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蛮牌令”(众拥卢太尉上)独坐掌朝枢[1],出入近乘舆[2]。君王诏乘春令[3],殿前兵马洛阳都[4]。指鸾旗暂此东巡游驻[5],大比年怕试期躭误[6]。诏就此开科选俊儒,咱怎生闭塞了贤门户[7]。
西宾东主帝王家[8],行幸中都止翠华[9]。才子来攀春月桂[10],君王垂问洛阳花。自家乃卢太尉是也[11],卢丞相是我家兄[12],卢中贵公公是我舍弟[13],一门贵盛,霸掌朝纲。今年护驾东游洛阳,怕春选误期[14]。即于洛阳行省挂榜招贤[15]。思想起俺有一女。年将及笄[16],不如乘此观选高才为婿。左右那里?(堂候跪介[17],净[18])听分付,说与礼部[19],凡天下中式士子[20],都要参谒太尉府,方许注选[21]。正是: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22]。(下)
注释:
[1]朝枢:朝政大权。“枢”本指门上转轴,引申指要害、关键处。
[2]乘舆:天子或诸侯所乘坐的车子,借指帝王。
[3]乘春令:趁春天时节。
[4]洛阳都:唐时建都长安,然高宗以洛阳为东都,武则天称帝时又以之为神都。武则天死后中宗复辟,又恢复“东都”之号。
[5]鸾旗:天子仪仗中的旗子。上绣鸾鸟,故称。
[6]大比:周代每三年对乡吏进行考核,以选贤能,称大比。隋唐以后以“大比”指科举考试。
[7]贤门户:当作“求贤门户”。
[8]西宾东主帝王家:汉班固《西都赋》:“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这句是说长安与洛阳同为帝都。
[9]行幸中都止翠华:皇帝出游,到东都停下来了。行幸,古代专指皇帝出行。《汉书·武帝纪》:“(元鼎)四年,冬十月,行幸雍。”唐杜甫《壮游》诗:“河朔风尘起,岷山行幸长。”中都:唐代未曾以洛阳为“中都”,参见本出注[4]。此处盖“东都”之误。翠华,指皇帝的车子。见本书第五出注[10]。
[10]才子来攀春月桂:指各地才子来应春试。月桂,月中桂树。原指士子秋试登科为“折桂”,后泛指登科。参见本书第十三出注[50]。此处所言为春试,故谓“春月桂”。
[11]卢太尉:剧中虚构的一个人物。
[12]卢(s欤??-约785),字子良,唐德宗时大臣。有口才,为人阴险狡诈,为相时忌贤妒能,又征房屋“间架税”、“除陌税”,致天下怨声载道。后贬新州司马,旋徙澧州别驾,死于贬所。《新唐书》列之于《奸臣传》。
[13]卢中贵公公:也是剧中虚构的一个人物。中贵,也叫“中贵人”,指有权势的宦官。公公,也用于称呼宦官。
[14]春选:即春试或春闱。见本书第二出注[7]。
[15]行省:此处将“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名称使用,然此制始于元代,唐代无此制度。元以前是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称行省,行省官亦称行省。
[16]及笄:女子到了该戴笄的年龄,表示可以许配或出嫁了。《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后遂以“及笄”指代许嫁之年。笄,束发用的簪子。参见本书第三出注[30]。
[17]堂候:指堂候官,为大官署中司迎送、接待宾客的属吏。
[18]净:中国传统戏剧中的角色名,亦称“花脸”、“黑头”,一般扮男角。其特点是面部化妆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这里的净扮演的是卢太尉。
[19]礼部:官署名,北周时始置,自隋唐起为政府机构的“六部”之一,科举为其职司的一部分。
[20]中式:指科考得中。
[21]注选:即“注拟”。唐时选官,凡应试获选者先由尚书省登录,经考询后再按其才能拟定官职,称为“注拟”。
[22]“近水楼台”二句:比喻因近便而获得利益。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仲淹)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
评析:
这又是一出过场戏,讲卢太尉“一门贵盛,霸掌朝纲”,欲借春试之机为女儿选婿。为达到这一目的,他要求“凡天下中式士子,都要参谒太尉府,方许注选”。而且因皇帝行幸洛阳,今科春试在洛阳举行。为下文埋下了伏笔:李益为应试而与小玉分别;李益中式后因未去拜谒卢太尉,而招致卢太尉的不满以至陷害,从而造成了他和小玉爱情的不幸。
这一出出场人物只有两人:卢太尉和堂候官。而以卢太尉为主。唱词主要是他的“自我介绍”。这是古代戏曲的一种特定模式,无论人物家世品行如何,全部由自己报告给观众。像“一门贵盛,霸掌朝纲”这样带有讽刺甚至否定性评价的话也一般由当事人出场时自己报告给观众,即由剧中人充当叙述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