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天山、昆仑山、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些沙漠、盆地、大草原是我小学、中学时代学习地理课就已经十分熟悉的名称。浩瀚的沙漠、无垠的戈壁、终年白雪皑皑的雪山冰峰,无不勾起我们南方人神奇的追寻。2004年9月2日,我参加了广东省作家赴新疆采风团,终于踏进了新疆,从北疆的石河子到南疆的和田,从西边的伊犁到东边的吐鲁番,近20天的时间,行程8000多公里,饱览了祖国西北边陲新疆迷人的风情。奇异的自然景观,幻如魔境的大漠日出和晚霞,绿草如茵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荒凉广阔的戈壁……无不张扬着一股神奇迷人的风采。真的是,不到过新疆,不知道祖国疆土的辽阔;不到过新疆,领略不到大自然迷人摄魄的魅力。新疆总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省区,人口1700多万,真个是地广人稀的地方。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素以古老神秘而著称于世。东西方古代文明都在这里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高昌故城、克孜尔千佛洞都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加上新疆自然景观独特绚丽,浩瀚的戈壁沙漠、雄伟的冰川雪峰、清幽的高山湖泊……处处是诗,处处是画。
9月2日
傍晚19时20分,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乘坐直飞新疆乌鲁木齐的南方航空公司的航班,约深夜零点抵达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机场离市区还有50公里,坐车约半小时。其实,新疆与我们广东相差两个时区,在乌市零点,市区主要大街还很热闹,车流不息、人流熙攘。
乌鲁木齐自古是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镇,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端,天山之北,居四达之要冲,扼制天山南北的咽喉要地。乌鲁木齐准噶尔语意为“优美的牧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这一带游牧、屯田、建设家园,唐代的轮台古城就建在附近。清朝期间,乌市曾进行了三次大的扩建。乾隆十八年,乾隆皇帝“赐以嘉名曰迪化”,乌市的别名“迪化”由此而始。延续使用了200多年,因含有歧视边疆人民之意,新中国成立后立即恢复了“乌鲁木齐”的称谓。今天的乌市已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城市,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门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作家协会对我们广东作家采风团这次新疆之行接待十分热情周到,专门安排了兵团所属的西域国际旅行社接待,兵团文联秘书长秦安江先生亲自到机场迎接,并且在以后近20天的行程一直从北疆到南疆陪同我们采风到结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解放初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二、六两军四个师、第二十二兵团和五军(民族军)一部,根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命令贯彻屯垦戍边的方针,集体转业组建而成的。经过50多年来的建设,建设兵团已拥有职工百万余人,总人口250余万人,除10个农建师外,还有1个建筑工程师,3个农业管理局。兵团自成立以来,保留了人民解放军的一整套政治机构和制度,并赋予了生产建设的内容;实行了工农兵学商统筹兼顾、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生产建设方针,并坚持平战结合、寓兵于农,体现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一致性,为新疆边疆建设贡献出无可估量的丰功伟绩。
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创业的老战士、老干部今天很多已经退休,新一代人已经大批成长,陪我们采风的兵团作协副主席、文联秘书长秦安江先生,就是兵团的第二代人,1953年出生于新疆哈密,祖籍湖北孝感。他对我说,平时很少接触广东的朋友,今天能够与来自率先改革开放地区的广东作家相聚,感到很荣幸。
9月3日
开始新疆采风行的第一天。到了新疆乌鲁木齐,首选游览的是天池。
天池离乌市90公里,大部分为全封闭的高速公路,路况很好,一直都是平坦的沥青公路。离开市区后,只见公路两旁不时闪现一个个回族维吾尔族的村落,低矮的土坯房,由于风沙大、少雨,屋顶墙面、门前门后的树木沾满灰尘,给人的感觉是灰头灰脸的。
