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潜山县境内有一名山,谓天柱山。之所谓以“天柱”名之,是因其主峰似柱,一柱擎天而得名。
我们是炎炎暑日来到天柱山的,原以为赤日炎炎攀爬天柱山,一定是酷热难熬、汗如雨下。殊不料,当我们乘缆车上到半山时,尽管烈日当空,但山腰处已是凉风习习,一扫山下的炎热暑气。登临天柱山有几条上山线路,我们是经“神秘谷”上山的。神秘谷是天柱山奇景之一,由峰巅塌崩的巨石叠置成东西向裂谷,形成洞群奇观,被誉为“全国花岗石洞第一秘府”,道家尊为司元大洞府,视为洞天福地。自虎啸崖下入口,神秘谷全长600余米,一路洞宫相连,妙趣横生,百般的变幻,令人惊赞不已。说来也真是神奇,天柱山地处安徽,你在山间的崖壁上则可以看到壁挂着一幅惟妙惟肖的天然的安徽省地图。因此,天柱山又有“皖山”之说。此外,天柱山还有“寿山”之称,那是因为山崖石壁上有一个抬头就可见到的天然的“寿”字。当人们还沉浸在“省图”、“寿”字的奇妙情绪之中往上攀登时,不远处的飞来峰又让人不得不称奇叫绝。只见光秃秃的崖顶上,顶托着一块巨石,巨石似坠不坠经年累月地立在那里,给人以诸多的遐想:那样大的巨石,要置放在那样高的山崖上,显然非是人间凡人之力而能为之,而若非是神话中劲道非常、变化非常的仙人所为,那可就真是名副其实的飞来之石了。据传,当年乾隆皇帝登临天柱山时,曾对这“飞来石”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顾臣子劝阻,借助云梯冒险攀上了这高山之巅上的“飞来石”。当他站在这巨石之上,顿时感到似乎伸手就可触天,一时间,乾隆诗兴大发,“天低我高”、君临天下之得色豪气,使得这位帝王信口吟道:“飞来未必是飞来,当是世人胡乱猜。飞来为何不飞去,不能飞去何飞来?”谁知话音刚落,顿时狂风骤起,脚下巨石轰隆作响,似要随风飞起,吓得乾隆脸如土色连声又吟:“飞来必定是飞来,不是世人胡乱猜。若是飞来又飞去,缘何当初要飞来。”说来也怪,言毕风止,一切复由平静。由此说来,天柱山上的这“飞来石”之名,还应是帝王钦定。虽然这只是一段传说的佳话,但却更增添了人们对这“飞来石”的神奇神秘之感!
一路观赏着山之奇景,听闻着“天柱山”逸事,我们似乎没感觉到什么劳乏,不经意间就攀上了天柱山的天池峰顶。天池峰果是名不虚传,方园约莫二三十平方米的峰顶上真的有两个池圆水清的“天池”。虽然池子不大,但足以令人震撼:这海拔一千多米、寸草难生的坚硬似铁的石山之巅竟能有这两个经年泉水清亮的石池。更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这两个不大的石池无论春夏秋冬,不管寒暑晴雨,池中之水终年满而不溢,旱而不涸。这不正是天之池又是什么?据传,天柱山上之所以能有天池,是因为天上的王母娘娘在瑶池宴请天上神仙时,从天上滴下的玉液琼浆所化之。信耶非耶,反正天柱山上的天池峰上有两个经世不溢不涸的小天池,这确是不争的事实。试想,非仙界之力谁能为之?!
游览天柱山,一般情况下,一般的人是很难登临上天柱峰的。天柱峰海拔1488.4米,奇峭峻险,直插云天,崖壁上至今清晰可见“中天一柱”四个大字。据说,天柱峰终年有一半时间云遮雾罩,难觅真容。那日,我们运气不错,天高云淡,目及千里,天柱峰竟然爽快地撩起了神秘的面纱,一览无遗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站在天池峰上对望着眼前不远处的“天柱”,面对那拔地而起、一柱擎天之气势,无论是谁都会由衷地从心底升发出啧啧赞叹。天之柱,何等的气势,怪不得历史上曾经有过汉武帝、隋文帝、唐玄宗、乾隆帝等四位帝王君临。至今,天柱山上还有汉武帝当年登临天柱山时,册封天柱山为“南岳”的“拜岳台”和在山上歇息喝茶而坐过的“帝坐石”等遗存。天柱山是不是史上曾为“南岳”,我没有去认真考证,但当地人确是这样介绍的,况且,现今这山上还有着当年汉武帝君临时的遗存,我想这应该是真实的!
天柱山不仅人文历史丰厚,而且自然景色奇绝,风光雄奇灵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得这里奇峰峭石千姿百态,飞瀑流泉喷珠泻玉,峡谷关隘奇伟险峻,素有“移步换景”之美誉。去天柱山看看吧,去了一定会感到不虚之行……
原载北京2014年《中国政协委员专刊》、江西《光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