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章 引子

  扣儿婆婆近来的天气阴晴不定。

  因为扣儿婆婆居住的村子正在收拾整理土地的事,扣儿婆婆就被拆迁闹腾成了最后的“钉子户”。因为成了最后的“钉子户”,扣儿婆婆就养成了老是在孤茕的旧宅里倒腾一些物什的新习惯。这样一来,扣儿婆婆再一次瞥见了那堆旧信。

  旧信是一堆奇怪的信。

  信是打印的,匿名,一年一封,除了第一封,每封信只有一个字。从一九五一年二月五日收到第一封信起,迄今,她已收到六十封了。

  她一生中与三个带枪男人和一个不带枪男人有过情感纠葛,但这四个男人都死了,并且早在六十一年前就死了。

  扣儿婆婆的爱情就是阴差阳错。

  扣儿婆婆一直想自己的身体自己作主,可自己却从未作过主。面对第一个男人蛋,她想作主把身体交出去,可对方却避开了她的作主。面对第二个男人鱼儿,她想作主不准对方作自己的主,对方却偏偏作了她的主。后来当她下定决心要作对方的主时,对方却死了。当她想作主把自己交给第三个男人禾时,一场赌局的作主却把她交给了第四个男人安。当她正想着如何作主与安不离不弃厮守终生时,安已撒手人寰。而她已经作主永不见鱼儿时,鱼儿又厚着脸皮找上门来……扣儿婆婆爱情的阴差阳错,让她的爱情总在变天,一变再变。

  旧信是一堆真正奇怪的信。

  只信不名,谁呢?难道,这封信也是阴差阳错?

  第一封信没有邮票和邮戳,其他信的邮戳地址飘忽不定,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她统计了一下,总共有七个地址。但这七个地址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六个、五个、四个……从五年前开始,信就只是从一个地址来了。原先年轻时,她想过去找寄信人,但面对东南西北没个准儿的那些由寥寥几个汉字构成的地址,她该上哪儿去找呢?当地址变成一个后,她又想去找,但她的腿已老得迈不出一个镇子的界石了。她突然明白了,不光暗处的寄信人躲着她,明处的时间也躲着她。

  她其实也可以令后人去找的,但她没有,当然,后人也没有主动提出帮她去找。她没有令后人去找,是她认为这事儿太重要,后人没有主动提出去找,是后人认为这事儿不太重要。

  事实上,她或者她的后人就是到了信件邮戳所显示的那个城市,也是无从寻起的。这个,扣儿婆婆晓得,扣儿婆婆的后人晓得。所以,扣儿婆婆所有的想,也只是想想而已。

  除了“文革”期间邮路不顺溜外,扣儿婆婆每年都会在二月中下旬收到那封一个字的信。所有的信都有一个烙铁般的落款日期:二月五日。

  偶尔,收到信的同时或前后,她还会收到与信同时同址寄出的一小笔汇款。

  写信、汇款是一个人,一个认识她的人,这个人是哪个呢?

  一个不认识她的人,可以晓得她叫扣儿,但不可以弄这么大的动静给她写信,这没道理。因此,她断定她认识寄信人。如果她不认识寄信人,寄信人为啥这么做呢?如果她认识寄信人,寄信人又是谁——他(她)为啥不现身为啥像猫头鹰一样躲在黑雾里呢?

  透过粗糙的松木窗棂,她抬头看了看窗外摇曳着竹影的天。她没有看见那令她抬头的鸟声所在,鸟儿应该是栖身在只漏了一根枝丫在窗缘的院坝边那棵粗大的风水树——红豆树上。她没有看见鸟儿,却从看不远的空气中看见了雾,从微动的树叶间看见了风。这是成都平原惯常的天气:没有太阳,没有雨,风小小的,烟雾杂糅,也是小小的,天就这样阴濛濛着,不急也不躁。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她没有出门,她没有出门也知道,满山满坡的桃花正含苞待放。马上就跨进三月了,加之今年的天气大,后人说,山下的桃花瞅着瞅着就褪红了。

