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路,人们自然会想起平展宽阔的公路,火车奔驰的铁路,轮船航行的水路,崎岖凹凸的山路。不是的。这里追述的是空军侦察航空兵某团用国产超音速侦察机,成功地进行超低空飞行,为空军侦察强击、歼击机闯出的一条训练新路。
不能老走这条路
事情起始于云南前线。当时,这个团奉命去云南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一次,前线指挥所给这个团下达了一道侦察敌十四交通要道的战斗预备命令。他们根据越南边境山高、林密、谷深、洞多的复杂地形,制定了一个避敌雷达的单、双机超低空隐蔽航行、超低空大速度照相侦察的行动预案。方案出来了,可是大家的心里也敲起了“小鼓”:过去部队在训练和执行任务中,都是采用高、中空,现在要飞超低空,能行吗?万一上级命令出航,怎么完成任务?
新的课题,严肃地摆在这个团党委面前,促使他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战斗样式和作战对象的变化,侦察机的战术训练,必须由高、中空转入超低空,否则,就不可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从前线回来后,团里有的领导就提出组织部队进行超低空训练。
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人们常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话一点不假。
当进行超低空训练的问题提出后,就像油锅里撒了一把盐,引起了上上下下的议论。有的说:“想在山沟里飞超低空,那是墙上挂布帘——没门。”有的说:“人家条件好的部队都没有搞,咱们还想窝窝头翻个——显大眼?”还有的说:“飞超低空,精神可嘉,就是办不到。”更多的则是担心飞超低空我国没有先例,条令、大纲没有论述,操典教材没有数据,外军经验无法借鉴,而雷达、无线电又处于“耳聋眼瞎”的状态,怕捅出娄子,吃不了兜着走。
训练改革要不要搞?现有装备,场地能不能飞超低空?主意难拿,决心难下。就在这时,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像一阵强劲的东风,吹到这个团。团党委用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观点,组织党委成员,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讨论中,大家对这样几个问题作了认真的探讨:一是条令、大纲上没有的,我们能不能闯?二是没有现成经验能不能自己摸?三是歼六飞机的性能是不是只适宜高中空?探讨的结果是,大家统一了这样几点认识:一、进行超低空战术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必经之路。战争没有固定的样式,训练内容也就必须随之改变,谁能不断使自己的训练适应发展、变化着的战争的情况,谁就能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二、既然是改革,就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就意味着要担当风险。三、失败为成功之母,即使是改革训练遇到挫折,走些弯路,能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是非常宝贵的。四、真正的求知是实践,歼六能不能飞超低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实,不经过实践,我们就无法认识它的最佳性能。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最后团党委决定:为了战时打胜仗,大胆实践,勇敢探索,闯出一条自己的路。
“旧鞋”也要走新路
当训练改革即将铺开的时候,部分同志产生了害怕、畏难情绪:歼六是50年代的产品,超低空是80年代的训练科目,能行吗?要飞超低空,就得有新机种,用歼六去飞,非出事不可,个别同志甚至想打退堂鼓。面对这些思想反应,这个团党委感到:武器陈旧固然会给保证安全带来影响,但改革训练关系到未来战争的成败,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动摇改革训练的决心。正在这个团蹲点的军区空军司令部吴副参谋长很赞同团党委的意见。一天,他把飞行员找到一块,给大家讲起了中外战争史上用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的许多动人的战例,尔后,这位领导把话题一转,讲了这样几段话:
“从武器装备上讲,我们还比较落后,这种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的改善。但如果我们能以积极的态度,处理好人和武器的关系,发扬我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优良传统,研究与挖掘我现有兵器的最大潜力,用我之长,击敌之短,那么是能够找出相应的对策对付现代战争的。”
“改革训练,是新的情况对我军战斗力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军事训练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适应这个要求。虽然我军的武器装备没有多大变化,但现行训练也有不适应现有装备的情况。拿有的部队进行以歼代强的训练来说,以前没有搞过,经过飞行实践,已获得了相当的成功。这就是说,我们穿着‘旧鞋’同样能够踩出新路来。”
“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统一,我们搞超低空训练,从现时情况看,要比四平八稳地飞高、中空多担风险,但如果只是避难就易保安全,战斗力是提高不了的。”说到这里,吴副参谋长给大家回忆了这样一个事例:1978年3月的一天,这个团的6架飞机同时上了天,突然一块乌云压到200米的低空,覆盖着机场跑道。这几架飞机在天上转了好几圈,直到最后才歪歪扭扭落地,差点发生严重事故。后来,这个团加强了低气象和夜航的训练,提高了飞行员低空驾驶技术。一天,他们9架飞机正在天空进行侦察训练,不一会儿,一块乌云一下压到180米以下的低空,可是这9架飞机都很顺利地着陆了。讲完这个事例,吴副参谋长接着说:“保证安全与改革训练是矛盾着的统一,只有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训练,一旦打起仗来,祖国和人民的安全才会有更可靠的保证。”
一席循循善诱、充满哲理的话语,说得大家心里豁亮。原来对超低空训练动摇过的同志说:“怕噎吃不饱肚,怕水当不了渔夫,怕出事打不开训练门路,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要为祖国、为‘四化’闯开一条安全路。”
险路变通途
超低空训练,飞机要在几十米的高度,以每小时1000多公里的速度,作七八十度的大坡度盘旋,拉6个负荷,而且是在峰峦重叠的崇山峻岭中起伏飞行,只要拉杆动作迟缓零点几秒,顷刻间就会机毁人亡。对此,一些同志产生了恐惧心理,不太敢飞。针对这一情况,这个团党委从既要保证安全又要改革训练的指导思想出发,认真分析了改革训练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不利因素主要有高度低,飞行员来不及处理意外情况,加之雷达看不到,无线电听不到,失去对空指挥。有利因素:一、全团飞行员都飞完了三提纲,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二、组织工作周密,飞机维护认真,对所飞空城进行了严密的侦察,熟悉本机场地形;三、由于超低空高度低,飞行员操作时自然会产生宁高勿低的心理状态,注意、观察力也会比高、中空更加集中,从这一点来讲,不利因素就变成了有利因素。为了使大家消除顾虑,增强信心,团主要领导和上级训练处的同志,一马当先,第一个用教练机上天试飞,紧接着,其他一些领导同志相继作了试飞实践。
在领导干部的带动下,飞行员们个个争先恐后抢着飞。大家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越飞越想飞,越飞技术越精。这里请大家看看他们的一组飞行高度表吧:
第一个飞行日,500米;
第二个飞行日,300米;
第三个飞行日,200米;
第四个飞行日,100米;
第五个飞行日,50米;
第六个飞行日,35米;
第七个飞行日,30米;
第八个飞行日,20米。
有一次,几个同志在机场跑道上空作了30米盘旋、10米通场的表演。他们说:“飞几千米的高空时,掉几十米的高度是常有的事,可是,飞超低空却像在柏油马路上推板车——又平又稳。想不到我们国产的侦察机有这样的性能。”
这个团超低空训练的成功,得到军委空军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指出:“这是一个新的突破,为航空兵适应未来反侵略战争进行战术训练打开了一条新的渠道,不仅侦察部队要推广,强击和歼击机部队也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