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弋阳县志》记载,1941年3月3日至1942年7月间,日本鬼子先后两次大规模进犯县城,头一次竟然出动了27架飞机,把弋阳县城轰炸得尸陈街巷、房破屋损,大火久久不能熄灭;翌年7月,日军第十一军三十四师团岩永支队千余鬼子兵,在国民革命军的顽强阻击下,攻入县城,屠杀数百军民,烧毁房屋580余栋,犯下滔天罪行,真可谓罄竹难书。
我家在东街的房屋,也难逃劫难。爷爷目睹了这一切。劫难过后,他一病不起,回到许家山,就在奶娘家中逝世,埋葬在许家的后山上,那年他25岁,我父亲出生才5个月,还在襁褓中吃着奶水。
爷爷的奶娘很是悲伤,看着5个月的洪家血脉,就把我父亲当自己的亲孙子一样痛爱。一个农村普通的妇女就这样肩负起了母性最伟大、最崇高的使命。所以我父亲从小长大,只有这个许家山的奶奶是最亲的人,只有在奶娘奶奶家里,才感到了慈母的温暖。
我父亲19岁与小他一岁的我母亲结婚,第二年生下了我。我从小跟着父亲去许家山,去给奶娘老奶奶拜年;读书后,学校放假,要么被送到下放在箭竹乡移坡山村参加劳动改造的外公外婆家,要么被送到许家山去小住几天。奶娘老奶奶去世后,清明节扫墓,要带很多的香火、纸钱和鞭炮,要先扫了奶娘老奶奶的墓再去扫爷爷的墓,打草皮要打一上午,才能把两座被雨水侵蚀的坟头堆好,把四周的杂草、灌木清理掉,使墓地保持着应有的尊严。
我没有见过爷爷,但他的奶娘我见过,我记事时,奶娘老奶奶已经70多岁了,个子很小,头上总是戴着黑色的平绒帽子,那帽子是我母亲买的,每次给她换新帽子新衣服时,她总是要对邻居老太太们说:“街上毛崽的媳妇真亲啊!”我对她的那双脚和床前放得整整齐齐的布鞋,总是很好奇,那是一双只有小馒头大小的脚,穿着与我两岁的妹妹一样小的袜子,而那双布鞋有点精致,手工纳的布底,黑色布面子上绣着几朵叫不出名字的小花,穿着这样的鞋出不了远门,也下不了地干农活,只能在家门前、在灶台前帮助做些家务,守着家抚养儿孙。
许家山是个很小的自然村,村前隔着几百亩水田就是一条河,名叫葛溪,发源于弋阳与横峰两县交界处的葛源山中。从许家山村去葛溪人民公社,要过河,桥是5拱的长石板桥,并不高,上半年的洪水常把桥淹没。村的后山是黄泥岗,长满着松树、竹林、果树,最高的树是樟树;靠近河岸的水田和菜地,很肥沃,夏天农作物总是郁郁葱葱的。奶娘老奶奶家的几间瓦房就掩映在树木丛中。我小时候很顽皮,最喜欢用弹弓打鸟。有一次,我悄悄地躲藏在竹林边的一棵桃树下面,等来一大群比麻雀还要小的小鸟,长着棕灰色的羽毛,眼睛十分机灵,它们站满了桃树枝,我竟然一弓石子打下3只小鸟。现在想起来,深感罪过啊。
奶娘奶奶的家门口有株上百年的柚子树,我一个人抱不拢树干,油光发亮的树叶把天遮住,上面长满着柚子,夏天是绿色,等到秋冬天长大了,长到比我的脑袋还大时,才会变金黄色。柚子树上也经常会有小鸟来歇息、打闹,但我从来不打柚子树上的小鸟,怕打着柚子。奶娘奶奶说了,这柚子是我和父亲最爱吃的东西,要看好,等秋天过完霜冻后再摘,那时的柚子又甜又香,让她自己的儿孙送一箩筐进城,让街上毛崽家吃到过年。
许家山奶娘奶奶家的柚子,个大皮也厚,用大菜刀破四划,憋足气使劲掰开,红得透明的瓤饱满沉重,送到口中,甜蜜的水分带着香,馨香四溢,沁人肺腑,好不甜美。没等到过年,藏在床底下的柚子就被我吃完了。等到春节时去许家山拜年,奶娘老奶奶会从她的床底下摸出几个柚子来,嗫着已经没有牙的嘴巴说道:
“老奶奶给你藏着,就等你来啊!”
从许家山拜年回城的路上,我父亲总是提着许家叔叔打的大禾米粿,母亲手里拎着许家婶婶养的还没有阉割的小公鸡,而我怀里总是抱着个金黄色的大柚子。
最近几年的清明时节,如果我没有空闲回老家去,那就由我儿子去。儿子要坐10个多小时的汽车、火车,跑600多公里路回老家,要扫的墓很多,既有他自己外公的,也有他自己的老奶奶的,还有我外公外婆的,但再怎么多、怎么累,他都必定会去许家山,虽然那个小小的村庄并不是他童年的乐园,也没有他温暖的记忆。到了许家山,他会给老爷爷的墓、老爷爷奶娘的墓打上草皮、点上香烛、烧上纸钱、燃放鞭炮,跪地鞠躬,祭奠祖先。
有一次,儿子在爷爷、奶奶家过春节,儿子跟他爷爷聊天问起老家的往事:
“听老奶奶说,日本鬼子飞机轰炸弋阳县城时,老爷爷好像没把她的嫁妆救出来?”
“那时逃命都来不及啊!”
“爷爷,你几个月大就没有了爸爸,你是怎么长大的?”
“跟着你老奶奶苦大的。”
“你小时候最喜欢做什么?”
“读书!但我没有读完,家里穷,就去红石山打石头了。”
“听爸爸说,葛溪许家他爷爷的奶娘家,我应该叫老爷爷的奶娘家,门前有棵柚子树,树上的柚子又大又圆,你还记得吗?”
“记得啊,记得!那棵树在奶娘去世后,没几年也死了。”
爷孙俩的聊天在遗憾的语气中结束。
2013年3月12日,于舟山凫石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