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章 向左拐,向右拐(短篇小说)

  1

  王桂香怎么也弄不明白,丈夫会堕落到如此地步。因为自己生了个女儿闹着要离婚,因为与别的女人打麻将又搞上了床。作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能从贫困的乡下进入城市,能从温饱步入小康,这容易吗?王桂香看了看街边那间曾经和丈夫亲手建起来的食杂店,心里酸酸的,眼泪也差点流了出来。

  第二天吃完早饭,王桂香和丈夫李少春一瘸一拐地来到了民政局。工作人员问:“你们不好好地过日子,也来凑离婚的热闹?都几十岁的人了,还有什么结解不开?”李少春低着头沉默不语,几乎要把头埋进了裤裆。王桂香的脸色有些难看,说:“婚姻讲的是缘分,合就结,不合就离呗。”此时的王桂香望了望李少春,希望这位同床共枕了几十年的夫君能有所悔改。可是,沉默半天之后的李少春两眼通红,慢慢地抬起头来,咬牙切齿地说了一个“离”字。在民政局同志经过一番思想工作仍然无效的情况下,李少春和王桂香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回家的时候已经是晌午了,两人一前一后谁都没有说话。在那条两人曾经走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小路上,李少春和王桂香那一瘸一拐的模样仍然是那样的熟悉,残疾的腿脚,一个向左拐,一个向右摆,只留下一路不规范的脚印。

  2

  李少春和王桂香都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生的山木村的村民,两人的村庄相隔不到两公里。读中学时,由于一次交通事故,李少春的右腿被汽车压断了,被迫做了高位截肢手术才保住了小命。那时的农村,除了贫困还是贫困,一位聪明伶俐、胸怀大志的年轻人,由于命运的多灾多难,他不得不拖着那条残疾的右腿回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

  冬季的一天,村里来了一个黄老裁缝,这个裁缝在九里十八村都很出名,不仅手艺了得,而且人品也好,虽是穷乡僻壤的乡村,但每到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想请他做几件像样的新衣服。黄老裁缝有言在先,大家乡里乡亲的,不论穷人富人,请他做衣服的人一律按先后顺序排队。这天,黄老裁缝排到了李少春家,在帮李少春量衣服尺码时,发现李少春虽是少了一条腿,但悟性高,脑瓜特别好使,心灵手巧,是做衣服的一把好手。再说,自己年纪大了,是该挑选接班人的时候了。一天,黄老裁缝问李少春:“你是否真想学做衣服?”李少春声情并茂地说:“黄师傅,你收下我吧,我真的想学做衣服。”后来,经过与其父母商量,李少春拜了黄老裁缝为师,人生命运由此转折。

  有人说,教了徒弟,饿死师傅。由于李少春聪明伶俐,三年后,他学徒出师了,很多村民都说他的手艺强过了师傅,黄老裁缝听后经常笑得合不拢嘴,说自己总算没有看错人。他表示,他不怕徒弟抢了师傅的饭碗,并把山木村附近的新老顾客的生意转给了李少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少春非常争气,不仅虚心地向师傅学习,而且还自己买了一些裁剪服装的书籍,很快在家乡小有名气。一年到头生意兴隆,上门请他做衣服的人络绎不绝。生活慢慢好了,衣食无忧,李少春把那对木拐杖扔了,从上海定做了一条不锈钢的假肢,装上假肢的他走路的姿势好看多了,整个形象丰满了,但不锈钢的假肢每走一步都会发出一声轻微的吱呀声,于是,乡亲们都叫他“铁拐李师傅”。一次,李少春来到王家庄做衣服,突然看到一个长相标致、落落大方的姑娘,遗憾的是,这位姑娘左脚有些拐。一打听,原来这个姑娘叫王桂香,是秋天出生的,比李少春小三岁,由于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高烧烧坏了左脚的神经,留下了终身残疾。看到王桂香后,李少春有些同病相怜,总是对她念念不忘,想起她,无端端地会脸红,甚至有些紧张,经老人们提醒,也许这就叫缘分吧。

  自己也老大不小了,李少春请人做媒,把心爱的姑娘王桂香娶了回来。夫唱妇随,李少春成家后,聪明伶俐的王桂香从剪线头开始,不耻下问,很快学会了缝制衣服。此时的农村,大多数人都还吃不饱、穿不暖,李少春夫妇作为一对残疾人,却依靠手艺成了村里响当当的能人。夫妻双双早出晚归,人人都夸奖他们是模范夫妻,令许多村民羡慕不已。他们俩走在乡村的大道上,一个向左拐,一个向右摆,成了村里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3

