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水的城

  一

  水,是城市的血脉。一座城,不能离开水的滋养。

  人类的进化,源自水中;人类的祖先,依水而居。至今,人类对于水的依赖,并没有随着生存力和创造力的扩充与增强而有稍许改变。

  在《江西名文化》这部专题片中,作者写道:

  我国古代重镇楼兰,曾经是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因为缺乏河流的奔流不息,成了人们遗憾的废墟和遥远的文化之谜。世界古代的另一个文明发源地——巴比伦,也随着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日益枯竭,那“空中花园”的迷人景致渐渐地埋入了沙漠。

  作者还写道:

  如果没有河流的奔流不息,就不可能有现代大都市的鲜活文明。

  因水而活,因水而秀,因水而充满生机和情趣,这是古今中外所有城市的共性。

  二

  欧洲著名的城市威尼斯,不是因为它的体量硕大,年代古远,它之所以载入文明史册,一是文化,二就是水。这座始建于公元10世纪,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人口最高峰也不过30万~40万的城市,位于亚得里亚海畔威尼斯湾。它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401座桥梁蛛网一样密布其间。在工业革命兴起之前,船,是威尼斯唯一的交通工具。这座迷人的城市,整个建在水中,水道即为大街小巷,穿行于水道间的小船,有它独特的名称:贡多拉。它之所以成为欧洲商业文化和文艺复兴的重要领地,纯因为水,因此人们赞美它“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曾经,一位异国诗人以如此浪漫的笔调称赞威尼斯的美丽:

  上帝将眼泪流在了这座城,却让它更加晶莹和柔情,色彩在这里找到了归宿,争相吐艳地蔓延开来……

  中国的城市中,足以与威尼斯媲美的,首推杭州。杭州自秦设县以来,已经有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杭州与威尼斯相似之处是:它也是位于海湾处,与黄海西岸的杭州湾同名,城内也有水系贯通。只是杭州城内的河流不如威尼斯那么众多。据说,大禹治水,把这里作为一个重要的枢纽,他曾在杭州城外的会稽山上召集各部落首领商议治水方略,会稽山得名即源于此。而当时尽管还没有杭州城,但这里的地名已经由大禹而生。杭,本义为舟船,大禹在这里下船登岸,他乘坐的船留在此地,百姓便把这里叫作“禹杭”,意为大禹的船停泊之处。后来因语音错讹,禹杭被写作余杭,余杭正是杭州的旧称。

  杭州与水的关系密切,除了其得名,更因著名的西湖、钱塘江和京杭大运河。

  西湖,原本是海湾的一部分,东汉时人口增长,农业开发,当地居民修筑海堤,围起一块地方开垦农田,其中最低洼处就成了后来的西湖。而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三大名潮之一,相传农历八月十八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也有说这一天是伍子胥的祭日,伍子胥便是潮神。北宋诗人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写道: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世界上历程最长、工程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运河,属于京杭大运河。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的22倍。这条贯通中国南北大地,形成经济和文化大交流的运河,南边起始点就是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民谣),“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马可·波罗),杭州的繁荣兴盛,水,可谓是其得天独厚之因缘。

  当然,因水而繁华、而闻名的城市,其实不胜枚举。我们随便一想,就可想到伦敦与泰晤士河、柏林与莱茵河、巴黎与塞纳河,还有济南与大明湖、昆明与滇池、长江沿岸的重镇重庆、武汉、南京……而许多海滨城市,得地利之便,成为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发祥地、生长点,更是耳熟能详!

  下面,我们应该说到南昌了。

  三

  南昌与水的关系,比起世界上诸多的城市来,不为逊色,甚至更有它独特而别具风韵的魅力。当年灌婴奉汉高祖之命,平定南方,似火骄阳之下,走得马饥人渴,汗落如雨,当前哨探报前方有大樟树张如伞盖,有碧流水甜如琼浆,让这位将军好不欢喜。当即,他下令部队宿营,然后在此筑城,从此中国版图上有了一座新的城池。再往后,许逊于赣江边降服恶蛟、舨王在抚河上制住水妖、温峤誓师于将军渡、岳飞破敌于生米渡、王阳明平叛于黄家渡……更有王勃作赋于滕王阁上,江淹送别于南浦之滨……种种的故事传说,让水城南昌有了绚丽而持久的光芒!