大约走了一半路程,开始转入山区。公路沿着谷底蜿蜒而去,公路变窄了,弯也多了;公路边一直伴随是一道清澈的河流,据导游说,这些河水都是高山冰雪融化而汇成的,炎热的夏天,河水也是冰冷刺骨的;河畔不时能看见一群群羊在喝水嬉戏。
到了天池山下,为了环保,汽车不能再前进,要么步行爬山,要么坐缆车。爬山要一个多小时,我们选择了坐缆车,20分钟就到了。
享有“天山明珠”美誉的天山天池,是个天然的高山湖泊,坐落在北天山东段博格达峰下半山腰,海拔1980米,面积约4.9平方公里;湖深数米到105米,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野,遮天蔽日,清幽雅丽的自然风光确实迷住了不少的游人。1971年9月,郭沫若游完天池,也禁不住诗兴大发,即兴吟诵:“里加游览忆当年,此地风光胜似前。歌舞水边迎贵客,云笺天上待诗篇。一池浓墨盛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更喜今晨双狍子,盛筵助兴酒如泉。”
天池属冰碛湖。专家认为,20万年前,地球第三次气候转冷,冰期来临,天池地区发育了壮观的冰川。冰川挟带着砾石,循山谷缓慢下移,强烈地挫磨创蚀着冰床,对山谷进行挖掘、雕凿,形成了多种冰蚀地形,天池遂形成巨大的冰窖。其后气候转暖,冰川消退,这里便潴水成湖,就成了今日的天池。
天池是国家顶级名胜风景区。夏季是避暑胜地,冬季则成理想的溜冰场。
我们到达天池拍照留影后,便逐一游览天池远山近景。一个小时后,突然下起阵阵细雨,这时虽然还是夏天,海拔近2000米的天池清凉如秋,但阵阵细雨挟带着阵阵寒意,我们都穿上外套还是觉得冷冷的,为了避免突然变冷感冒,只好匆匆下山。出门旅游,最忌得病,何况是第一天,更注意身体的健康。
由于下午要乘坐飞机赶赴这次采风活动的第二站伊宁,我们从天池下来后,回到乌市就没有安排什么活动了。
到伊宁乘坐飞机的时间是下午19时。19时,在我们南方是入黑时分,但在新疆,远隔两个时区,这时还是太阳高挂。飞机起飞后,由于这次乘坐的飞机是一种中型飞机,加上乌市海拔高,飞机飞离地面升空后有时几乎是擦着高耸的山尖飞过,从舷窗往下俯视,黄褐的山脉、白皑的冰峰清晰可辨。伊宁在乌市的西面,我们的飞机好像是逐日而去。伊宁离乌市690多公里,飞机40分钟就到了。太阳刚落山,我们也几乎降落了。
9月4日
伊宁坐落在祖国西边边疆伊犁河谷的中心。在它的周围,散布着绿树掩映的城镇、辽阔肥沃的田野、水草丰盛的牧场。伊宁最早称固尔扎,1762年前后建城,取名宁远城。1888年设置宁远县,后称伊宁县。1952年伊宁县改称为伊宁市。伊宁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边城,数十个民族、30多万人就好像生活在一个大家族中,无论你到伊宁的任何一条街道、一处居民点,都会看到好几个民族家庭毗邻而居,有的还有几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家庭。
乘载我们采风团的汽车是一部进口的日本丰田中巴,这部中巴与陪同女导游马慧在前一天就从乌市赶到伊宁等候,在以后10多天里一直陪同着我们。
在伊犁,我们先参观果子沟。当汽车拐进山沟后,眼前豁然展现了一片迷人的峡谷风光,只见青山重叠、松涛激荡、万花争艳、野果飘香,这就是世人所称“奇绝仙境”的天山风景区果子沟。
果子沟又名塔勒奇沟,沟内景物丰富多彩,特别是夏末秋初时节,山上山下可以同时看到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谷底山花烂漫,蜂飞蝶舞,这是阳春的气象;山峦松塔如墨,松涛千层,这是夏天的景致;山坡上野果正熟,满眼黄澄澄耀目生辉,这是金秋的画面;远山皑皑冰峰,和近处的苍松白雪相映,这又是北国的风光。果子沟也是饱藏山区资源的地方,整个河谷山坡,长满了野生的塞维氏苹果、山杏、核桃,“果子沟”由此得名。果子沟还长着各种中药材,如党参、当归、贝母、独活、野牡丹(白勺)等。有的沟,野牡丹密株连片达三四亩地的面积,在这些野牡丹的根下,长出一种叫冬虫夏草的黑蘑菇,仅火柴头那样大,是全国稀有名贵的药材。
欣赏了果子沟奇趣景色,我们沿着伊乌公路继续北行,沿着盘山公路爬上海拔2070多米的婆罗克努山,就到了水天一色的赛里木湖。“赛里木”是哈萨克语,意为祝愿。
赛里木湖又名“三台子”,是新疆最大的高山湖泊,面积450多平方公里,最深处可达90多米。湖略呈卵圆形,为一周围封闭的内陆湖,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天山北道必经之地,历史久远。每年7月15日前后,赛里木湖周围的蒙古族牧民都会举行那达慕盛会,湖滨草原上数十里内的蒙古族、哈萨克族牧民不约而同地来到湖滨欢庆丰收、摆市交易,开展传统的赛马、叼羊、摔跤、阿肯弹唱等体育文娱活动。
我们乘坐游艇到湖里一游后,又到湖畔草原准备骑马,30元一个小时,价钱倒便宜,我们想骑马的团友与其他旅游团骑马玩的,租到马后十多人沿着后山草原走去。这些马可能走熟了,非常驯服,我们初始骑马,一坐上去,它就走起来了。我们十多人只有两个牧民跟随着,爬上了一座山后,牧民接过我们的相机一一替我们拍照,然后又驱马向另一侧山梁走去。下山我们并没有沿原路返回,而是在山的右侧下山,这是一片翠绿的草场。蓝天、白云、湖水、草原,眼前的一切,我们骑在马上悠闲惬意,但恐怖的事发生了,刚刚寂然的草原突然飞驰而来两匹马,两个彪悍汉子来到我们面前飞身下马,不容分说一一拉住了我们的马头缰绳,伸出手哗里哗啦不知嚷叫着什么。陪同我们的牧民见我们恐惧的样子,告诉我们不要慌,说我们闯进了属于他们的草场,是向我们要钱。原来是要留下买路钱的,我们才松了一口气,大不了给他们一两百块。但陪同我们的牧民却和他们哗里哗啦吵嚷起来,僵持了约十分钟,抓着我们马头缰绳的汉子终于松了手,牧民向我们一努嘴,向山下做了个手势,我立即明白,慌忙双腿夹紧马肚,马鞭往后向马P股打了一鞭,马很懂事,立即举蹄向山下落荒而逃。也算是出游的一个小插曲。
