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华从北京回到学院没过几天,学院就收到了教育部转来的一个内部文件。陈济时打开一看便喜滋滋的拿起了电话。“你的努力已经见效,文件上‘宜留学院,以济后需’这八个字高度概括,因此我代表学院和镇宇同学谢谢你!今晚我请大家吃饭,你一定要来!”陈济时放下电话,不仅激动得仰天浩叹,而且双手作躬。“谢天谢地!谢天谢地!有了这八个字,镇宇就可以留下了!”陈济时因何如此激动,因为李镇宇不但去不了北京,而且也绝对不能留在学院,所以他让孙景华去北京要求就是:“去不了就留在外国语学院!”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因此高兴得老泪纵横。“留在我身边,让我亲自来呵护他,我才放心!”陈院长显得那么“自私”。
今夜,外国语学院的小会议室里灯光通明,陈院长与老师们在这里“扬眉吐气”。一改往常很少沾酒,陈院长在刚才的宴会上喝了三杯,因而不但红光满面,而且神采飞扬。“今天应当是我最高兴的日子之一,为此借岑参的‘石上藤’而改动二个字,以表有感镇宇同学命运的转折。”陈院长正经八儿的抬起头,做足了宏扬国学的架子,然后轻轻咳了二下,接着十个字便朗颂得抑扬顿挫。“已逢高枝引,终得凌空上。”岑参的诗,被陈济时改了二个字,应用在李镇宇的问题上让老师们感到具体、经典,因而不仅掌声满室,而且掌声持久得让人激动。“这是诸位心灵的共鸣与良知发出的嚆矢,因而飞扬奔涌,让大家一定一生难忘!”陈济时欣喜不已地向理解与支持的同仁们躬身相谢。然而陈济时却突然神情严肃。“同志们,在我们学校里,阶级斗争的弦是始终绷紧的,我们在一起皆为无产阶级之大爱,因为这是任何时候不会丧失的原则。李镇宇同学能留校,体现了党的一贯政策,体现的是如何让英才能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教育服务,为此我们说话做事有原则、有目标的,这就是在为无产阶级培养接班人!众所周知,李镇宇同学的父亲虽然是国民党的军官,但良知告诉我们,他是有别于反动的国民党的,因为他是为了抗日才魂断蓝天为国捐躯,这是可以彪炳千秋功傲中华的悲壮!因此共产党看问题下结论不仅尊重历史、尊重事实,而且坚持的就是唯物主义!同事们,在抗日那个时段国共是处在部分合作状态的,所以可以客观地说,那时的国共彼此间并不是敌人,而是兄弟与朋友,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因而我们的周总理,不仅为国民党的空军叫好,而且还为他们题过词写过文章作过表彰,为此我们要尊重这个事实!李镇宇的父亲为了保卫仲青而战死在湖北麻城,对于这样的英雄之后,我们不能没有良知!我们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抗日英雄与反动的国民党一概而论!否则不但情理不容,而且天地不容!”陈院长大智慧,因为这时全社会正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切都在强调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所以为了防止被人穿小鞋,因而才扯上政治拉高说话的分贝,似在朗颂一首正气歌似的。陈济时感到言犹未尽,因而喝了口茶又显得兴致勃勃。“镇宇同学为什么受委屈,说白了就是因为有人在害他!同仁们,韩愈在与袁相公书中有一句‘不忍奇宝,横弃道侧,’我们就是要用这种心情来惜才爱才!对于人才,柳宗元在行路难中有‘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之说,因此古人的话值得我们深思!”陈济时说得慷慨激昂,但目光却不时在望着门口,因为他安排总务处去请李镇宇的母亲,怎么此时还不见人影儿呢!一会,陈济时终于看到刘含芝进门来了,于是大声说:“老师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抗日英雄的夫人刘含芝女士!”教授们立即站起身并热情鼓掌。会议室虽然小了一点,但不绝于耳的掌声韵犹绕梁,因为这已不再是掌声,而是心声!这是无法言喻的真正情动,这是不用鼓动而从肺腑涌出的心灵嚆矢!也许是在灯光下,也许就是如此,因为在老师们的眼里,刘含芝看上去有些憔悴、有些疲惫。只见她对大家深深的鞠了三躬。陈院长笑吟吟的上前招呼。会议室突然沉寂了一会,接着热烈的掌声久经不散地再次向刘含芝表示致敬。掌声过后,气氛因寂静而显得有些凝重,因为刘含芝此时在沉下头用无言的感激不尽向大家低头鞠躬。“请李镇宇同志的母亲刘含芝女士给大家说几句!”陈济时打破了带有些许忧伤的沉默,刘含芝站了起来。“感谢老师们的关怀与厚爱,此时我的心情难以用言词来表达。你们对我儿子恩重如山,我们母子俩一定珍藏在心!”言简意赅,会议室里再次响起了掌声。
