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章 南美记行

  有幸到南美大地走了一趟,先后到了古巴、巴西、秘鲁等地,所见所闻颇多,处处感到新鲜奇特。这里撷取一些片断,凑篇成文。

  古巴印象

  说实话,我看到的古巴还很落后。尽管,古巴是加勒比海边的一颗璀璨的社会主义明珠,但现今经济落后、百姓不富却是不争的事实。

  记得,还是孩提时期,社会主义的古巴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占有很崇高的位置。那时,经常挂在嘴边的“美丽的哈瓦拉”之歌,至今虽然须发斑白,但却还能清晰地哼上几句。然而,当我们进入古巴,却感觉古巴之都——哈瓦那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丽。

  很难想象,作为古巴都城的哈瓦那,整个城中基本上看不到十层以上的高楼,更不要说是摩天大楼了。满街奔跑的车辆竟然还是形态各异、黑烟喷吐的老爷车,真可谓是“流动的汽车博物馆”。我们在街边约莫行走不到半个小时,就接连看到了两辆老爷车抛锚。闻名于世的古巴革命广场,一直令人神往,因为这里是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时常发表演讲的圣地。然而,这个能够容纳百万人集会的偌大广场上的沥青地面竟然还不是十分的平整,更有一些高大的高压线杆十分有碍观瞻。虽然,历史上西班牙人和美国人在哈瓦那留下的旧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但那些造型精美的欧美式建筑,外墙却是斑驳陆离,使人感到破败不堪,似乎是穷的连顾及“脸面”的维修出新的钱也拿不出许多了。我们在哈瓦那城转了一天,总的印象就是两个字“落后”。一国之都的城市面貌,竟然远远赶不上我们国内现今的一般地区的城市看相。当然,古巴虽然经济还不很发达,但百姓的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至今,古巴实行的还是定量供应制,若是有些不足,也可以到市场上去高价购买弥补。古巴的医疗和教育都是免费的,社会治安状况也不错,我们在城里看到的市民,似乎生活得都十分的安宁悠闲。

  在古巴停留期间,我们还去了离哈瓦那200来公里的一个海湾旅游区进行考察。在这里我们倒是感受到了一些现代化的气息。这里的各式宾馆,虽然建筑和装饰得还略显粗糙,但比起哈瓦那城中却是漂亮了许多。我们下榻的宾馆够得上星级标准。宾馆大堂里,一应设施齐全,肤色各异的红男绿女或是在大堂的吧台饮酒,或是悠闲地品尝现磨现煮的咖啡。一天三顿的自助大餐,其丰盛的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于发达国家星级宾馆里的美酒佳肴。后来,我们弄清楚了,这里是古巴专辟的对外国人开放的“旅游开发区”。同是一个天,同是一块地,相隔不过200公里,却是先进与落后的冰炭两重天。何故?政策不同,现状当然就迥然不同!

  中国一位伟人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正因为此,中国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改革开放,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中国强了,百姓较前也更富了。所幸,古巴党、古巴人民也认识到了改革开放的必要。而今的古巴也在悄然进行着渐进式的开放和变革。农村里的一些剩余农产品可以上市交易,城市里也开放了一些小商品市场,为数不多的私人小商店、小餐馆也开始出现。在古巴国家博物馆前,我们不仅看到了多个兜售古董文物的摊位,并饶有兴致地用手比画着与这些商贩们做成了几笔生意。我想,只要古巴党和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走下去,可以预见,社会主义的古巴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

  “变形”教堂

  不相信吧,眼前这座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市中心高大的圆锥体形建筑竟然是里约大教堂。但这的确是真的。我们进入教堂时,许多信徒正在诵经礼拜。

  尽管,传统意义上关于天主教堂华美典雅的印象,已被眼前所见的这座“变形教堂”所彻底颠覆,但我敢打赌,只要是看过这座教堂的人,都会感到其造型独特,气势恢宏。虽然初始印象,整个建筑比起传统意义上的教堂造型显得简约,甚至是单调,但若稍稍细心打量,你就不得不佩服这座教堂设计者的大手笔。高75米,底径106米,能一次容纳2万人礼拜的高空间、大跨度的偌大教堂内竟然没有一根立柱,整个框架结构由规则的方框构成,虽然看不到一扇传统意义上的窗户,但整座建筑的墙壁上又通体都是窗户。设计者似乎是采用了百扇窗式的设计原理,既环保节能地巧妙解决了整个教堂的采光通气问题,又使这座教堂的外观显得格外的独树一帜,与众不同。远远看去,那一个个方框叠起的教堂外形酷似一座天梯,所以里约大教堂又被人们称为“天梯大教堂”。