从赛里木湖下来,到霍城县城时转向边境参观霍尔果斯口岸。午餐就在途中公路旁的大排档解决。每人5元一碟炒拉面,导游小马特意吩咐厨师,说我们是广东的客人,不要放太多的辣椒。拉面即拉即煮,用的羊脂油,配上辣椒、番茄、红萝卜、少量羊肉丝一起炒,倒是挺有风味的。要提及一下的是,导游小马告诉我们,新疆很多少数民族如回族、维吾尔族等都信奉伊斯兰教,他们把猪作为信仰的图腾,有忌猪的风俗,我们非要说到猪不可,也只能说是“大肉”,不能沾着猪的说法。
霍尔果斯口岸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一个口岸,距伊宁市98公里。
口岸前的贸易广场热闹熙攘,挤满了人流与汽车,一排排的店铺摆卖的多是工艺首饰类玩意儿,其中多是俄罗斯军刀、匕首、望远镜这样的东西。我们入到一店内,随意拿一把望远镜,店主索价150元,并声言百分之百俄罗斯的军用品,有半点假分文不收。价钱倒不贵,但我们却没有兴趣。后来我转到广场的右侧边缘,花了20元钱上到界碑的瞭望亭,瞭望亭二层楼高,站在上面看,对面的哈萨克斯坦国家一方,尽收眼底的是一片灰褐的荒凉,远方的群山也是灰褐的看不到一点绿,靠近边界那片空旷的田野也是灰褐的,隐约看到一片枯黄树林掩映的村庄,看不到一个人影,偶尔在屋顶飘起的一缕青烟也是软弱无力的,没有一点的生气,与我们这边热闹的市场、遍野的翠绿树木庄稼真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傍晚回到伊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文联便设宴招呼我们,这是陪同我们采风的兵团文联秘书长秦安江先生预先联系安排好的,以后每到一地,他都这样做好了这样的接待。
农四师文联的同志对我们十分热情,文联主席、副主席全都到来作陪,还特意安排了两名本市有名的男女青年歌手出席。据介绍,两名歌手不但在自治区获过奖,也获过全国的演唱奖。宴会前主席致了简短欢迎词后,男女歌手也用汉语普通话和维吾尔语各唱了一首歌,虽是清唱,我觉得也有一定的水准。
宴席上自然少不了有新疆特色的烤羊肉、烤羊肉串这样风味的菜式,陪席的人特意向我们介绍新疆的烤羊以绵羊为主。这些绵羊,喝的是雪水,吃的酥油草也经过冰雪霜冰过的,所以极少有膻味,而且是用沙漠中一种胡杨枯木烧过的炭来烤制,另有一种风味。我们尝过后,果真如是。
9月5日
从伊宁到那拉堤大草原,行程400多公里。吃过早餐,汽车离开伊宁后一直沿着阿吾拉勒山峡谷的伊犁河畔前进。伊犁河水清澈见底,两岸尽是苍翠的林木草地,乍看着还以为是在江南的水乡。行车四小时后,到了新疆北疆四大草原之一的那拉堤草原。这里自古就是著名的牧场,风景秀丽、草原莽莽、森林茂密。传说元朝成吉思汗西征时,军队由天山深处进入伊犁,时值春初,突然山中风雪弥漫,身穿单衣的蒙古军队狼狈不堪,艰难翻过天山,突然只见一个世外桃源展现在眼前,与刚才恶劣的环境简直是天壤之别,众人禁不住惊呼“那拉堤、那拉堤……”蒙古语为“太阳”的意思,于是留下这个地名。
那拉堤位于新源县境内,是一个镇,几十间店铺大多是饮食店,多接待游客生意。我们去的旅游区是个大草场,翠绿的牧草过膝高,这时已是初秋,不少牧民开始忙于割草为牛羊过冬备料。割牧草的工具十分奇特,抓柄2米多长,镶着镰刀呈“一”字形,人双手拿着草刀柄站着,往草丛一挥一挥,牧草纷纷一排排倒下,倒叠得十分整齐。我们中的一个女团友,看着觉得十分有趣,走往一个正在割草的老牧民身边,提出也想学学割草。老牧民含笑把刀给她,并先示范了几下,团友学着往牧草砍去,一下、两下……牧草没割着,倒打成了一团团麻花,我们大笑。
晚上住宿在河边一座据说曾是某军驻地的一个招待所,条件简陋,这天晚上正巧停电,周围黑漆漆一片,非常寂静。我们广东人习惯晚上冲个凉睡觉才舒服,但这里配置的是电热水器,没有电只能洗冷水了。来自汕头的室友陈跃子在冲凉房突然哇哇惊叫,原来这里的自来水是雪水,水一沾身自然冰得割肉。我担心着凉感冒,不敢冲凉,这晚只好胡乱擦擦身子了事。
9月6日
从那拉堤至巴音布鲁克大草原,行程300公里。
从那拉堤向东河谷公路走了约1小时后,公路突然向南转入盘山公路,沿着陡峻的山势盘旋向上,往日奔驰如飞的丰田中巴此刻爬着一个个陡坡,慢如蚂蚁。“巴音布鲁克”在蒙语中意为“泉源丰富”,位于和静县西部北天山中段冰峰之下,海拔近3000米,大草原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草原。汽车终于爬上冰峰下的山腰,司机艾尼特意停了车,让我们下车站在山腰向南远眺。啊,宽阔无垠的大草原立时展现在眼前!草原边缘一长溜山脉白雪皑皑,奇景壮观。初时还以为是高山顶上白云缭绕,其实这就是雪山。
