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八年秋到洪武九年夏天,各地接连发生水灾,还有地震等自然灾害,有人又看到太白星在大白天出现在天空。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这是因为自己在治理国家中出现了问题,现在上帝对他进行警告。为了纠正错误,他赶忙下了一道诏令,让臣民上书评论朝廷政策利弊,指出皇帝的过失。
这天凌晨,刑部侍郎茹太素揣着厚厚的奏折,一路朝皇宫走来,一阵阵清凉的风儿轻轻地扑面吹来,拂起他那浓密而柔长的胡须,他感觉到精神特别的清爽,信心也特别的充足。今天的早朝,他要第一个向皇上进言提建议。他相信,自己的奏折准备得充分,内容丰富而合理,皇上一定会像以往一样乐意采纳他的意见。
皇宫里,早朝正在进行。金碧辉煌的奉天殿,朱元璋高高地坐在雕龙宝座上,殿下,文武两班按品级顺序排列两旁,大殿上一片肃穆。
“众爱卿,”朱元璋环顾一下众大臣,缓缓地说,“朕颁布诏书请你们评论朝政,提出整改意见,现在已经有些时日了,不知今天你们有什么好建议?”
茹太素捏了捏那个奏折,瞅瞅众大臣,然后出班奏道:“臣有些意见和建议,都写在奏章上了,请皇上垂注。”说着,恭恭敬敬地把那奏折呈了上去。
朱元璋听说茹太素有好建议,心里一阵欢喜,但当他一眼瞅见那奏折厚厚的,脸色便阴沉下来。
朱元璋向来疑心重,不相信群众,什么事情都亲自过问亲自处理,大臣们的奏章更要亲自阅批。因为日理万机,时间对他来说显得特别宝贵。因此,无论口头请示汇报,还是书面奏折,他都喜欢言简意赅、言之有物,厌恶缛文繁词。现在,他看到茹太素的奏折那么厚,心里当然不高兴了。他叫负责国家政务的中书省王敏念给他听。
王敏展开奏折,清了清嗓子,高声地朗读起来。可是,王敏念了许久,已经念了6300多字了,还没有转上正题,净是一些啰嗦的空话套语。
朱元璋心里很不耐烦,但他还是坚持听下去。
王敏继续念道:“……有才能的人,这几年侥幸活下来的百无一二,现在任用的领导干部,都是迂腐的儒生或庸俗的官吏。”
听到这里,朱元璋忍不住了,把茹太素叫到殿上来,板着脸问道:“你是刑部侍郎,刑部有官吏200多人,你给我说说,哪些是腐儒,哪些是俗吏。”
“这个……”茹太素这些文字都是信笔写来,没想到皇帝会这样诘问,一时心慌起来,他涨红着脸,嗫嚅着说,“臣只是笼统地说,其实刑部的官吏,我也并不全都认识。”
“好哇,你这是胡编乱造!”朱元璋勃然大怒,厉声说,“既然连人都不认识,你怎么知道现在任用的全是腐儒俗吏呢?”
此时,几个平时对茹太素有意见的大臣觉得有戏唱了,便幸灾乐祸地对朱元璋说:“启禀万岁,茹太素在奏章中说,有才能的人这几年侥幸活下来的百无一二,现在任用的干部都是腐儒俗吏,这简直是无中生有,其用心是把矛头指向朝廷,诬蔑朝政,有意诽谤皇上,应该治罪!”
朱元璋正在气头上,听了这番火上加油的话,更是暴跳如雷。他指着茹太素喝令锦衣校尉:“给我拉下去杖打20大板!”
于是,锦衣校尉把茹太素拖到殿下,按倒在地,噼噼啪啪地打起来,直打得茹太素皮开肉绽,痛得龇牙咧嘴。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一边用手轻轻摸着宽大的高高的往前倾的额头,一边拿眼睛觑那文武两班大臣。他发现,文臣中,翰林院学士承旨宋濂(字景濂)阴沉着脸,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
朱元璋便瞅着宋濂问:“景濂,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宋濂是个有才能、正直而又敢讲真话的大臣,见朱元璋征求他的意见,便赶忙走到朱元璋跟前,说:“臣想,茹太素是奉诏而评论朝政的,是响应皇上号召的表现,是对朝廷负责、对皇上忠诚的表现。现在陛下发动群众广开言路,征求对朝政的整改意见,即使茹太素的意见有错误,我认为也不应该过于责罚,以免堵塞言路。请陛下三思。”
朱元璋听了宋濂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他沉默了一会儿,怒气也渐渐地消散了。
那天晚上,夜已经很深了。朱元璋却躺在御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早朝时杖打茹太素的情景老在脑际闪现,宋濂的那番话总在耳畔作响。是呀,自己下诏书让群众评论朝政,征集整改意见,现在人家上书提意见,而且意见还未听完,后面到底还说了些什么也未知道,自己就大动肝火责罚上书提意见的人,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今后还怎么取信于民呢!这样想着,就忍不住叫宦官把茹太素的奏折取来,教人接着念给他听。奏章实在是太长了,他耐着性子一直往下听,读到16500字以后,才接触到要讲的正题。奏章里一共写了5条意见,这5条意见中,有4条是可以采纳实行的。朱元璋掩卷想了好久,然后感慨地说:“做皇帝难,做臣子的也不容易。我要求有话直说,是希望能够直接切中事情要害。文辞太多,往往就容易混淆视听。太素要说的,其实500多字就可以了。”他知道,无论怎么样,茹太素的出发点是好的,所提的意见是善意的,处罚他确实有点过分,但这样也可以使其他官员引以为戒。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首先把那几个对茹太素落井下石的官员叫上来,严厉地斥责说:“你们都是国家领导干部,应该以国家大事为重,见我有错误的地方应该多加规劝,可是你们却看我的脸色行事,顺着我的意思讲话,给我火上加油,怎么能这样做呢?如果不是景濂劝我,几乎误了国家大事,冤枉了好人!”