  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后,山木村的年轻人都纷纷外出广州、上海等地打工,乡亲们请裁缝做衣服的也越来越少了,李少春夫妻既不能下田种地,生意又越来越淡,他们面临着生活的艰难抉择。

  “少春呀,现在形势变化了,乡下人做衣服的少了,不如到县城去开间小店吧。”昔日的老同学周浩一日登门拜访,给正陷入困境的李少春指了一条出路。周浩是李少春的中学同学,也是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近几年来,在城里亲戚的带领下,他在城里开了间水果店,生意还挺红火的,小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成了乡邻羡慕的对象。李少春经过与妻子王桂香商量,认为这是一条生存的好路子。

  几个月后,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李少春的铁拐李服装店在小城最繁华的地段开张了。刚开始一年半载,服装店里的生意红红火火。李少春不仅在城里买了房子,随后,女儿也出生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比如城里人慢慢不时兴做衣服了,而是喜欢购买流行时装。铁拐李服装店开始惨淡经营,李少春再也无法支付昂贵的房租和税收,一家大小的生计成了大问题。除了生意不好,王桂香发现丈夫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自从生了女儿之后,丈夫对自己越来越冷落了,于是,许多不和谐的因素笼罩这个曾经幸福的家庭。

  命运又把李少春和王桂香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在李少春最困难的时候,老同学周浩又来了。他了解到李少春的困境,说:“社会发展了,人们的需求更高了,我们如果适应不了形势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再说,考虑到你们的实际情况,我建议你们不如找个人口聚集的地方开间食杂店算了。这个一是投资少,不需要靠技术;二是没有季节性,人总得吃喝拉撒,只要吃喝拉撒,就要到你店里购买东西。你看,行不行?”周浩简直是好言相劝。“让我们再好好考虑考虑吧。”李少春多谢老同学的大力支持。

  李少春经过认真的分析,觉得老同学周浩的意见很有道理,于是夫妻俩又把自己以前的一点积蓄拿了出来,在小城一个小区又建起了铁拐李食杂店。生意虽是清清淡淡,但仍能勉强维持。为了广开财路,李少春还在铁拐李食杂店摆上了麻将台用来收租。但是,自开了麻将台后,由于经常出现三缺一的情况,李少春慢慢地也迷上了麻将,有时还通宵达旦、夜不归宿,据邻居说,李少春还与附近一个寡妇关系密切,常常以打麻将的名义私自约会,甚至有越轨的行为。由于王桂香没有真凭实据,她不敢相信这个传闻,但从李少春对自己的态度变化,她的确感到丈夫不大对劲,夫妻间的感情开始出现了一点裂痕。王桂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次商量着对李少春说:“老公,这么多年,为了这个家,你也想了不少办法,吃了不少苦头。现在国家也改革开放了,政策好,为了减轻你的负担,我干脆也出去打工吧,你以后就不要再开麻将台了,更不要再陪别人打麻将了,好吗?这样,大家一起挣钱,一起想办法,好过靠你一个人。”“桂香,你说什么?你一个妇道人家想出去挣钱,你该不是看到别人做鸡挣钱眼红了吧?”李少春说,“再说,有什么事情也是我们大男人们的事,什么时候轮得上你呀?你还是老老实实在家好好地帮我生个儿子出来吧。”“老公,你胡说八道什么呀,只知道生儿子生儿子的,老封建。你已经比别人少了一条腿,整天沉迷于麻将,我们可不希望你把另外一条腿赌输了。”王桂香话音刚落,李少春非常气愤,啪啪几声,他狠狠地在王桂香脸上抽了几下,还边打边骂:“妈的,难怪我经常输,原来是你这个臭婆娘的乌鸦嘴。我缺了条腿又怎么样?我照样活得很好,你如果嫌弃我,那有本事你就走吧,反正你的翅膀已经硬了,可以飞了。”王桂香感觉到自己说漏了嘴,边用手捂着流血的嘴,边说:“少春啊,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怕长此以往,会累坏你一个人呢!”王桂香想解释。“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不安分守己,想出去打工,你有本事就滚,以后也不要回来。”李少春像吃了炸药,越说气越大,脸红脖子粗,把平时的怨气发泄出来。这天李少春和王桂香吵了一天一夜,不仅没有一点愈合的痕迹,而且李少春还把王桂香赶出了家门。

  就这样,王桂香无可奈何,心力交瘁地离开了李少春,不得不跟随南下的打工潮随波逐流。

  4

  初来乍到广州的王桂香分不清东西南北,也找不到任何感觉,语言不通、行动不便、离乡背井、寄人篱下,如果不是和老公斗气,她真不想出来流浪。她有些后悔,觉得自己太过冲动。好在有几个远房亲戚照顾,不然,她不知如何是好。