  里约大教堂外观设计简洁又不失宗教的庄严肃穆,奇特的建筑造型不仅使其成为里约热内卢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精品杰作。我想,人们在赞叹这座教堂建筑设计理念新颖独特的同时,更会被设计者敢于创新突破的胆识和勇气所折服,以及十分地敬佩这种颠覆教堂传统风格的“变形”设计能够为宗教界所容纳、所接受。当然,现今世界上,不仅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市中心出现了“变形教堂”,据我所见,我国河南的法门寺、台湾的佛光山,其新建寺院的建筑风格也都大胆地进行了变革创新,整个寺院不仅气势恢宏,而且都以其现代的气息而令人耳目一新!

  千百年来,大凡国内国外,无论何种教派,教堂、寺庙的建筑外形,几乎都自成一体地形成了叫人一看就知道是教堂、寺庙的几乎是固化了的建筑风格。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凡宗教界的清规戒律都是极多,而且千百年世袭沿用,守矩依规几成宗教特性。然而,世间万物,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就连宗教界这样清规戒律森严且信徒必须严格遵从的领域,也能顺应世界性环保节能的要求,而允许自成一体的建筑风格变化,世间还有什么不可变的呢?

  实际上,世界就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正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前进。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正是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动力!

  无警交通

  意想不到吧,一个面积1.4万平方公里,小车保有量达800多万辆,人口达2000万的南美第一城、世界第三大城市——巴西圣保罗,竟然没有一个交通警察。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们睁大眼睛乘车在城中转了一天,硬是没有看到一个警察在指挥交通,亲眼所见的事实最终使我们信服了这一难以置信的城市交通奇观。

  圣保罗是巴西的工商业中心,城中道路可谓是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我发现,城中虽然无交警,但交通秩序却是井然有序。红灯停、绿灯行,无论是车辆,还是行人都规范有序地按规则行事。据悉,圣保罗因贫富悬殊过大等原因,城中的社会治安状况有些糟糕,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行劫的案件时有发生。我们在圣保罗考察时,有些地方虽地处闹市区,却是不能下车驻足的,只能坐车观花,匆匆一过。因为,这些地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窜出几个匪徒行劫路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社会治安状况极差的超特大城市,虽然城市无交通警察,但当地人告诉我们,每年的交通状况都良好,基本上都没出过什么大事。

  交通无警却有序,原因何在?我们了解到,圣保罗的道路规划布局的确合理,交通标识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网络很发达并且道路多数是单向行驶。但是仅此是不够的,公共交通关键还是“自觉”二字在圣保罗人的脑子中起作用。在圣保罗,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上不仅达成了共识,而且形成了习惯,依规守矩,谁也不抢占道,谁也不闯红灯,开车文明礼让,行走注意避让,因而圣保罗交通无警却胜有警,真可谓是世界之事贵在自觉。若是人无自觉精神,即使规章制度再多、法度再严、警察满城,在这样人车稠密的巨无霸之城也难以做到天下太平。圣保罗人的自觉之为,则在人世间成功演绎了交通无警却有序的历史话剧,使匪夷所思的事情成现实。

  圣保罗的无警交通昭示我们,管理在于严格,更在于能否培养人的自觉遵章守纪的精神。自觉不是一日之功,而在于人们的长期养成。联想到我们国内一些城市中尽管交警很多,但交通秩序仍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不是路堵车,而是人、车堵路。因此,更需要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大力培养人们的自觉精神。人一自觉,诸事好办,人不自觉,则神鬼皆惧。只要人人都懂礼让守规矩,就一定能够达到无为而治这一管理上的最高境界。

