停电事故,网络被中断,演示不能正常进行,全公司上下一时间不知所措,有力难为,就连李彦宏在台上说话时都破了音。
出了这样的插曲,只能提前进入记者提问时间,但这样尴尬的场面,让记者都不知道应该问点什么。主持人一再提示,就是不见记者做出任何反应。原因是,他们对搜索引擎未曾有过最真实的体会,没有更深入的认识,甚至会有人觉得李彦宏和百度的所有人在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这又让他们如何发问呢?这就是百度当时的处境,第一场发布会就遭遇了冷眼和嘲笑。
不过,李彦宏和全体百度人不气不馁,没过几天,他们便调整好了最佳状态,而新闻发布会的失败,也只被他们当成了一次“剧情曲折”的暖场表演罢了。随后,李彦宏和徐勇调整了工作方向,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产品和客户拓展上。
伟大的事从来都不会有完美的开端,可一定有精彩的过程和完美的结局。同年8月,百度迎来了春天,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成了百度的客户。自从有了搜狐这个“巨幅广告”,百度在客户拓展方面更加畅通无阻,接连迎来了新浪、网易、263、Tom。com等大客户,它们都是国内最尖端的门户网站。
客户们的好评,是李彦宏带领百度前进的最大动力,他对百度的未来充满信心,全体百度人也为努力得到的收获欣喜不已。可是,随后的一次翻天之变,却差点断送了百度的大好前程。
§§4 突围,寒冬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