狠狠地批评了那几个官员之后,他又接着说:“昨天,我没有听完茹太素的奏章,就动怒责罚了他,这是我的过错。其实,像茹太素这样为国尽心尽力的人,才是真正的忠臣啊!”
随后,朱元璋又叫人把茹太素奏章中可采纳实施的那4条意见摘写出来,并亲笔写了批示加在前面,然后发给朝廷内外的文武大臣实施。根据这件事,他又着手建章立制,规定上书的格式,限制奏章的字数,要求言简意赅,否则就要受处罚。
朱元璋因为错误地处罚了茹太素,总感到有点后悔,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也为了安抚茹太素,他在便殿专门设宴招待他。席间,君臣频频举杯,开怀畅饮。酒酣耳热之际,朱元璋举杯对茹太素说:“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茹太素心领神会,那意思是,你对我忠诚,我们可以高举金杯一同畅快地饮酒,共享荣华富贵;但你要是变了心或者犯了罪,我这白晃晃的刀剑是决不会饶恕你的。茹太素俯身下拜,然后举杯对答:“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就是说,我一片丹心为了报效国家,不躲避皇上您的责难。
两人一唱一和,气氛既融洽,又暗中充满火药味。
(原载《云浮文艺》2014年第3期)赎罪者(小说节选)
一、突遭变故
猛狼的真名叫孟良,猛狼这名字是在他父母亲死后才叫开的。
猛狼的父母亲死的时候,他只有16岁,正读初中三年级。那天早上,猛狼像往常一样,吃完妈妈做好的早餐,骑上自行车便上学去了。父亲和母亲也像往日一样,在摩托车上架上大箩筐,码上新鲜蔬菜,然后一齐去市场赶早市销售。
中午时分,猛狼放学回家,却不见爸妈的踪影,他走出门口张望,便有人告诉他,你爸妈出车祸了,就在前面南山河桥头处,快去看看吧!
猛狼飞快地跑到南山河桥头处,只见那里围了许多人,有几名穿着制服的交警在做着调查记录,路中央,躺着那辆熟悉的摩托车残骇,路边,两具血肉模糊的尸体,血泊中,还有一条断了的腿和一条胳臂……
“爸爸,妈妈!”猛狼撕心裂肺地大喊一声,便晕了过去。
原来,猛狼的父母亲卖完蔬菜后,由父亲驾驶摩托车,母亲坐在架着俩空箩筐的后座上,当回到离家不远的南山河桥头时,突然一辆大卡车呼啸着从后面疾驰驶来,摩托车晃了一下,卡车就挂上了箩筐,于是,“嘭”的一声,连人带摩托车撞到卡车上,然后摩托车重重地摔到路中央,而两个人则飞到了路边,鲜血淌了一地。卡车“吱”地刹了一下车,可那司机只从驾驶窗口探出头回望了一眼,又轰鸣着开车逃逸了。
因为当时没有目击者,虽经交警多方努力,还是查不到肇事者。
从此,猛狼由一个阳光少年变成了孤儿,他恨那个司机,他诅咒那个司机。他渐渐变得沉默忧郁而又容易暴躁。因为没有了经济来源,猛狼书也读不成了。辍学在家的猛狼种了几天地,累得筋疲力尽,一点收获也没有,晚上,一个人孤独地躺在床上,脑海里就浮现出父母亲被车撞死的惨状,常常发出惊恐的叫声。他心恢意冷,他不仅恨那个司机,甚至于恨这个社会,恨所有的人。
没多久,猛狼离开了老家,独自来到了云岭市。他要打工,他要挣钱,他要养活自己。然而,由于年纪小,又没有特长,老板都不愿意招他。猛狼没有恢心,他想,偌大的城市,总会有人招他做工的,那怕工钱少一点。
这天,猛狼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东看看西望望,走着走着,发现街边角落处有个修理摩托车的摊档,猛狼心想,学门手艺也不错,于是打算上前央求师傅收他做徒弟,那怕不要工钱也行,有口饭吃就成。正好,摊档没有顾客。猛狼就走近前,瞅着那师傅说:“师傅,招人吗?”