  利马无雨

  说来你相信吗?秘鲁首都利马是一个历史上就没有见过雨的城市。一个拥有900万人口的大都市竟然是座不雨城,这说起来简直像天方夜谭,但这并不夸张,事实就是如此。

  利马无雨,这是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利马西临浩瀚的太平洋,东倚连绵高耸的安第斯山,是一座典型的面洋背山的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致使利马无雨可下,因为利马处于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缘,气流下沉作用显著,盛行的风向基本与海岸平行,不易使水汽抬升。此外,高耸入云的安第斯山也阻挡了亚马孙盆地的水汽,使之不能与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汇合,以致无法凝云致雨。当然,利马无雨,并不是说一点雨也没有。据考证,利马年降水量也有10~15毫升。只是这样微量的降水只能是飘浮在空气中的“毛毛雨”,人们根本就无法从空中和地面上见到和感受到从天而降的雨滴。如此,利马便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无雨之都”。在这“无雨之都”,你会发现不少奇特的现象。比如,利马城中的所有商店都不卖也无须卖雨具的,街道路面也没有一处排雨的下水道,市民的住宅不少是土坯房,有的干脆是纸板拼成,更有甚者,房屋竟然因无雨而没有盖屋顶。

  利马无雨,却不是不毛之地,而是南美洲风景秀丽的花园城市。我们在这里看到,城中树木葱茏,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街上公园遍布全市区,在这里整个城区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地,不是种花就是植草,每个居民小区都是宁静幽雅的绿化区,栋栋楼前林木成荫,家家墙头都透红露绿。大自然的造化就是如此的奇妙。一方面利马无雨,一方面无雨的利马却地处太平洋岸边,这里终年不冷不热,最高气温22℃,最低气温15℃。而且城中空气特别湿润,别看是晴朗的大太阳天,说不定瞬息间就会蒸腾起一片茫茫雾气,置身其中,恍若仙境。太平洋生成的雾,来的骤,散的也快,真正是来无影,去无踪,如此的缥缈不定,更让人感到奇哉妙哉,如痴如醉。真可谓是雾自大洋起,滋润万物生。正是这湿润的空气,加上这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使地球上这块无雨的地方照样万物生机勃勃,人类繁衍不息。

  利马的奇特使人想到,世间万物总是这样一分为二的利弊相随,相克相生。只要善于趋利避害,兴许坏事就变成了好事。君不见,无雨的利马城,既可以省去大量地下排水设施的投入,又可免去一场骤降的暴雨袭来,城中因排水不畅而成泽国的灾害。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生。人生在世大可不必因一时之利而狂喜,更无须因一时的失意而苦悲。漫漫人生路怎能总是一帆风顺?无论顺逆,都需要从容淡定,淡泊面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里的圣诞静悄悄

  赶巧,在巴西圣保罗,我们正碰上这里过圣诞节。满以为在国外过“洋节”准能瞧上大热闹。不曾想,这里的圣诞静悄悄。

  在圣保罗过圣诞,我们还真是有些失望,不说是瞧上什么大稀罕,就连平日都市里的热闹和喧嚣也没有了。这个拥有两千多万人口,八百多万辆小车的世界第三大城市,圣诞那天,人一下子不知哪里去了,城里的车子也比平日里少了许多。平时城里司空见惯的塞车没有了,我们的车子不论开到城市里的哪一方,无论是宽街还是小巷,都是一路畅行无阻。那天下午,我们在城中见到不少的店铺也都关门闭户的连生意都不做了。当时,我很奇怪,这老外过圣诞,怎么还没有国人过“洋节”那么热闹哩。不说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就是一些三、四线城市过圣诞,也都被一些年轻人闹腾得十分红火。记得有一年的圣诞晚上,我所在的那座不大城市里,街上的人流量陡增,真不知这许多人一下子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整座城市里热闹得人挤人水泄不通,不说是车子开不动,就连人挪一下步也不容易,几近癫狂的年轻人几乎把不大的城市闹翻了天。乐煞的是商家,忙煞愁煞的是维持秩序和保障安全的警察。还算是幸运,闹腾了一夜的城中万幸平安无事。