公路从草原中间穿过,两边都是茫茫的草场。望不到尽头的草原,使我想起从小学就读过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今天置身其间,更有一种激动的感觉。但不久,另一种感觉油然而生,昨天在那拉堤草原看到的牧草翠绿如茵、人欢羊叫的生机勃勃;今天走着又是另一番感慨。汽车在茫茫草原走了一个多小时,竟然没遇见过一个行人、一辆汽车、一个村庄……前后一看,仅我们这辆中巴在辽阔的草原中孤零零地奔驰。更难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美丽风光,满眼尽是寂寥、苍凉。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草原深处的巴音布鲁克镇。二三十间低矮简陋的店铺,中间穿过的是铺着沙砾的街道,汽车一过,便刮起漫天的沙尘。我们晚上将在这里住宿,气温倒是清凉的。听旅店老板介绍,昨天这里还下起了雪,可惜今天我们来到已经难觅雪迹。我们到巴音布鲁克,除了观赏壮丽的大草原风光外,还将参观离镇30多公里外位于大草原心脏的尤尔都斯盆地的天鹅湖,一睹美丽的大天鹅的芳容。
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天鹅湖清泉密布、河网交错、水草丰茂、凉爽幽静。每年春天来到后,成群结队的小天鹅、大天鹅、疣鼻天鹅纷纷飞来繁殖后代。尤其是大天鹅,数量达六七千只,占了世界大天鹅总数的绝大部分。草原上,蒙古族牧民把天鹅视为天使和幸福鸟,受到牧民的精心喂养和保护。
9月份的初秋季节,山下还是热浪滚滚,但在海拔3000米的天山草原上,却是冷意阵阵,导游小马再三叮嘱我们到天鹅湖时,一定要穿上毛衣或外套。天鹅湖周围是铺着绿色缎子般翠绿如茵的草地,草原边缘的山峰顶上突然出现雪白如下大雨一般的白幕,从东向西飞速移动,我初时还以为是下大雨,但小马告诉我,那里下的不是雨,而是大雪。原来是雪不是雨,怪我这个南方人孤陋寡闻了。我们到达天鹅湖时,是下午时分,湖面静悄悄的,只有远处湖中隐约看到两三只大天鹅在悠闲地浮着。听当地牧民说,只有当日落天黑以后,外出觅食的天鹅才会回来,成千上万的天鹅散落在草原上嬉戏,好不热闹。每当日出天亮后,它们又飞走开始觅食了,要想看到成群结队的天鹅热闹的景象,只有在晚上。此时,留在湖中的天鹅是经过驯养熟了的。
见不到成群结队可爱的天鹅,确实有点遗憾,但毕竟已经来到天山上,饱览了天山草原壮丽的风光,也就不枉此行了。
9月7日、8日
今天从巴音布鲁到库尔勒,行程500多公里,路况也不很好,公路面大都是坑洼不平的沙砾路,一路颠簸得很。
吃完早餐后,立即出发,走了两个多小时路程,都是渺无人烟的草原,逐渐离开草原后,公路两旁多是少见草木的荒壁。下午一点后,想在途中寻找用中餐的小食店都没有,但小马早已准备了中餐,馕与八宝粥。
嚼一口馕,呷一口八宝粥,倒是挺有趣的。
馕是新疆维吾尔族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近似内地的烧饼,或脆或软。做馕多以麦面为原料,也有用玉米面烤制。维吾尔人一般都用自造馕坑烤馕,每家筑一个,也有几家合用一个馕坑的。馕坑可大可小,普通的高约一米,肚大口小,形似个坛子。烤馕之前,先在坑底用木炭或煤炭烧透,待坑壁烧得滚烫,即可把擀好的面贴在坑壁上,几分钟便能烤熟。
下午,都是下山的路,坡陡加上路面不平,颠簸厉害。不过,这时,村落多起来,公路上不时遇着一群群转场的羊群、牛群,塞满整条公路,汽车来了,他们也不惊,我们的车子只好耐心闪避开过去。
到达库尔勒已是晚上的七点多钟,足足走了10个小时。库尔勒市是新疆的一个县级市。库尔勒是蒙古语,是眺望的意思。是出名的梨乡,库尔勒香梨,全国闻名。新疆人有句俗语:“吐鲁番的葡萄,鄯善的瓜,库尔勒的香梨没有渣。”可见库尔勒香梨声誉之高,它清甜多汁,酥脆爽口,果味芬芳,是我国梨种中的极品。价钱不贵,每斤1元。我们买了好几箱,放在车上,口渴了,吃一个,确实解馋又解渴。
第二天上午(8号)到离市区20公里的博斯腾湖游览。该湖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古名西海,面积12000平方公里,门票加坐摩托艇在湖中打几个圈花了100多元,有点不值。
下午参观铁门关。
铁门关位于库尔勒市与塔什市之间的山谷之中,扼孔雀河上游长达14公里的陡峭峡谷的出口,历史上是沟通南北疆的孔道,石壁上刻有前人题写的“襟山带河”四字。真有“两山夹峙,一线中通。路倚奇岩,侧临深涧”之雄伟,可谓有一夫当关之势。
铁门关距离市区6公里。新疆人有这么一个传说,古代耆国国王的公主左赫拉爱上了大臣的儿子塔依尔,后因奸人所害,这对恋人受尽折磨,后为自由和爱情双双殉身。据说他们就合葬在铁门关附近。这个凄美的传说为铁门关的游人增添了乐趣。
晚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文联宴请并举行简单的联欢会。
我们在一间维吾尔族饭店用餐。这是正宗的维吾尔族风味。服务员清一色的维吾尔族姑娘,皮肤白,高大,鼻子挺直,包着头,有些人不能说汉语,我无意中向一服务员提出问题,她打着手势,咿咿呀呀不知说什么。菜色也是正宗味道:凉拌粉条、酸奶、串烧羊肉、羊肉抓饭。这羊肉抓饭,是桌子中间摆着一盘米饭,米饭中混着红萝卜、羊肉丝,饭面撒有葡萄干,一摆上台上,油亮生辉,香气四溢。据说吃这样的抓饭,维吾尔人只有在婚丧嫁娶的重大日子里才能吃到。吃法是用手抓来吃,但考虑到我们是南方来的,给了我们一个勺子,每人可以用勺子舀到自己的碗中。
吃完正宗的维吾尔风味晚餐,与农一师文联的同仁简单地联欢,唱唱歌,跳跳舞。意外的是碰到个老乡。原来农一师文联有一位姑娘小邓,祖籍是肇庆,她先说是广东人,再介绍时说出是肇庆人,采风团长谢望新同志忙对我说,你这个云浮人和她更是老乡了,好好聊一聊。小邓1.6米左右身高,身材瘦削,活脱脱一个广东姑娘小巧玲珑的模样。