  这几天是该来第六十一封信的日子,但这封信还没来。

  最初,她怕来这封信,不知这封信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一棵有罂粟的树,还是一条长着人眼的蛇?后来,她是又怕又想。现在,她一方面有等信的温良、柔顺和妙曼,一方面又有等信的沮丧、暴戾和仇恨。现在,久等不至的第六十一封信就让她的心情变得像如今的气候和小说一样千奇百怪、如临魔城。

  与往年一样,温习旧信已成为她农闲时节的日课。而这,与她的心情无关,治病,她需要温习;添病,也需要。她一生都处于病中,有病祛病,无病找病。但她如果因为生病而去了医院,大夫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戏弄。

  她靠病活着。

  信就是她的病。

  她翻了翻信,并从捆扎、码放得很精致的信山最底层抽出了第一封信。

  这是第一封信:

  扣儿:

  我会一年给你写一封信,共写八十封,一封一个字。你读完八十封,也就读完了所有的真相和秘密。以下是第一封:

  爱……

  一九五一年二月五日

  扣儿婆婆必须承认,把她套住的,正是“真相”和“秘密”四字。“真相和秘密”……什么“真相和秘密”?哪个的“真相和秘密”?如果说是别人的“真相和秘密”,那么,一个正常的寄信人是断不会把它精准无误地寄给我的,但既然寄给了我,就说明信中所言“真相和秘密”一定是属于自己的或至少是与自己有关的。但我有“真相和秘密”吗?我认为自己的一生清清白白,何来“真相和秘密”?但寄信人已用超乎寻常、创意非凡、无以复加的精力、时间和智慧说我有了,那我应该是有吧。

  现在,她想质问的是,关于自己的“真相和秘密”,自己不晓得,反而别人晓得,这似乎有些悖谬和荒唐?虽说人世间的很多真相和秘密往往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唯有当事人一人蒙在鼓里,但她还是觉得这只是哲学家和文学家玩的智力游戏。因此,她觉得,自己不管是不是这样的当事人,自己就算没有揭秘和知情的兴趣,也有把属于自己的“真相和秘密”的产权坚决收回的权益和义务。

  为了这四个字,她一年一年像个笨拙而偏拗的猎人,守着一棵气若游丝的耋耄树身,等着一只白兔凌空飞来、惊鸿一瞥。

  她开始在这个平常的、没有邮差的上午再次重复既往的工作,像猫抓刺脱不了爪爪、欲罢不能地把面前这堆旧信一封一封读下去。

  这是第二封信:

  扣儿:

  你……

  一九五二年二月五日

  这是第三封信:

  扣儿:

  但……

  一九五三年二月五日

  把六十封信叠加起来连缀起来读就成了:

  扣儿:

  爱你,但不值得你爱。爱是自私的,我是不自私的,但我不是爱的反面。现在看来我错了,我毁了组织荣誉。该镇压的,是我。安或许冤枉,鱼儿后来说过安没……

  二月五日

  原信没有标点,上述标点是扣儿婆婆加上的。为加这些标点,她试验过各种可能的组合,排除不可能后,才让标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扣儿婆婆读不懂这些或这封奇怪而诡谲的信,或者说读到六十封时才开始似懂非懂。她知道,随着时间引线的吱吱燃烧,离“真相”与“秘密”爆开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搬家的催促也越来越急了。其实,扣儿婆婆的后人是想搬家的,从山上多灾地搬到山下集中地,从农房搬入高档共建社区,莽子才不想!镇上搞城乡一体工作的同志和村上那位说话像鹡鸰的“一村一大”都来找过她,说了搬家的诸多好处和不搬的诸多坏处,末了,说,总之,搬与不搬,扣儿婆婆您自己作主,政府尊重每一位农民自己的意愿。

  要搬你们自己搬!就让我死在这里好了!