  圣保罗的圣诞如此静悄悄,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国人过“洋节”东施效颦学走了样,还是今年圣保罗人过圣诞变了招呢?一打听方知,原来洋人过圣诞并不是像国内一些年轻人那样的闹法。当地人告诉我们,外国人过圣诞就像中国人过春节。人们早早就置办年货、选购礼物,忙得不亦乐乎,而到了圣诞节当日,单位放假,有钱的富人都开着车举家离开城市,躲到海边或郊外去度假休闲了,还待在城里的一些穷人,圣诞夜里也都是待在自己家中团聚不出门。就像我们春节的除夕,基本上到了下午,街上的人就很少了,一些店铺也都早早关了门,人们都赶着回家团聚吃年饭,辞旧迎新。

  巴西的圣保罗人过圣诞是如此,秘鲁的利马人过圣诞似乎也没什么不同。圣诞夜,我们乘飞机从圣保罗飞往利马,约莫是夜间十一点到达利马城的。从机场乘车到下榻的宾馆,沿路所见的店铺都已关门,街上的行人极少,偌大的秘鲁都城,圣诞夜似乎也是静悄悄的。只是当我们到了宾馆住下后,利马城中的上空瞬息间升腾起绚丽的烟火。我猜想,利马人过圣诞是不是也像我们国人一样,有在除夕夜的零点燃鞭炮放烟花辞旧迎新的习俗。

  节庆是一种文化,文化是节庆的内涵和生命。一个国家和民族过什么节,如何过节,自有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根源。这些年来,国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也时兴过起了洋节。什么情人节、感恩节等等,特别是圣诞节更是在国内闹腾的厉害。一些国人时兴过洋节,作为对异族文化的一种体验和参与,倒也无可厚非。只是商家推波助澜,把一个个洋节当成挣钱的噱头,每每洋节,那铺天盖地的大酬宾、大甩卖的广告和喧嚣直搅得国人不得安宁;不少的国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更是把过洋节当成一种新潮和时髦盲目的推崇,东施效颦的闹腾大可不必。其实,在中国,没有文化作为底蕴的洋节,无论一些人如何可着劲地闹腾,终究是没有什么品味和难以长盛不衰的。君不见,近年来洋节在国内似乎是不如刚泊入时那么时兴、那么红火招惹人了。是不是有些悲哀:那些根本不懂外国的文化、不了解外国习俗的东施效颦过洋节的做派,兴许在异族的眼里只是一种“浅薄”而已!

  谢谢,中国朋友

  在秘鲁首都利马机场候机,坐在我们身边的一位外国女士起身登机时,把一件质地很好的灰色羊毛衫遗忘在座椅上。当我们发现后去寻找这位女士时,竟无法在等候登机的人群中认定是哪一位。无奈之下,不懂外语的我们只好把这件羊毛衫交给了登机口的机场工作人员,并打着手势比画着让他弄明白了我们的意思。

  从肤色相貌上,这位机场工作人员认出我们是中国人。他当即用生硬的中国话连声表示感谢。不一会儿,机场广播响起,我们猜想是在播送招领启事。果然,人群中有位女士应声前去认领回了遗失的衣物!

  本来,这是一件举手之劳再也平凡不过的小事,却在利马人以及在场的外国人心目中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一个多小时后,当我们登机经过那位机场工作人员身边时,他竟然又一次用生硬的中国话连声说:“中国好!中国好!谢谢,中国朋友!”

  一桩小事使人想到,国人在外,无论是谁都代表着中国,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国家的形象和民族的文明,都是外国人认识中国、认识中国人的窗口和直接途径。谈吐优雅、举止文明,就能在外国人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就能给国家和民族加分;反之,行事粗俗、举止粗鲁,就会有损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象。笔者曾不止一次在国外见到,一些国人在飞机上,在一些公共场所,旁若无人的大声喧哗,尽管他们自己浑然不觉,却每每招致外国人抱以轻蔑甚至是厌恶的眼光。虽然,这不是什么十分大不了的事情,却极大地损害着中国人的文明形象。以致在一些外国人的心中留下了这样的不好的印象:“高声说话的都是中国人。”

  一滴水见太阳,小事情见形象。因此,每一个国人一旦因公或因私置身国外时,切莫勿以善小而不为,更不能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时时处处维护国格人格,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觉行动!

  原载于2013年《九江日报》,其中“利马无雨”载2014年《人民日报》国际副刊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