听说小邓祖籍肇庆,云浮与肇庆以前曾经是同一管辖的地区,是老乡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小邓很热情,立即邀我同坐在一张桌旁。她告诉我,她的父亲是1955年支边到新疆来的,现在已经退休了。我问她有没有回过肇庆的老家,她回答,很想去,只听说老家肇庆是个很美的城市,但没机会。没机会,我听出很大的原因是经济问题。她告诉我在新疆工作工资不高,一般干部每月还是几百元的水平,从地处南疆的库尔勒到广东,要先到乌鲁木齐,坐火车到河南郑州再转京广线火车,回来一折腾,没有三千多元是应付不了的。如果全家三四个人回去,万多元对于他们来说可是个天文数字了。
这时,库尔勒文联的同志给我们送来两杯酒,小邓立即拿起酒杯,说,她平时极少极少喝酒,今天难得有机会碰到万里之外的老乡,这一杯怎么也要干。干!她豪爽地先一饮而尽,空杯倒悬,我自然也一干而空。
9月9日
今天从库尔勒到库车,沿途经塔克拉玛干沙漠,行程约800公里,10个小时。
由于今天走的路程较长,天未亮吃完早餐就出发了。走的是314国道,路况很好,沥青路面。但离开库尔勒不久,即进入了荒凉的戈壁。这些戈壁属于砾质荒漠,又称冲积戈壁。由于沿途都是荒漠戈壁,水源奇缺,公路两旁几乎见不到村落,所以中餐也只能吃馕和八宝粥。
下午,到了轮台,这是穿越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公路的起点,我们要到库车,不走沙漠公路的,但为了见识大沙漠,决定沿沙漠公路深入沙漠腹地走100多公里,越过塔里木河观赏沙漠的情况。再回转轮台,沿314国道继续南进。
据说这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公路是于1993年3月动工,1995年9月竣工,施工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程566公里,是世界最长的沙漠公路。
塔克拉玛干沙漠,维吾尔语为进去出不来的意思,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沙漠里沙丘高大,形态复杂,流动沙丘占85%以上,还具有各种特殊形态沙丘,如金字塔沙丘、穹状沙丘、鱼鳞状沙丘等。进入到沙漠深处后,司机艾尼把车停下,让我们走进附近的沙漠里,拍照留念,并约定20分钟后集中。我踩着松软的黄沙,爬上一座较高的沙丘,极目远眺一望无际浩瀚的沙海,一片寂寥,但对于南方的我们却是神秘的惊奇。20分钟后,我们双鞋灌满了沙,在柔软的沙漠里回来了,一清点,还差《羊城晚报》女高级编辑胡区区,四下探寻,还不见她的踪影。会不会迷路了?在这荒漠中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迷了路,可是大事件,打手机,大漠深处,根本没有信号。众人慌忙四处寻找,寻找未果,我们更慌了。惊慌中,她却突然间从一沙丘顶上出现了。原来她一路只顾拍照,连集中的时间也忘记了。
汽车开过了塔里木河。这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河,河水浑浊,与黄河水无异。干流长约1000公里,如果加上上源支流叶尔河,全长2437公里。“塔里木”一词,在古突厥语中,意为“注入湖泊、沙漠的河水”。塔里木河最终消失在南疆的铁干里克附近。
汽车回到轮台后,继续南进,不久,见到了公路处一大片枯毁的原始胡杨林。停了车,稍作休息,我们纷纷进入胡杨林子里,仔细察看这些枯萎的林木。胡杨有三千年的寿命之说: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胡杨是新疆古老而珍奇的树种之一,在植物学上属于杨柳科杨属。它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故而能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成年胡杨树树高10多米,树干粗大,得数人合抱。我们此时所见枯毁的胡杨,群立于野荒阗寂的荒漠地带,给人以古劲、奇特的印象。
到达库车天已黑,由于明天继续南行阿克苏,所以匆匆用过晚餐即回了酒店休息。
9月10日
库车到阿克苏近400公里,行程不算远,但不走314国道,离开城区后,向右拐上了跨越天山余脉的公路,这里公路两旁皆是雅丹地貌,褐紫色的山山岭岭,经过千年百年风霜雨雪的扫打侵蚀,活像獠牙裂嘴的怪魔,不见一根青草一棵树木,一阵冷风吹过,飘荡着呼呼的怪叫。公路就从这陡峭的山峰腰间穿过,一边是深渊,另一边紧贴几乎是垂直的峭壁,褐紫色的岩层万一塌方滑坡,完全可以把公路覆盖掩埋。这样恐怖的地方,却也有值得观赏之处,那就是火红壮观的山脉,赤沙山。据说火红色的赤沙山,是古火山喷积形成,但其规模之大,确是罕见。火红色的山脉犹如一条火龙活跃在群山峻岭之中,格外引人注目。
这次我们不走国道,特定绕过天山余脉,到拜城附近参观龟兹石窟艺术的克孜尔千佛洞。它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第二个敦煌莫高窟”。但其历史又比莫高窟久远,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背倚明屋塔格山,南临木扎尔特河和雀尔达格山,山抱水绕,林木葱郁,浑然一体。
克孜尔千佛洞约始建于3—4世纪,盛期在6—7世纪,8世纪末吐蕃占据龟兹后可能逐步废弃。这座千佛洞建在半山腰,已有编号236个窟,目前窟形尚完整的有135个。千佛洞里一幅幅绚丽的壁画都是龟兹画家的力作,不仅画面构图新颖,富有图案装饰性,而且人物形象多用铁线勾勒与色彩晕染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有的并先用硬笔刻画出人体主要部位,然后再描线敷色,所绘人物均极写实传神并有立体感。千佛洞特殊窟形、壁画题材和艺术风格,代表了龟兹民族文化艺术水准和民族文化特色。
