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桥
不为人熟知,历史偏为你留有浓重一笔。你是打响第一次反“围剿”第一枪的地方。
“一反”胜利,战果显赫,长枪、大炮、无线电铺满毛家坪,战俘数千员,生擒国民党主力师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
张辉瓒,谓谁也?蒋介石手下一名爱将,是被红军所俘的首位国民党中将。此番完胜,群情振奋,毛泽东诗意大兴,狂书《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一首。此役胜,挫敌锐,振民心,实乃不言不书难平心潮之沸。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这首词,醒目地镶嵌于一块红旗形状的石碑之上,静守于小别桥一侧。触石碑,沁凉,可人们却摸到血液汩汩而流的脉动,沸腾不息。
莺歌燕舞,裙裾飞扬,热闹嘈杂的背后你依然沉静,沉静得如同小别桥上悄然生长的杂草,任其此长彼消,渐掩旧日模样,听凭人们猜想当年打响第一枪时的雄壮。你就像个隐者,名利在前,气定神闲。遇荣辱当闲庭信步,视名利为清风一缕,颇有唐朝白居易“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之风范与气度。如若没有你惊险智慧的第一枪,何来龙冈战斗完胜的延续,又何来百战之冠的赞誉?评功论赏,历史不会忘记,载入史册,留与后人细细品味。
黄竹岭
海拔430米,一个并不是很高的高度。
然而路况陡峭湿滑,坑洼起伏。想当年红军们缺衣少食,徒步行军,负枪荷弹,还得时刻处于戒备状态准备与敌周旋呢。如此艰难困苦,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着他们呢?
黄竹岭指挥所坐落于430米高的一座山巅之上,为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龙冈战斗指挥所旧址。1930年12月30日凌晨,红三军、红四军、红十军、红三军团奉命向龙冈方面移动,毛泽东、朱德和总部参谋处长郭化若等来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斗。
这里原本是一处驿站,有温姓老板在此开了一家茶馆,卖些茶、饭、果子等,给路人以方便。如今屋貌如昔,一个大厅,两间小室,只是地面更为平整,台廓也更为牢固了,修旧如旧,简约而古朴。这也是一条通往龙冈的必经之路,毛泽东、朱德、古柏他们当年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完胜。立于室,观其屋,忽而眼前依稀闪现一幕幕画面,或挑担或歇脚或喝茶或谈笑的过往群众,还有红军们忙于备战的身影,虽然忙碌,却一脸笑意,一脸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乐观。
山巅之上,临风俯瞰,满目青翠,众山皆小。风微起,林频探,仿若当年千军万马,追随朱毛投身革命。坚硬的岩石浸透了他们的忠诚,烂漫的山花仿佛是用他们的热血浇灌的。
万寿宫
一座老宅,底蕴深厚,历史与伟业怀抱一室。
万寿宫,江西省级保护单位,亦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始建于清代中期,现存民国时期重修建筑,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中间为“四水归堂”式天井,两边有回廊相连。1930年12月29日晚,毛泽东、朱德在此召开了军以上干部紧急会议,并发布了《攻击进攻龙冈之敌张辉瓒师的命令》。
万寿宫建筑风格独特,内部结构与常规相反,貌似一个大看台,却建在进门的同一侧,不似平日所见在进门的正对面。共两层,一层为土层铺垫,二层为木制楼板。二层布展数十幅,丰功伟绩浓缩为一室,惊叹的同时,被毛泽东一道睿智犀利的眼光所深深折服。正是他的睿智,正是他的独到,才有了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才有了中国最终的解放!
按捺澎湃,细听鞋跟与楼板相遇时发出“咚咚”的声音,笑看飞入寻常人家的燕雀们立于梁柱秀呢喃,一幅和谐的绝美画卷正缓缓地向人们展开……
红色若非浓酽,怎会心房数扣?历史若非厚重,岂有今朝太平盛世?途经满塘绿荷,仿若看见风姿绰约的荷花仙子临风起舞,仿若看见笑剥白莲的孩童相互追打嬉闹,仿若看见荷农们手捧带泥莲藕的开心笑颜。不禁轻轻叹道:若非经年沉淀,何来如此丰硕的喷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