  后人把扣儿婆婆逼急了,扣儿婆婆就把手杖拄得老宅嘭嘭如炮响。扣儿婆婆不怕炮响,一九五零年桃花开放前夕的炮响她听过,罂粟花盛开时节的炮响她也听过。新中国成立后这两宗最昂的炮响都听过了,还怕啥呢?但后人怕。后人一听到扣儿婆婆的炮响,自己就成哑炮了。

  一九五零年,是龙洛频繁变天的一年,一会儿国民党,一会儿共产党,一会儿叛匪,天不停地变来变去。而如今“一村一大”扭着扣儿婆婆不放,与龙洛变地有关。倘若不是龙洛要变地,扣儿婆婆哪会惹上拆迁的闹心事、一遍一遍遭着“一村一大”带给她的罪受?

  扣儿婆婆后来对我说,如果不是这一堆旧信,如果不是我带着《新中国平叛实录》选题从北京飞到成都对“龙洛惨案”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她家院坝,以及几天后一位开着顶配宝马X6越野车的陌生人带着一把私信找上门来,她恐怕是很难再去整块回忆那六十多年前的血水、痛苦、仇怨与爱了。

  她一回忆,就去了六十多年前。她一回忆,那三个带枪男人和一个不带枪男人就出现在了面前。她的过去,就是三个带枪男人和一个不带枪男人。她的一生,就是天与地,改天换地:变天与反变天,变地与反变地。

  扣儿婆婆近来的天气阴晴不定。

  因为扣儿婆婆居住的村子正在收拾整理土地的事,扣儿婆婆就被拆迁闹腾成了最后的“钉子户”。因为成了最后的“钉子户”,扣儿婆婆就养成了老是在孤茕的旧宅里倒腾一些物什的新习惯。这样一来,扣儿婆婆再一次瞥见了那堆旧信。

  旧信是一堆奇怪的信。

  信是打印的,匿名,一年一封,除了第一封,每封信只有一个字。从一九五一年二月五日收到第一封信起,迄今,她已收到六十封了。

  她一生中与三个带枪男人和一个不带枪男人有过情感纠葛,但这四个男人都死了,并且早在六十一年前就死了。

  扣儿婆婆的爱情就是阴差阳错。

  扣儿婆婆一直想自己的身体自己作主,可自己却从未作过主。面对第一个男人蛋,她想作主把身体交出去,可对方却避开了她的作主。面对第二个男人鱼儿,她想作主不准对方作自己的主,对方却偏偏作了她的主。后来当她下定决心要作对方的主时,对方却死了。当她想作主把自己交给第三个男人禾时,一场赌局的作主却把她交给了第四个男人安。当她正想着如何作主与安不离不弃厮守终生时,安已撒手人寰。而她已经作主永不见鱼儿时,鱼儿又厚着脸皮找上门来……扣儿婆婆爱情的阴差阳错,让她的爱情总在变天,一变再变。

  旧信是一堆真正奇怪的信。

  只信不名,谁呢?难道,这封信也是阴差阳错?

  第一封信没有邮票和邮戳,其他信的邮戳地址飘忽不定,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她统计了一下,总共有七个地址。但这七个地址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六个、五个、四个……从五年前开始,信就只是从一个地址来了。原先年轻时,她想过去找寄信人,但面对东南西北没个准儿的那些由寥寥几个汉字构成的地址,她该上哪儿去找呢?当地址变成一个后,她又想去找,但她的腿已老得迈不出一个镇子的界石了。她突然明白了,不光暗处的寄信人躲着她,明处的时间也躲着她。

  她其实也可以令后人去找的,但她没有,当然,后人也没有主动提出帮她去找。她没有令后人去找,是她认为这事儿太重要,后人没有主动提出去找,是后人认为这事儿不太重要。

  事实上,她或者她的后人就是到了信件邮戳所显示的那个城市,也是无从寻起的。这个,扣儿婆婆晓得,扣儿婆婆的后人晓得。所以,扣儿婆婆所有的想,也只是想想而已。

  除了“文革”期间邮路不顺溜外,扣儿婆婆每年都会在二月中下旬收到那封一个字的信。所有的信都有一个烙铁般的落款日期:二月五日。

  偶尔,收到信的同时或前后,她还会收到与信同时同址寄出的一小笔汇款。

  写信、汇款是一个人,一个认识她的人,这个人是哪个呢?