但由于年代久远,自然环境气候的影响,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我们参观时,很多壁画的颜色褪脱模糊,剥落,特别是人为的破坏,最严重的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千佛洞作为封建糟粕不少壁画被铲掉、涂鸦、破坏,至今相当一部分未能恢复原貌。
阿克苏地区行政公署驻在阿克苏市,所属的库车县,汉唐时为龟兹国。我们到达阿克苏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驻地文联设便宴接待了我们。刚巧新疆一著名诗人也到阿克苏体验生活,参加了便宴,餐后与我们一道进行了创作交流。
9月11日、12日
今天的行程是从阿克苏到喀什,全程近600公里,约需走8小时。
我们重新走在314国道上,路况很好,一直都是平坦的沥青路。公路是沿着塔里木盆地的边缘修建的,一边是广阔深远的塔里木盆地,一边是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交汇处的帕米尔高原。
中午来到一个叫三岔口的地方,也是几条公路的交汇点,所以比较热闹,有10多间饭馆、加油站、修理站。停满几十辆汽车,还有一批拖着大包小包携儿带女转场的牧民。我们在这里吃中餐。在等待吃饭的时候,很多团友都围着那帮转场的维族牧民的一对约7—8岁的儿童玩,有的和他们说话,有的拍照。省文学院副院长邱超祥老师则拿着相机四处拍着有维族风格的远山近景,一会儿后他有点慌张地回来,告诉我们他的手机不见了。说刚下车时还打了个电话,顺手放在身前马褂的口袋里,身旁的一团友忙问他手机号码,拨打起来,看能不能手机响起知道丢失在什么地方,但手机的回答却是“对不起,您拨打的用户已经关机”。不用说,他的手机肯定被扒手偷了。
众人问邱老师,记不记得在什么地方有人靠近过他,邱老师茫然,说,根本没有什么印象。也就无可奈何了,人生地不熟,被偷走了一部手机如何能追寻?
到达喀什已经是日落傍晚时分。
哈什地区行政公署驻喀什市,汉代称疏勒国。清末至民国年间相继设立喀什噶尔道,第三行政区和喀什专署。在新疆有句话说:不到喀什就不算到过新疆。“喀什”维吾尔语意为绿色的琉璃瓦屋。这里是中原文化与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的荟萃之地。它的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喀什地区大部分人是维吾尔族,还有的是回族、汉族、塔吉克族等。
12日早餐后,市区参观。
首先参观的是老城区的一条手工艺品的街道。这里还保留着维吾尔族淳朴的生活方式,打制铜器的作坊,马头琴、刀具的工艺制品,团友中不少人都十分感兴趣,我走进一间打制铜器的小作坊里,一个十三四岁的维族儿童正在专心致志地敲打着一个铜水壶。见到我进去,看出我不是买东西,而是一个旅游者,抬头友善地朝我笑了笑,又认真敲打起铜壶。我见他淳朴可爱,提出想和他照张相,他点了点头,立即摆好姿势,眼望着相机,任由拍照,照毕我给了他二十元钱,他笑了笑,也不推辞收下了。一直站在旁边的导游小马告诉我,他拿到了钱,很高兴的。
参观完老城区,即去游览艾提尕尔清真寺。位于喀什市中心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中亚地区最有名的伊斯兰教清真寺,总面积约1.68万平方米。由礼拜堂、教经堂、门楼和其他一些附属建筑物组成。寺的大门楼高约12米,它的两边各竖有一个18米高的尖塔,塔顶端各有一个召唤楼,楼顶端立有一弯象征伊斯兰的新月。一进大寺两侧圆形拱门,便看见院内广植的花草树木,顺着用砖铺成的小道往前走,便来到礼拜寺。进入礼拜寺,我们都遵照伊斯兰的规定,脱了鞋赤足进去。
其实礼拜寺并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空荡荡的,地面摆放着一张张毯子,平时供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们进行宗教活动的。我们赤足站在柔软的毯子上,似乎也有一种庄重的严肃。
下午,到了离城区5公里的阿帕霍加墓(也称香妃墓)参观。
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式的古老的陵墓建筑。该墓建于公元1640年,最早名称叫“玉素甫霍加麻扎尔”(“麻扎尔”是陵墓的意思)。玉素甫霍加是明末清初从中亚来喀什传播依禅派教义的传教士,他死后,便葬在这里,前后一共埋有72人。其中,乾隆皇帝的香妃也埋在这里。据说清乾隆皇帝当政时,纳了一名从新疆喀什进贡进京的叫阿帕霍加和卓的维吾尔族女子为妃子,因为她的身上有一种奇特的花香,深得乾隆喜爱,所以赐名香妃。香妃死后,赐葬回故乡与祖先同葬在一起,因而阿帕霍加墓又称香妃墓。
晚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文联设便宴招待。师宣传部长兼文联主席是个女的,亲自作陪,并将师文工团调来联欢。
宴席设在一个葡萄园里,在挂满一串串已成熟的葡萄棚架下摆着一长溜的餐桌,餐桌铺着色彩斑斓的绣花餐布,富有新疆风味的烤羊肉、烤羊串、酸奶、抓饭……水果有葡萄、无花果、香梨、哈密瓜……应有尽有。喝的酒除了红酒,还有新疆猛烈的高度酒伊力特,60度的一沾喉就烤喉如火。吃饱喝足便与文工团的演员联欢。我们每一个几乎都被文工团的演员们拉着狂欢跳起新疆民族舞……夜深了还意犹未尽,要不是明天一早赶往和田,玩个通宵也有可能。
