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许多回忆,其中就有那些能令人感动的细节或物事,触动着记忆的潮汐,迷蒙了眼睛,留下了爱和岁月的痕迹。
一块瓦钵碎片!现今的生活中已找不到那种瓦钵的再版,或许在穷困偏僻的山村里寻觅得到。瓦钵摸之手感粗糙,观之形状土气,周身色呈猪肝红或泥土黄,是当时土窑里烧制而成的家庭用品。
有一次回家过年,晚饭后与家人在一起烤火聊天,母亲说起二十年前的旧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大约五六岁的时候,某一天上午,同小伙伴在房子里捉迷藏。一不小心碰翻了灶房里的瓦钵,掉在地上——碎了!几个孩子都吓坏了,随后一哄而散;我更是吓傻了——那可是家里唯一的用来淘米的物件!其时物品稀缺,农家尤甚,父亲在外地教书,母亲在家务农,养育我们姐弟三人,窘迫可想而知。经过一番思考,幼小的我决定毁“钵”灭迹,蒙混过关。其实只为逃避母亲的责骂,因为家中父慈母严。天色有点昏暗,灶房光线也不太好,我打开门仔细搜寻,用手在地上捡拾起几块瓦钵碎片丢到屋后的石堆里。完事之后,毕竟小孩子天性贪玩,又自顾自玩去了。
中午时分,母亲忙完农活后回到家准备做饭,怎么也找不到瓦钵淘米。于是问我,我假装不知。后来,母亲脚下被硌了一下,捡起来一看,竟然是仅剩下的一块瓦钵碎片!结果自然是我耍的小聪明不过关,躲避责骂不成,换来一阵打!还赌气没吃上一顿饭!
客观地说,其实对于当时的乡下农家孩子来说,小孩子犯了错受到大人责打应属平常。没料到的是,二十年过后,母亲在叙说完陈年旧事后竟抽咽起来,连连自责,说当时不该打我。经过我们姐弟的不断劝说后才渐渐平息下来。
母亲深有感触地说,当时也太穷了,现在想来,怎么就为了那些丁点小事,对自己的亲生骨肉轻则出口骂重则下手打;而现在呢,小孩子犯了错,不但不能责骂(更别说打了),还要极力去哄着,生怕“小皇帝”受了委屈,哭闹岔了气。真是时代不同了,观念变了呀。引得我们笑声一片!
那次过后,有关那块瓦钵碎片的回忆就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我在想,穷苦的岁月应该记取,浓厚的亲情更须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