  一个不认识她的人,可以晓得她叫扣儿,但不可以弄这么大的动静给她写信,这没道理。因此,她断定她认识寄信人。如果她不认识寄信人,寄信人为啥这么做呢?如果她认识寄信人,寄信人又是谁——他(她)为啥不现身为啥像猫头鹰一样躲在黑雾里呢?

  透过粗糙的松木窗棂,她抬头看了看窗外摇曳着竹影的天。她没有看见那令她抬头的鸟声所在,鸟儿应该是栖身在只漏了一根枝丫在窗缘的院坝边那棵粗大的风水树——红豆树上。她没有看见鸟儿,却从看不远的空气中看见了雾,从微动的树叶间看见了风。这是成都平原惯常的天气:没有太阳,没有雨,风小小的,烟雾杂糅,也是小小的,天就这样阴濛濛着,不急也不躁。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她没有出门,她没有出门也知道,满山满坡的桃花正含苞待放。马上就跨进三月了,加之今年的天气大,后人说,山下的桃花瞅着瞅着就褪红了。

  这几天是该来第六十一封信的日子,但这封信还没来。

  最初,她怕来这封信,不知这封信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一棵有罂粟的树,还是一条长着人眼的蛇?后来,她是又怕又想。现在,她一方面有等信的温良、柔顺和妙曼,一方面又有等信的沮丧、暴戾和仇恨。现在,久等不至的第六十一封信就让她的心情变得像如今的气候和小说一样千奇百怪、如临魔城。

  与往年一样,温习旧信已成为她农闲时节的日课。而这,与她的心情无关,治病,她需要温习;添病,也需要。她一生都处于病中,有病祛病,无病找病。但她如果因为生病而去了医院,大夫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戏弄。

  她靠病活着。

  信就是她的病。

  她翻了翻信,并从捆扎、码放得很精致的信山最底层抽出了第一封信。

  这是第一封信:

  扣儿:

  我会一年给你写一封信,共写八十封,一封一个字。你读完八十封,也就读完了所有的真相和秘密。以下是第一封:

  爱……

  一九五一年二月五日

  扣儿婆婆必须承认,把她套住的,正是“真相”和“秘密”四字。“真相和秘密”……什么“真相和秘密”?哪个的“真相和秘密”?如果说是别人的“真相和秘密”,那么,一个正常的寄信人是断不会把它精准无误地寄给我的,但既然寄给了我,就说明信中所言“真相和秘密”一定是属于自己的或至少是与自己有关的。但我有“真相和秘密”吗?我认为自己的一生清清白白,何来“真相和秘密”?但寄信人已用超乎寻常、创意非凡、无以复加的精力、时间和智慧说我有了,那我应该是有吧。

  现在,她想质问的是,关于自己的“真相和秘密”,自己不晓得,反而别人晓得,这似乎有些悖谬和荒唐?虽说人世间的很多真相和秘密往往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唯有当事人一人蒙在鼓里,但她还是觉得这只是哲学家和文学家玩的智力游戏。因此,她觉得,自己不管是不是这样的当事人,自己就算没有揭秘和知情的兴趣,也有把属于自己的“真相和秘密”的产权坚决收回的权益和义务。

  为了这四个字,她一年一年像个笨拙而偏拗的猎人,守着一棵气若游丝的耋耄树身,等着一只白兔凌空飞来、惊鸿一瞥。

  她开始在这个平常的、没有邮差的上午再次重复既往的工作,像猫抓刺脱不了爪爪、欲罢不能地把面前这堆旧信一封一封读下去。

  这是第二封信:

  扣儿:

  你……

  一九五二年二月五日

  这是第三封信:

  扣儿:

  但……

  一九五三年二月五日

  把六十封信叠加起来连缀起来读就成了:

  扣儿:

  爱你,但不值得你爱。爱是自私的,我是不自私的,但我不是爱的反面。现在看来我错了,我毁了组织荣誉。该镇压的,是我。安或许冤枉,鱼儿后来说过安没……

  二月五日

  原信没有标点,上述标点是扣儿婆婆加上的。为加这些标点,她试验过各种可能的组合,排除不可能后,才让标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扣儿婆婆读不懂这些或这封奇怪而诡谲的信,或者说读到六十封时才开始似懂非懂。她知道,随着时间引线的吱吱燃烧,离“真相”与“秘密”爆开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搬家的催促也越来越急了。其实,扣儿婆婆的后人是想搬家的,从山上多灾地搬到山下集中地,从农房搬入高档共建社区,莽子才不想!镇上搞城乡一体工作的同志和村上那位说话像鹡鸰的“一村一大”都来找过她,说了搬家的诸多好处和不搬的诸多坏处,末了,说,总之,搬与不搬,扣儿婆婆您自己作主,政府尊重每一位农民自己的意愿。

  要搬你们自己搬!就让我死在这里好了!

  后人把扣儿婆婆逼急了,扣儿婆婆就把手杖拄得老宅嘭嘭如炮响。扣儿婆婆不怕炮响,一九五零年桃花开放前夕的炮响她听过,罂粟花盛开时节的炮响她也听过。新中国成立后这两宗最昂的炮响都听过了,还怕啥呢?但后人怕。后人一听到扣儿婆婆的炮响,自己就成哑炮了。

  一九五零年,是龙洛频繁变天的一年,一会儿国民党,一会儿共产党,一会儿叛匪,天不停地变来变去。而如今“一村一大”扭着扣儿婆婆不放,与龙洛变地有关。倘若不是龙洛要变地,扣儿婆婆哪会惹上拆迁的闹心事、一遍一遍遭着“一村一大”带给她的罪受?

  扣儿婆婆后来对我说,如果不是这一堆旧信,如果不是我带着《新中国平叛实录》选题从北京飞到成都对“龙洛惨案”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她家院坝,以及几天后一位开着顶配宝马X6越野车的陌生人带着一把私信找上门来,她恐怕是很难再去整块回忆那六十多年前的血水、痛苦、仇怨与爱了。

  她一回忆,就去了六十多年前。她一回忆,那三个带枪男人和一个不带枪男人就出现在了面前。她的过去,就是三个带枪男人和一个不带枪男人。她的一生,就是天与地,改天换地:变天与反变天,变地与反变地。

  我在甑子场街边北巷子口子,匆匆吃了一碗客家烩面,正要去车站赶班车把好消息尽快吿诉扣儿婆婆,却被满世界找我和陌生人的“一村一大”那双贼精贼亮的鬼眼睛一下逮住了。

  听说陌生人已走,“一村一大”变得颓废而怅然若失,又听说陌生人走时已为龙洛镇最后的“钉子户”买了安府老房,就变得兴奋不已,声音都变得不像鹡鸰了。我对她说:老房子需要装修,还要添些东西,因此,我决定把我这本书的稿酬全部捐给扣儿婆婆。但我估计她不会接受,所以,我想交给你,就以你们村委会的名义补贴给她吧。回头你把账号给我,我先把出版社付我的十万元订金打给你。听我这样说,她有喜上加喜的飞扬。她说:大作家,要不,我们先去村支书那里,把好消息告诉支书后,再一同去扣儿婆婆家好不好。我说:不好。又说:支书是你的“一把手”,与我何干。

  她就一个人去了支书那里。支书一听果然高兴,连称她会办事,很有协调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很有办事效果。她得了表扬,知道该自己退场了。果然,她刚一出支书办公室,支书就给镇上打起了电话。支书一放下电话就想,这会儿,镇上一定在给区上拨电话了。