9月13日、14日
喀什到南疆的和田约550公里,沿昆仑山与塔里木盆地边缘接壤315国道行驶,路况很好,中途在英吉沙县停留了一下,参观了新疆“四大名刀”之一的英吉沙工艺小刀陈列馆。新疆“四大名刀”即伊犁沙木萨克折刀、英吉沙工艺小刀、焉耆陈正套刀和莎车买买提折刀。其中英吉沙小刀以其精美的造型,秀丽的纹饰和锋利刃口著称。价钱也不贵,普通的小刀20多元,造型特别华丽的才100多元。团友中不少人都买了以作纪念。
车行了约9个小时,日落前才到达和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文联设便宴接待我们。
宴席设在一个大厅里,我们十六位团友与文联的同志,一共20多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边。我从来没坐过这么大的餐桌,30人也足可坐得下。
和田在汉唐时属于阗国,为安西重镇。
和田以生产美玉名扬天下,和田的玉石犹以羊脂玉为最佳,色泽犹如羊的肉脂油润纯美,可以说是中国玉石中的极品。历代进贡皇帝的新疆玉石,多取自和田的羊脂玉。1999年,中国宝石、玉石协会推荐和田玉石参选国石。
第二天,我们在和田游览的第一站就是参观玉石街,和田文联特意安排了一个在市博物馆已退休了的研究玉石经验丰富的老馆长陪同我们参观,我们购买和田玉时,纷纷找他鉴定,希望能够买到价廉又珍美的和田玉。
午餐后,我们到市郊参观核桃王树。核桃树簇拥在一座葡萄园深处,据说已有700多年的树龄。树高16.7米,树干周径6.6米,5人双手相连才能抱尽,我们观看时不是采摘核桃时节。管理人员说,该核桃树一年可产6000多个核桃,按照结果的数量和树龄,说它是核桃王树也一点不为过。
参观完核桃王树后,时间是下午三点多,傍晚七点多才乘机飞回乌鲁木齐。这中间还有4个多小时,众人都提议,这10多天来一直马不停蹄走了几千公里,希望趁这个空隙找间旅店每人开个钟点房休息一下,到上机前吃晚餐才起床,但找了好几家旅店,说都没有开钟点房的习惯,要么一开房就要算1天的价钱,睡几小时算半天房租也不行,说没有这样的惯例。宁愿有大把空房空着也不做这样的生意。导游小马无奈地对我们说,这可能就是新疆的经营方式与南方广东的差异,没有办法,我们只好回到昨晚下榻的酒店大堂里随便找个角落闭目养神了。好不容易挨到了5点多钟,到餐厅用餐。然后到机场,将乘坐和田到乌鲁木齐的晚班机飞回乌市,导游小马与司机艾尼则驾车沿沙漠公路回乌市。
临上机前,我们对近10多天来一直为我们热心服务的导游小马和司机艾尼表示感谢。走了几千公里,我们乘坐的车一直畅畅顺顺,几乎连爆轮胎的小事故也没出现过。无论是走在茫茫的大草原里,还是千里荒凉的戈壁中,我们的车子始终一往无前。这应该归功于司机艾尼良好的驾驶技术和对车子的细心养护。
和田至乌市1500多公里,飞机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到乌市还没天黑呢。
9月15日
今天的行程是从乌市到吐鲁番,全程200多公里,不用3个小时。
吐鲁番有火洲之称,气温相对于新疆其他地方更热。
我们首先参观了离市区40公里的高昌故城。高昌故城位于市区东面的木头沟三角地段。据资料介绍,高昌故城建于公元前1世纪,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是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我们登高展望,全城略呈正方形,高耸的城墙气势宏伟,深陷的护城河轮廓犹存。故城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
我们每人花了30元坐着马车沿着尘土飞扬的路,走了近15分钟才到达故城中心地段的宫城内。宫城还留存下许多夯土筑成的殿基,可以看出这是一座有高达四层的宫殿建设。
午餐后,参观葡萄沟。
吐鲁番的葡萄不单在新疆而且全国出名。以品种多质优味清甜闻名遐迩。这时夏末秋初,正是葡萄大熟时节。我们特意来到一农家的葡萄园里,主人家热情地为我们捧出各种各样的葡萄、葡萄干,让我们一一品尝。我们还特意参观了农家晾制葡萄干的“荫房”(维吾尔语称“琼结”)。这是新疆维族果农晾制葡萄干的独创之处。他们在葡萄园里的高坡地方砌起荫房,墙壁镂成格格棱棱的通风孔,将一穗穗葡萄悬挂在木齿上,让四周的热风对流吹烘,这样经三四十天后,就可制成色泽鲜美、颗粒丰满、肉软清甜的葡萄干。我们做客的这个农家葡萄园,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新鲜的葡萄干,不过每市斤要十多二十元,有些所谓优质的要30多元1斤。但过后我们来到葡萄一条街,几百米长的街两旁摆满各式各样的葡萄干,每市斤不过5元至6元,最贵的不过10多元。
离开葡萄沟后,参观了坎儿井博物馆。坎儿井被誉为吐鲁番人民生命之泉,是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可与长城、运河相媲美。吐鲁番干旱酷热,蒸发量大。吐鲁番大漠底下深处,沙砾石由黏土或钙质胶结,质地坚实,坎儿井挖好后不易坍塌。坎儿井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水池)组成,坎儿井的深度一般在10—20米,有的地势高有30—70米深。吐鲁番现存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兴建的。今天,吐鲁番虽然已新修了很多大渠、水库,但是坎儿井仍然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它特殊的作用。