“你?”那师傅抬起头来。
“嗯,”猛狼点点头,“我想跟您学个手艺,不要工钱也可以,有口饭吃就成。”
那师傅瞅着猛狼,从头到脚审视一番,然后轻蔑地“哈哈哈哈”地大笑起来,说:“就凭你这副样子,做乞儿都嫌你脏,去妈的屁吧!”
师傅轻狂的举动令猛狼恼怒了,特别是提到那个“妈”字,他已经没有了爸妈,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孤独和忧郁一直伴随着他,多日来寻找工作的烦恼与苦衷,令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他双手握成拳,紧紧地咬住牙,瞪圆的眼睛冒出火焰。猛地,猛狼一个直拳朝那师傅的下巴击去,紧接着又狠狠地一脚踹到他的裆下。随即,那师傅便倒在了地上。
二、孤儿成了罪人
猛狼第一次打了人。第一次打了人的猛狼觉得很解恨,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那种压抑的忧郁的情绪也不复存在。
猛狼再也没有去找工作,他弄了把尖刀随身带着。这把尖刀是在一个地摊上弄的,他蹲到地摊边上,左挑挑右拣拣,装作买东西的样子,趁摊主招呼其他顾客的当儿,这把刀子就被他弄走了。
有了刀,猛狼胆子就大了许多。他想,要是有人胆敢欺负他,就用这把刀侍候。
怀里揣着刀的猛狼在街上游荡着,他不知道要去哪里,也不知道要干什么。就这样走着走着,他觉得累了饿了,累了饿了的猛狼想找个地方歇歇,找点东西填填肚子。抬头一张望,看见对面街有间面食店,就径直走了过去。
面食店里很冷清,竟没有一个顾客。见猛狼走进来,店老板便热情地招呼猛狼坐下,又给斟了杯茶,然后问他吃点什么。猛狼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只觉清香的茶味沁入心脾,这更撩起他的食欲。
“来一碗牛腩面,加料的。”猛狼用手敲着餐桌说。
一大碗牛腩汤面端上来了,冒着热汽,飘着香味。猛狼抽了抽鼻子,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末了,连汤水也喝了个精光。猛狼觉得很惬意,浑身也舒坦起来。又喝了两杯茶,猛狼用手抹抹嘴巴,站起身便走。
那小老板喊道:“喂,你还未付钱哩!”
猛狼知道自己没有钱,但他还是把手伸进衣袋里装作摸钱的样子,然后又伸出手来,耸耸肩,摊摊手说:“老兄,我没带钱,先赊着账吧,改日给你。”
“不行,”小老板拉住猛狼说,“我这小本生意,不赊帐。”
猛狼见周围没人,朝小老板一瞪眼,亮出那把尖刀,恶狠狠地说:“赊不?”
小老板惊愕地“啊”了一声,颤栗地往后退,猛狼一转身走了。
随后,猛狼凭借这把刀,抢了三次钱,打了四次架,三次抢钱都顺利得手,四次打架也以胜利告终,只是因为打架,他被派出所拘留一次。最后那次打架因为下手狠,把对方打成重伤,派出所的同志说:“你真是个猛狼啊。”于是,猛狼的名字就叫开了。从此,猛狼练就了多种偷盗的技能,也有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气慨。
一天深夜,街市行人渐渐稀少了,猛狼来到小巷里的一幢宿舍楼下,朝三楼开着的窗户看了一会,又用手蹭了蹭那条水管。这里,他已经来看过两次了。他又朝巷子前后看了一下,小巷里静悄悄的,他戴上手套和面具,使劲运动了一下胳臂,然后开始行动。没费多大功夫,猛狼就进入了三楼那户人家。这是两室一厅的住房,其中一个房间的门紧闭着,另一个房间的门敞开着,里面有个人睡得正酣。猛狼轻轻打开关着的房门,里面没人,看摆设,知道这是女子的卧室。猛狼开始动手翻东西。翻着翻着,突然耳畔一声断喝:“有贼!”
猛狼“唰”地刚站起来,当胸就挨了一拳。他晃了一下身体,定了定神,朝那人看去,是个50来岁的瘦男人,涨红着脸,眼里喷射着憎恨的火焰。那人又扑上来,猛狼闪过身,“唰”地拔出那把尖刀,朝那人晃了晃,他的本意是想用刀子吓唬一下对方,好让他闪开。可是那人没被吓倒,又扑上来要夺他的刀,嘴里还嚷着:“抓贼啊!”猛狼心一急,握刀的手往下一低,朝前用力捅去……
猛狼没想到捅那么一刀竟这么严重,一点也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那个瘦老头竟死了,猛狼成了罪人。
那天夜里,老头轰然倒地后,猛狼翻出了1800元现金,藏好在衣袋里,然后把自己碰过的地方擦了一遍,确信没有留下痕迹了才离开。
(原载《故事林》2012年3月上半月刊)陈大劳
陈大劳,郁南县人,先后当过镇、县文化局领导,退休前任国营西江林场副场长兼办公室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发表过《走出大山》《等渡》《玉钱》等20多个中短篇小说,计数10万字。中篇小说《走出大山》发表于《作品》(1991年第4期),获广东省第八届(1989—1991年)新人新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