此时因到市里去办事而匆匆赶来的孙景华走进了会议室。她怕影响老师们热闹,因此从侧边猫猫的走过去坐在了副院长朱洁的身边。她看到有个女人不知为什么在向老师们频频鞠躬,于是困惑地问朱院长:“那个女人是谁?”“那是李镇宇的母亲呀!”孙景华突然觉得她有些面熟。“我好像在哪儿看到过她!”刚自语了这么一句,却又“哟”的一声把朱校长给吓了一跳。“孙处长,你干吗?”孙景华把坐椅往朱洁身边挪了挪。“上个月,我为李镇宇的事去北京,在火车上碰到的就是她!”“是吗?人家可没去北京,你肯定看错人了!”“不!不!铁定是她!”孙景华想过去打招呼,但怕影响了会议,所以熬到会议结束后才挤到了刘含芝的面前。“大姐,你认识我吗?”刘含芝呆了。“呀!大姐,是你!”见到母亲双手挽住了孙处长,李镇宇顿时呆了。“妈,孙处长是学院的领导,你怎么认识她?”刘含芝还来不及告诉儿子,孙景华接口就说:“镇宇同学,那天在火车上我和你妈坐在一块,可哪儿知道是你母亲呢!”披衣、解愁、指路的情景,此刻一下子涌上了刘含芝的心头,她不由握住了孙景华的手放不下。二个女人再次相逢,她们彼此感慨不已。“大姐,那次我去北京就是为镇宇同学而去的,可我当时并不知道你是镇宇的母亲,因此请你多多原谅!”“唉!有时真的似在梦中,你看,我不但有眼不识泰山,而且恩人亦作陌路人了呢!”“不!不!大姐,我是学校的人事处长,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大姐你有这么好的儿子,我们都为你高兴呢!”二个女人说个不停的画面,这时让陈济时看在眼里,却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看样子,你俩早就是老朋友啦!”陈济时上前圈话。孙景华点点头,然后把在火车上如何巧遇刘含芝的过程说了一下。陈济时听着就说:“这是缘份!明天我过六十岁生日,邀请你们二家带上孩子上我家来吃杯酒!”说者有心,听者无意,因而觉得不好意思的刘含芝对陈院长说:“谢谢院长,我就不去了!”陈济时“呵呵呵”的笑了起来。“别见外,别见外,我的生日其实是不该惊动你们的,但我听到你俩在火车上的有缘相遇,不由让老夫有了联想,所以借我的生日让你们二家在一块多聊聊!”盛情难却,刘含芝也就只好点头答应。陈院长一再叮嘱:“一定要带着你们的孩子来呢!”
陈院长有些事如同偶尔所见的序列,不经意间会发现是多么的匀称,因而油然而生就是如此!他觉得二家应该走得更近一些。因为二家的孩子太匹配了!然而毕竟是随机派生,所以孙刘二家难以敏感。第二天,当刘含芝和孙景华如约各自带着儿子与女儿来到陈家时,陈济时便笑呵呵地说:“我的生日只是粗茶淡饭小酒一杯而已,但你们二家二代人在我家的再次相逢与相识,就非同寻常了!”尽管陈济时此时说得依然含蓄,但此时的刘含芝与孙景华不由彼此会心地相互点了点头。
陈济时是个资深高人。他与北大校长竺可桢同是周总理从美国召唤回国的。出于培养外交人才的需要,所以组织上要他组建了四川外国语学院。陈济时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文人陈白尘。陈白尘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性格更为外扬,兄弟俩走的路不尽相同,但外界对陈氏兄弟评价都很高。陈济时慧眼识英雄,自从发现了李镇宇以后,难能可贵的是,及时叮嘱有关的教授们给李镇宇“吃小灶、出难题、增压力。”李镇宇没有辜负陈济时的“抬举”,因而让陈济时常常在同仁面前搬出柳宗元的“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这二句来得意。陈济时识才不看表相,而重创新思维,对此他有一句名言:“死知识,活才华!”因此如何才能读懂李镇宇,他多次亲自考核。在考核中,他发现李镇宇有非凡的潜质,因此断言:“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帅才!”陈济时第一次对李镇宇的考核在大三。李镇宇所表现出的特殊的数学和物理天赋,让陈济时一次次感到震惊。“他用量子力学所解的电磁方程简直让我目瞪口呆!”陈济时激动不已,在与竺可桢见面时,谈到了李镇宇,于是出于对国家贡献考虑,是他俩竭力举荐李镇宇提前毕业,并建议“对号入座”选送到相关研究部门予以重用。这个问题,他从未向学院任何人透露过举荐的细节,因此出现波折后,他的发誓可谓到了“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程度。“去不了北京,就‘以济后需’,北行路不通,南甾且自封!”这是他写在文件上的字。此时二个年轻人在一起,他越看越想就越高兴。“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孙景华不知院长出于何因说这话,于是附和:“是呀!得与失总有因果转换,这也叫客观规律吧!”陈济时“呵呵呵”的笑了起来,笑得满屋春风。
尘埃似乎已经落定,镇宇留院已无悬念。而就在刘含芝感激不已时,市统战部接连走访刘含芝。他们不仅嘘寒问暖,而且重点关注、了解有关刘含芝之前在档案馆的工作情况,以及有关半山冲空军陵园的修缮问题,为此刘含芝颇感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