9月16日
早餐后从吐鲁番返回乌鲁木齐。下午,采风团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作家协会举行座谈。由于第二天(17日)我们还将要到此次新疆采风最后一站石河子参观,后天从石河子回乌市后,下午搭乘飞机回广州,结束这次采风活动了,时间安排的原因,座谈会只好提前举行。座谈会上,兵团文联副主席李光武、作协主席丰收等文艺界人士出席座谈会。座谈会双方着重介绍了各自地区文学创作、作家管理体制方面改革的做法和经验。谈到这次新疆采风的体会时,广东作家采风团团长、广东作协专职副主席谢望新说,中国有一个地区让他有第二、第三次重返欲望的,那就是新疆。新疆之行,收获了美丽,收获了友情,收获了想象创造的无限性,对他的人生与文学经历都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天地连成一线的辽阔新疆,你会感到生命的渺小,你也会懂得享受生命的阳光雨露。你又会感到生命的极其博大,你也就会愈加珍惜生命、爱和创造。西部新疆,真是一个可以产生伟大情思空间的土地,可以盛产生命和爱情神话与童话的地方。上苍很恩宠,赐予新疆一个极其具有诗意性的珍贵自然和人文博物馆。
晚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作协安排了送行晚宴,宾主酒酣而散。
9月17日
从乌市到石河子150公里,都是平坦的公路,不用2小时就到了。
石河子市南倚雄伟的天山,北临广袤的准噶尔盆地。据说,现在的市中心,过去是一条光赤赤的卵石沟,宛如流淌着石头的河,因而取了这个憨厚、淳朴的名字。
50多年前,即195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支部队,开进了这片苇湖、荒滩、沼泽密布的荒野,成为兵团的重点垦区之一。
创业伊始,艰难倍尝,睡地窝子,吃窝窝头。夏秋之夜,蚊雷贯耳,一伸手可抓住几只大蚊子。几十年来,成万军垦战士就是凭着双手和一颗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在万古荒原上造出一座英姿飒爽的新城。在石河子市委楼前,我们虔诚地观赏过的一尊“军垦第一犁”的铜像,就是石河子创业史真实的写照。今天的石河子面积46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4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这里居住着来自包括台湾省在内全国省、市,从老红军到新战士,从老疆到上海、武汉、天津的知青有32个民族的人。
我们到达石河子后,首先参观的是军垦博物馆。有图片,有实物。图片里留影下的是怎样战天斗地的真实写照。抚摸着当年创业时立下伟大功劳的那些锈迹斑斑的拖拉机、牛车,无不对当年创业的艰辛而感慨。
接着参观了市北边林带旁耸立着一座巍峨的纪念碑。这是石河子总场职工为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而建的。1965年7月5日,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出国访问归来时,专程来到石河子总场视察。这座纪念碑的现址,就是当年周总理亲切接见农场干部职工和上海支边青年的地方。
我们还参观了艾青诗歌馆。艾青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被下放到新疆石河子“深入生活”,但诗人没有消沉,反被军垦战士顽强的意志所感染,深深地爱上了祖国边陲这座新兴的城市,他称石河子为“年轻的城”,并作诗:
我到过许多地方
数这个城市最年轻
它是这样漂亮
令人一见倾心
不是瀚海蜃楼
不是蓬莱仙境
它的一草一木
都由血汗凝成
诗人的称赞,就是最好的评价。
晚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文联、《绿风》诗刊为我们举行接风宴会。
9月18日
早餐后乘车返回乌市,到国际大巴扎购物,大巴扎维吾语即大集市的意思,也可说是购物中心。乌市大巴扎地方大购物人多,新疆的特色产品琳琅满目,且价钱也便宜,比如葡萄干普通的仅7元8元1斤,优质无核的,也仅10元1斤。还有新疆毛织品,如披巾、毛衣,也是,价廉质优,我们的团友,都满载而归,谁都想带一点万里之遥的新疆特产回家送赠亲友。
下午,乘车到机场,兵团文联的领导,西域旅行社的经理,还有前一段为我们服务的导游小马,也都在机场为我们送行,兵团文联、作协,给每位团友都赠送了一只精美的富有新疆特色的黄铜雕花花瓶,以作纪念。
飞机起飞了。新疆,我还会再来。
李加宁
李加宁,男,1958年生,云浮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任云浮市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当过知青、工人,亦有从政从商的经历,唯有文学可以伴随一个人走完完整的人生。出版有长篇小说《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