  “一村一大”在去扣儿婆婆家的半路上,接到了支书电话。支书说,现在最要紧的是马上与“钉子户”签协!她回答,请支书放心,我正走在签协的路上,支书您就静候佳音吧!伴着她的话音,是粗砺的犨犨之声。

  扣儿婆婆一早就坐在院坝里,等着陌生人把最后一封信带给她。

  自陌生人闯入她的生活后,每天早上坐在院坝里等信、看桃花,等到信后,拆信、拼信、读信、回忆,已成为她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很多时候,为增加这项工作的难度、延长工作的时间,她会把信纸放一边,信封放一边,然后非常耗工费时地,将每一封信。准确无误地,搬入运载它来的那艘纸飞船中,再然后,将纸飞船按先来后到的时间,进入秩序。最后,打乱秩序,让一切重新开始,如是循环往复。——其实,陌生人到来之前,她就这样做了,每年农闲时节,纸飞船也没有这么多,她做起来得心应手。陌生人出现后,这样的工作已进行了十九天,今天是第二十天上了。

  扣儿婆婆知道,结局将在今天看到,真相与秘密将在今天打开,说到底,写信人将在今天从信封中走出,显形,向她走来。

  写信人将在今天告诉她,他就是写信人。最后一封信上的那个字,就是给她写了六十年信的那个写信人的名字。

  七十九封信七十九个信封撒在院坝上,白的、黄的,好大一片,被透过桃花的微风吹动着,发出一种急切的又愿意又不愿意的声响。

  扣儿婆婆坐在这片信海洋中央,满目都是信的飞翔,满脸都是信的迷茫。

  仪式般坐在信中的扣儿婆婆,没有等来陌生人。她看见是我,有些失望。我说,扣儿婆婆,她走了,走之前,她让我把一封信交给你。说完,我把第八十封信递在了扣儿婆婆干枯如桃桠的手上。

  扣儿婆婆拆开第八十封信看了。

  扣儿:

  ……禾。

  二零三零年二月五日

  禾?是禾?禾不是已经死了吗?不是六十一年前就死了吗?怎么可能是禾呢?

  喊过之后,扣儿婆婆半天不吭气。之后,她把八十封信按时间顺序拼合成一个大圆圈,之后,她绕着院坝读了起来。她绕着院坝走了三圈,读了三遍。

  扣儿:

  爱你,但不值得你爱。爱是自私的,我是不自私的,但我不是爱的反面。现在看来我错了,我毁了组织荣誉。该镇压的,是我。安或许冤枉,鱼儿后来说过安没参加叛乱。为维护组织荣誉,我隐瞒了真相,我是禾。

  二月五日

  看上去,扣儿婆婆明白了信中的意思。为了让她明白信外的意思,我把禾的孙女留给我的那张纸递给了扣儿婆婆。同时,还把“两证”递给了她。扣儿婆婆看了信,又看了“两证”。

  啊!她是禾的孙女?她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你有她的电话吗?快,快给她打电话,我要跟她说话!

  我摇着头像犯了错误的学生:电话、地址,我都没有。

  后人疑惑地望着我,我就把扣儿婆婆手上的信和“两证”取来,递给了后人。扣儿婆婆进了一趟屋,出来时手上多了一条布袋。她一跨出门槛就对我说:走,我带你去看一个地方!

  搀扶着扣儿婆婆走在桃花盛开的山路上,我给她讲了禾的孙女讲给我的禾的故事。我才讲到中途,扣儿婆婆就抹上了眼睛:禾怎么能这样?他在老家拖着一家老小,容易吗?你知道,这石碾村的房子是咋个建的,是哪来的钱,其中的一大半就是攒下了他寄来的钱啊!哎,他临到死,还想着我,我……哎。

  扣儿婆婆带我看的地方在她家后山桃林中。我把禾的故事一讲完,就到了。面前有四座坟茔。扣儿婆婆直接把我带到墓碑上錾画了一株禾苗的那座坟茔前。

  看,这就是禾的坟!他都死了六十一年了!他多累,死了还在念我,想我、帮我……

  我把四块墓碑一一看过,上面刻画的图案,除了一块禾苗,还有一块鹌,一块蛋,一块鱼儿。我暗忖,鹌,是安在扣儿婆婆心中的图案表述。

  这时,“一村一大”说话了。她是从村委会赶到扣儿家,听了后人的介绍,看了“两证”后,一路追到这儿来的。她说:扣儿婆婆,现在情况清楚了,这位禾爷爷已在他老家有坟了,要不,明儿我安排人把禾爷爷这座坟平了?

