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江西铜鼓的美丽修河,流经故乡的老县城。因为,当时的县城位于修河的北岸,老县城的人都叫修河为南门河。老城的对岸有条南市街,从河边走到南市街上,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是一段蛮陡蛮高的石阶路,沿石阶而上气喘吁吁地才能爬上南市街。街面靠河的右侧,不知是哪个年代修建有一座古老的石塔。古塔不很高,也谈不上雄伟,但在儿时的记忆中却是造型十分的别致精美,真正可以说是点缀河边景致的神来之笔。但我想,先人建此石塔真实的用意应该不是造景,而是为了驯水镇妖保平安。离塔丈余就是里把路长的南市街,街上一抹不算平整的石板路;不宽的街道两边,是一色的木板铺面。那时的南市街,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但在我的记忆中却是那样的别致,那样的极具老街特色。
连接县城和南市街的,是一座随着南门河的流水而上上下下终年晃晃悠悠的浮桥。浮桥不算宽,但也不窄,过一部大卡车应该是绰绰有余。当年南门河中只有这唯一的人行通道,终日过往的人很多。那时,南门河的水真是清亮,但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在两截浮桥间望下去的河水却是祖母绿那样的颜色。虽然,儿时的我弄不清楚为什么一河的水却有几样的色,但却是觉得桥隙下绿绿的水好看极了。过桥时,虽然因桥隙间的晃荡而怕看桥下的水,却又总是忍不住紧张地偷窥几眼好看的绿水。儿时过浮桥,可真是从心中生发的怕呀。因为,不仅是浮桥总是随着水波而晃悠悠的,而且当人踩在一截浮桥边上,人体的重量必然会压得脚下的桥面往下一沉,而抬脚往前要踏上的桥面却会随着水波往上一浮,一上一下的落差,现在想来,恐怕不会小于十多公分的,加上两截浮桥是用绳子拴在一起的,根本谈不上严丝合缝,因而浮桥面上这样的落差、间隙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过桥的确是一件很恐惧的事。记得我随爷娘第一次过南门河浮桥才五六岁,那时在我的心目中,过浮桥是很好玩又好怕的事。人踩在吱吱呀呀响着,起起伏伏晃着的浮桥上,整个人都是晃晃悠悠的,似乎还有些晕晕乎乎的。这样,小孩子家自然是觉得好玩好过瘾,但前后脚一高一低地踏在两截浮桥面上时,虽然嘴上不吭气,但心里却真是十分的害怕。那两截桥面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十多公分的落差和间隔,总是让我不由自主地死死抓住大人的手,生怕一不小心落到河里去丢掉命。那时,幼小的心灵似乎已经懵懵懂懂地晓得了死亡的可怕。
在我的记忆中,南门河的浮桥最美最好玩的时候是夏日的傍晚。晃悠悠的浮桥上真是荡漾着一河的欢乐。长河的尽头,悬浮着一轮血红的落日,一河清亮的水披红烁金煞是迷人。更让人销魂的是,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总可见到几叶最多米把宽、丈多长的竹筏。竹筏子上站着一个头戴小斗笠的捉鱼人,那捉鱼人的肩上一边站着一只会捉鱼的鸟。只要那鸟儿往河里一钻,片刻就会叼着一只鱼儿洋洋自得地浮上水面,我总是很入迷地看着鸟儿捉鱼,也很羡慕那鸟儿捉鱼的本事,只是到了很大的时候方才闹明白那鸟儿叫鱼鹰,方才弄清楚鱼鹰为什么捉到鱼不往肚里吞,而会乖乖地衔着鱼儿送给捉鱼的人。原来奥秘是,鱼鹰的脖子事先已被捉鱼的人绑细了吞不下鱼。只是可惜,长大以后我就再也寻觅不到那儿时入迷的鸟儿捉鱼的欢乐了。平日,浮桥上总是人来人往的,夏夜落日前的桥面就更是热闹非凡。总是有那么一些挎着一篮子脏衣服的大胆女客婆敢下到浮桥下的船舱里,就着栏杆外那尺把宽的浮桥面搓洗衣服,不时会响起一河的“啪、啪、啪”的棒槌槌衣声。总是免不了有那么三几个在河里戏水的男客人臭刁,冷不防会撩起几把河水去撩惹那洗衣服的女客人。“死鬼呀”、“跺头崽呀”,待到受惊的女人嗔叫着骂人时,死不要脸的臭刁男客人却早已钻到水中不见了踪迹。久久回荡在桥面上河中间的就是那受惊女人的尖叫和男人的嬉笑声……
儿时,爷娘管得紧,我也算得上是乖乖崽,尽管当时羡煞了人家的孩子光着P股站在浮桥尺把多高的栏杆上往河里扎猛子,自己却是有那玩心而无那玩胆,硬是没敢背着爷娘去南门河里洗过澡。好在那时胆小,好在那时晓得听爷娘话,没敢去南门河洗澡。因为,每年的热天里,南门河里总要“收”去几个大人、伢崽。我还是到好大了,都进厂当了学徒工了,才在爷娘不知情的情况下跟着一身汗臭的工友们下过南门河。那时,我还不满16岁。有了那一头回南门河洗澡的过瘾,胆子还真是见长。那一个热天,隔三岔五地我就会瞒着爷娘下一次南门河。真是太快畅、太惬意了!一河清亮的水,满河洗澡洗衣的男男女女,棒槌声、跳水声、击水嬉戏声,闹腾的、兴奋的真是让人不忍归。人胆子大了,若是不晓得把持,说不定还真是会闹出点什么“动静”的。那是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夏夜。我一身汗湿地在厂里上夜班到十二点,下班后,仍熬不住南门河的诱惑,硬是麻着胆子就着朦胧的月光一个人来到了南门河。从浮桥上跃身钻入水中的那一刻,我几乎忘记了人世间的一切。一个人忘情地享受着月色下的一河波光、一河清水。我一会儿划水、一会儿踩水、一会儿“钻水”,尽兴得不亦乐乎。还真是的,人一忘乎所以,兴许就会无事生非。我在河里玩尽了平日里嬉水的花样仍不解馋,竟然第一次玩起了水中穿越浮桥船的花样。一次不过瘾,又来一次,直到差点儿气短钻不过浮桥船才惊魂未定地赶紧上岸离去。这一离去,今生我就再也没有下过南门河洗澡了。不久,我就离家当兵去了,生我养我的故乡老县城也因南门河下游筑堤蓄水而搬迁。从此,那南门河的浮桥,浮桥岸边的石阶、古塔也就都成了我和老城里的人的永恒记忆。
故乡的浮桥晃悠悠,过往的岁月晃悠悠。不意晃晃悠悠间,往昔的黄口稚童竟成了白发老翁。人生不过数十年,世间沧桑竟巨变。但儿时故乡小城边的南门河的桥、南门河的水、南门河的塔、南门河的事,依然几度唏嘘在梦间……
原载2014年《九江日报》、《浔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