  水城南昌,与水的不解之缘,首先是地理上的——长江的重要支流赣江和注入赣江的抚河,分别沿着老南昌的西边和南边蜿蜒流过,还有一条玉带河,穿流于南昌城区,成为城区活力和风情的象征。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其边缘距南昌城区不过数十公里。南昌市行政区划面积为7402.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204.3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33.6%,可谓水网密布,湖泊星罗。

  今天的新南昌,随着“一江两岸”蓝图的实现,赣江和抚河紧靠城区的一段,已成为地道的“内河”。老的南昌城,长宽不过数里,内中就有东、西、南、北四座湖,湖畔的杏花楼、苏圃、佑民寺……都是历史倒映在湖泊中的光影。今天南昌城的城中之湖,屈指数来,更有贤士湖、青山湖、艾溪湖、南塘湖、瑶湖、象湖、梅湖、前湖、九龙湖、黄家湖、碟子湖、孔目湖……这些湖泊的面积,比老南昌城区的面积大好几倍。有人这样概括南昌的地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澄如明镜的湖泊装点着南昌城的风景,让这座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有了水阔天高的空旷与金风玉露的沁凉。

  这些湖泊是上苍的赐予,是自然的神韵,它们如同天上群星落于地表,垂青于赣江边上的这片土地。

  玉带河,为南昌人利用早先的自然河汊,辅以人力修筑的一条排渍道,从东至西,蜿蜒贯穿于整座南昌城。它的西部起点正是青云谱辖区内的灌婴广场。许多年里,玉带河担负着城区排渍清污功能,却疏于管理疏通,终至淤塞堙堵,水流不畅,以至垃圾涣漫,水质腐臭,人不敢近。2002年,南昌市政府成立了八湖两河整治换水工程领导小组,对玉带河以及其相连沟通的湖泊进行全面治理。三年之后,工程竣工,整个玉带河焕然一新。其水流贯通赣江、抚河和城区各个大面积湖泊,水面清碧,清流潺湲,上可泛舟。河岸两旁,经过绿化造景,更是风光旖旎,风景醉人。河的两岸,布置了10米宽的绿化带,种植的树木达40多个品种,有人形容玉带河绿化带的四季景致分别为“春光烂漫、夏阴浓浓、秋色绚丽,冬景苍翠”,让人不能不心向往之。河道两旁还建有多处文化广场和休闲公园,其中亭台楼榭、城市雕塑和体现了城市设计师匠心的园林小品,争奇斗艳,错落有致,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南昌的城市品位由此而获得显著提升。

  玉带河是青碧的丝带,它串联起如珍珠般晶亮闪烁的湖泊。这些湖泊如城市的镜像,映射着它的花容玉貌,透露出它的气质内涵。随着南昌城市建设提升发展,人们从玉带河泛舟,将可以驶入市内的几座大湖,每一座湖的景象都会让人有别开生面之感。

  位于南昌城东的瑶湖,是南昌市区内最大的天然湖泊,水面面积达22000亩,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那么大。这座呈长方形的湖泊,自南向北分为上瑶湖、中瑶湖和下瑶湖。从新石器时代,瑶湖的周边就居住着早先的人类,这里还出土了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长江古渡、刘城暮鼓、后浦渔歌、龙桥活水、二圣神灯、万溪桥木、大雄梵刹、普济晨钟是瑶湖八景,承载着瑶湖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貌。有着73年建校历史的江西师范大学(前身为中正大学),其新建的校园就坐落在瑶湖之滨。朝晖夕阴中,莘莘学子的弦诵之声追逐着瑶湖的波涛起伏飘荡,那是盖过一切都市喧嚣的生活强音。

  依旧坐落在城东的艾溪湖,面积达4.5平方公里,湖面宽阔,湖水清澈,立于湖岸,但觉清风徐来,清气满怀。偌大的艾溪湖,像一个水乡之梦,艾溪湖是南昌市内第一处城市天然湿地,在周边新建的挺拔俊秀的群搂之中,这个梦在清逸地飞翔,每当东方太阳升起的时候,艾溪湖的点点波光,就像一片蜡炬燃烧成火海,城市的灵魂仿佛被其点燃。

  青山湖,早先是赣江的一个河汊,后随着江流改道,淤潴成城市的内湖。在南昌城区大规模扩展之前,青山湖是市区内面积最大的湖泊(水域面积4600亩,陆地面积2000亩),它的开发也早于其他大型湖泊。经过多年建设,青山湖风景区共分六大景区和九个游览单元,分别为游乐区、候鸟保护区、丹霞区、名人区、竞舟区、青山区,观音阁、雁岛、天鹅岛、鹌岛、渔跃荷池、团鱼岛、丹霞岛、鲇鱼湾、燕岛、龙泉岛、名人岛、体育岛等。城市设计师对它倾注的心血,已然化为市民赏心悦目的美景。

  越过自来被称为洪州、豫章等名的南昌市老城区,沿着抚河故道,便可进入青山湖区的梅湖、象湖风景区,这里,是南昌这座水城文化底蕴最深厚,自然风光最精粹的部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