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敬:旧时每日早晚以三炷香(早上加一碗饭)向天地、祖宗敬奉。
求雨:旧时,久旱不雨,农民群众戴柳条圈,穿草鞋,扛菩萨,在田塍、街道上游行。有时搭台设坛,要求县官长跪祈求龙王下雨。
巫医:旧时,病家延巫迎神,燃香跪拜,占方治病。
喊魂:旧时,老年妇女手执燃烟杆把,到村前村尾大叫:“某某某归来哟!”给病人“招魂”。
扛轿子:旧时,请道士给病人驱邪,命两人抬小木轿,轿内置一小菩萨,一人走前鸣锣开道,走遍街巷村落,给病人“捎魂”。
藏禁:旧时,请术士给小孩设坛,拜奶娘菩萨,还要给婴儿取乳名为“陈林保”、“李宗保”、“林生保”之类,祈求陈、李、林三奶娘保佑。
度亡:旧时,居丧者,有召僧育经,给亡者超度。
打醮:旧时,请道士设坛,祷告神灵祈除民间灾难。
新年忌:大年初一,禁用针脚、剪刀、扫地、向外泼水等。否则,认为不吉利。
立夏忌:立夏日,禁坐门槛,谓坐则一夏多困惫欲眠,妨碍工作劳动。
分龙忌:夏至后逢辰日,谓之“分龙”,民间禁止晒衣物、洗便桶,以尊龙神,祈年谷丰稔。
妇女晒衣忌:禁止摊晒妇女衣服(特别是裤子)在当众之处,谓男人从其下走过会“时运不济”。
娘家忌:已出嫁的女儿,禁在娘家过年、接春、分娩。女儿与女婿去娘家做客不能同宿一床。
门槛忌:旧时说用刀、斧斫门槛者,会生“兔唇”。
玩火忌:认为小孩白天玩了火,夜间会尿床。
掉饭忌:认为把饭粒掉在地上,或用脚踩了,会遭雷打。
泼油忌:俗云:“泼了油,穷到头;泼了酒,越加有。”民间最忌把油泼掉。
雀叫忌:有闻“屎雀”叫声者,习惯“呸”一声,以示排除“不祥”之兆。
喷嚏忌:偶尔打喷嚏,就说有人在背地里议论自己。
日常语忌:如猪舌(永丰谐音“折”,即“亏本”)要叫“赚子”或“利子”;猪耳称“顺风”,忌言“吃耳朵”;死了人要说“老了人”;煎好的中药称“好茶”;酒菜吃完不可说“吃完”,要说“吃圆”以图吉利;船家称伞(谐音为“散”)为“聚富”,称“陈”(谐音“沉”)姓为“耳东”,称筷子为“篙子”。
其他如出门忌、打灶忌、理发忌等,不胜枚举。民间每逢过年、过节、初一、十五总要说吉利话,过年还得贴上“孩童言语,百无禁忌”字样。
上述各种迷信陋习和禁忌,今大多已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