  广州太大了,对于家乡的小城来说,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世界。王桂香此时才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没有一点见识。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她先找到一间丝花厂,虽然工资不高,但她可以自食其力了。一日夫妻百日恩,繁忙的工作之余,王桂香还是很记挂丈夫李少春的,虽说是两人斗气离开的,但她心里仍然牵挂着他。于是,加班回来她坚持写信回家,可是,她连续写了十几封回去,却如泥牛入海,没有收到李少春的一封回信。后来,王桂香通过周浩了解到,自她走后,李少春的铁拐李食杂店生意越来越差了,特别是李少春日夜沉迷于酗酒和赌博,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古怪,据说还跟别的女人赌上床了,眼看食杂店也快要输掉了。

  王桂香仍然坚持挤时间写信回去,可书信寄出去仍是泥牛入海,毫无音信。思念是一种病,半年未到,王桂香曾悄悄地回家,想看看丈夫和女儿,可是,李少春竟然不但不见她,还把她赶出了家门。面对李少春如此的绝情,王桂香想起就忍不住哭泣起来,哭泣的次数多了,她开始面对现实,既然李少春不爱自己了,感觉到两人的夫妻缘分也差不多了。

  广州的改革开放和海纳百川,使王桂香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尽量不去想丈夫的事,强迫自己压抑情感和欲望,有时间就拼命地工作。丝花厂效益不好,她找了间玩具厂,玩具厂效益不好,她又换了间电子厂。两三年间,她已经转了五六间厂了。此时,王桂香感到自己无拘无束,想去哪就去哪,属于自由人了。她琢磨着,夫妻之间如果也能这样就好,能合就合,不能合就分,直到找到自己满意的为止。此时的王桂香不仅想找间自己业务熟悉的服装厂,更渴望找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人。

  5

  机遇就在王桂香离开电子厂一个星期后来到了。

  那天王桂香正在为工作犯愁,看见一个脸上有一道疤痕的中年男子正在张贴广告,她上前询问。那个男子非常热情地告诉她,他是服装厂的厂长助理,厂长是他的亲密战友,是个社会热心人。厂长由于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光荣负伤,转业后,在家乡办起了一间服装厂,为了解决一些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厂里招收的工人大多数是残疾人,当然有工作经验的人优先考虑。王桂香二话不说,报了名。

  服装厂是一间拥有五六百人的中型厂,缝纫机、挂边机、熨衣机等都是比较先进的,比王桂香原来在乡下做衣服的设备不知要好多少倍。王桂香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做工精细,缝纫、挂边、熨衣样样精通,经过她的手,每一件衣服似乎都成了一件艺术品,就连一根线头她也不放过。王桂香精细的手艺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全厂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在厂长助理的大力推荐下,王桂香从一个普通的职工升到车间主任。走马上任那天,厂长亲自找她谈话。当她走进厂长那间装修简洁得体大方的办公室时,全身有些颤抖。刚推开办公室的大门,一个亲切的声音从一个中年男人那儿传来:“桂香,你过来坐吧。”王桂香匆匆打量了那个男人,西装革履、精神抖擞、整齐的短发、笑容可掬,好像以前在哪见过一样。于是,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烟消云散。当她好奇地看到厂长的左臂时,厂长微笑着,立刻摸了摸左肩,说:“这条胳膊在对越反击战时送给越南鬼子做纪念了,呵呵,是不是有些可惜了?”说完还与王桂香讲起了失去胳膊的故事。厂长的幽默诙谐和随和大方令王桂香开心地笑了起来。王桂香环视厂长办公室四围,到处挂满了奖状和锦旗。

  厂长对王桂香的重用,使她坚定了努力工作的信心。她写信告诉李少春,并希望李少春痛改前非,和她一起到广州开始新的生活。李少春不仅没有答应她的要求,而且还寄来了一份离婚协议书。王桂香意识到了什么,婚姻已名存实亡。路不同,生活的世界不同,她做好了回家的准备。

  6

  王桂香穿上了结婚时穿过的旧衣服,和李少春来到了民政局,她有些感激过去李少春对她的好,她有些怀念过去与李少春一起战胜困难的日子,她也有些恨李少春,恨他太自私、太固执、太没人情味。

  办完离婚手续后,王桂香去看了看家里的女儿和好友周浩,她告诉周浩,她以后将不再回去了,她要去广州,她要寻找自己的新生活……

  (原载2009年12月10日《云浮日报》)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