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在整理30多年前读大学时的课本,发现一张已经发黄的黑白照片,夹在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里。这张照片是选修新闻摄影的课外练习,相机是问红姐借来的柯尼卡,型号忘记了,拍摄地点是江西大学校园外的青山湖畔,公元黑白135胶卷,自己在寝室冲洗放大。虽说已经30多年,当时的冲洗条件与技术都很差,但照片还是清晰地记录了这样的影像:
黄昏的光影里,两个农民光着膀子,戴着斗笠,肩并肩,双手搭在横杆上,四只脚踩转着木轮,带动着一节一节的木链板,把水从青山湖里往水塘里抽引。湖岸边有杨柳与茅草,池塘的水面荡漾着涟漪。
这张照片,可以算是我第一张带有纪实意识的摄影习作,带有浓厚的田园气息和绘画感觉。
停下手中的活,倒上一壶普洱,在灯下追忆往事,岁月悠悠。21世纪开启之年,正是我们大学毕业20周年,女同学发起班庆活动,我从浙江舟山岛上先乘轮船过渡到宁波,再乘汽车到杭州换乘火车回江西,路上折腾了一整天,下半夜才到南昌。大家先是抱着浓厚的兴趣和各自的期待去参观母校旧址。我站在文科大楼原来挂校钟的位子,环顾四围,高楼林立,建筑群像一道一道的山体,把原本可以欣赏波光、船影的青山湖遮蔽得失去了往日的风采,那湖边的田园、村庄、池塘、树林,消失得无影无踪,那留存在我照片上的水车,或许早已经成为垃圾或烟尘。青山湖因为吸纳了太多太多的城市废水,那湖面上的波光再也折射不出清纯、透明的阳光,或荡漾出明月的清辉。很扫兴地下楼来,也不想多看母校内的拥挤与杂乱。在南昌工作的同学,经常回母校,看多了,没有感觉;而我大老远地跑回来,找不回想亲近的风景,便觉得有些遗憾和失落。
其实,城市的发展,在我看来是膨胀,是人心、物欲的膨胀。可悲的是,不仅是城市的周围,而且连远离城市的农村山村,工业文明和城市化浪潮的巨大能量正以超出想象的威力,抹杀着农耕文明,毫不留情地吞噬田园、河流、森林,吞噬着承载传统耕读文化的小桥流水人家和宗族祠堂,以及雕梁画栋上所宣讲的慈孝礼义。工业文明和城市化浪潮,不仅变本加厉地膨胀着人的私欲,扭曲着人的诚信、知足、安分的心性,更是破坏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与平衡。我30年前的摄影习作,竟然成了一个城市的记忆,成为城市化或者说城市膨胀以前的一个小小的佐证。但可以肯定地说,城市的博物馆绝对不会收藏我的照片,因为比我拍摄得好、拍摄得更具有历史价值和城市代表性的照片还有很多。
近几年,我先后在多个城市的民间、民俗馆里看到水车,看到它与农耕的铁犁、风车、独轮车摆放在一起,静静地等待着人们猎奇的目光,等待着也如我一样怀念它们的记忆。
2013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