  扣儿婆婆愤怒了,一点手杖:平了?不!我和禾已相守了六十年,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我!我活着与这四个男人在一起,死后也要在一起,缺哪个都不成!

  没想到自己随随便便一句话,竟愤怒了“钉子户”,吓得“一村一大”忙不迭道歉:对不起,扣儿婆婆,不平,不平,依您,依您!道歉之后,又暗道,这老婆子也真够骚性的,活着时与四个男人快活过痛苦过还嫌不够,死了都还想再来一遍。不过这也真让人怪妒嫉的,本女子要是也有如此绚丽斑斓、奢侈糜烂的爱情,多好!可一想到老婆子快活日子的超短暂、而苦难日子的超漫长,她还没来得及陷入利弊权衡的泥潭,就立马不当扣儿婆婆了。

  被扣儿婆婆吓了一跳的她恐再生事端,急忙从提包中拿出拆迁协议、笔、印泥,让“钉子户”签印。她知道,只要面前的“钉子户”在协议上签个名儿、捺个指拇儿印,城乡一体就不是她的愁了,私宅就变成了公地。

  扣儿婆婆这时像恍然想起什么,停下手中的笔,急问“一村一大”:你们搞那个啥城乡一体,拆房变地啥的,该不会动我这四座坟吧?

  “一村一大”说:按照规划与要求,不平坟,要迁坟。但在《迁坟公告》发出十五个工作日后,墓主代理人还不迁坟,我们就会平坟。

  扣儿婆婆问:往哪儿迁呢?

  “一村一大”说:集中迁往公墓园区。

  扣儿婆婆问:我晓得,禾是革命干部,没问题。可六十年前的地主、畏罪自杀的叛匪、被镇压的反革命分子,可以迁吧?

  “一村一大”一愣,声音不像鹡鸰像起了舞蹈:这……这个问题确实是个问题。我,我还要去请示一下领导,咨询一下民政部门。这样,扣儿婆婆,不管可不可以迁入公墓园,这些坟我们一定会为您妥善解决好的!

  扣儿婆婆说得斩钉截铁:死人不先住安稳,我这活人哪能住安稳?这样吧,你们把这坟的事儿解决好了,我就挪窝,解决不好,我还住这山上!至于入不入公墓园,不在乎,但必须得有个窝!这是他们四人的根,也是我的根,不能说没得就没得了!

  我说,扣儿婆婆,应该没问题的,日本鬼子、国民党,那些大活人大罪人都可以来大陆走动了,死了的人就更没问题了。又说,所有的人,所有的事,对也罢,错也罢,都成历史了。所有的是是非非,都成历史了。谁还去跟久远的历史较劲儿、较真儿?

  最后,扣儿婆婆向我和“一村一大”摆了摆手:你们走吧。让我清静清静。我要给禾读信了。

  之后,扣儿婆婆倒拎布袋,倒出了袋里的东西,那是八十封信。第八十封信,是她刚刚在老屋里写的。

  那是扣儿婆婆一封一封对八十封来信的回信。它们从未发出,又无法发出。它们散落在四座坟前的草甸上,像一地桃花的碎影,使出阴阳相隔的两重光。

  扣儿婆婆读信的时候,禾的坟噀起了雾,银色的雾。雾罩着坟,还罩着一个朴素、安静的女鬼。

  女鬼的下方是土地。雾的上方是雾,再上方还是雾,在更广大的雾的尽头,天哗一声罩下来,覆盖大地。

  2011.10.28初稿,2014.3.29定稿,于成都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