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辉、比德、启良,是我童、少年时期街坊邻居里最好的伙伴。月辉的父亲是国营理发店的剃头师傅,比德的老爹是在家自主经营的铁匠师傅,启良的爸爸是集体皮革厂的鞋匠师傅,而我的父亲是建筑公司的电工师傅,都是手艺人,比邻而居,没有同行的竞争与是非,倒也平和友好,相安无事。不同的是,他们三家的母亲只做家务,而我妈妈是那条街上的裁缝师傅。所以小时候,有人叫我电工师傅家的崽,也有人喊我为裁缝师傅的儿子。
四个做手艺人家的孩子做了伙伴,有差异,才有吸引。四人中,月辉的胆子和他个子一样小,总是跟在我们P股后面玩,叫他当坏蛋他就只好很委屈地当坏蛋,成为我们游戏里的坏蛋角色;比德胆子和力气一样大,像他打铁的老爹,很多高难度的游戏、玩耍,都是他带的头,我们跟着他干;启良脑子最机灵,鬼点子多,做事有点像他爸爸手里的皮革,又光又亮;而我,胆子比月辉大点,力气比比德小点,点子没有启良的多,但比较厚道仗义,总是把自己家里好吃、好玩的东西拿出来与伙伴们分享。
那时在闹“文化大革命”,街上到处张贴着大字报,不时有游行队伍在摇旗呐喊,队伍前面还押着戴高帽子、挂牌子的人。城里的学校都关门停课了,我们没有了老师,也没有了书本。大人忙于一家人的生计,还要开批斗大会,学习毛主席语录,基本上没有时间管我们。我们想上哪玩就去哪,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有我们不能玩的,只有我们没有想到的。
我们四个人,当然还有其他邻居家的孩子,生活的空间、玩耍的舞台不是庙里就是水里,不是树林里就是田野里,不是街面上就是大桥上。反正不在家里,回家只是吃饭、睡觉,胡乱地做点作业,那时家里没有电视看,更没有电子游戏玩。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玩刀箭,经常从父亲的电工包里,取一把折柄的电工刀,躲在叠山书院里与伙伴们玩飞刀,先在古树上划个圆圈,再拉开几米在地上划条线,我们站在线外,一人飞一刀,轮换着飞,看谁飞得准,刀插得深。守庙的老人发现了,总是要骂骂咧咧地赶我们走,然后手摸着被刀刺伤的树身,十分难过。后来照着小人书《三国演义》里的图样,用毛竹做弓箭,在树上挂个草帽,看谁射得准。有一次,就我和月辉两个人,我说“月辉你站着,给我当靶子”,我向后退了大概5米,月辉穿着大棉袄,带着他爹的翻毛帽子,只露出半个脸,他开始不同意,背对着我,我说“你就像个棉花粽子,别怕,只瞄准你胸口”,等他慢慢地转过身来,我用竹片削成的箭就射了出去,只听月辉“啊!”了一声,就蹲下身子用双手捂住了脸。当时我大脑袋也蒙了,我明明是瞄着他胸口的,怎么就射偏到他脸上去了呢?我赶紧掰开月辉的手,只见细细的竹箭正中了他的右眼眉骨,要是再下来半公分,就完了。我轻轻地把箭拔了出来,幸好只伤到点皮肉。月辉很是委屈地说:“叫你不要射我,你就要射,我告你爸爸去!”
“别告别告,千万别让大人晓得,我买东西给你吃,给你赔。”这一吓,吓掉了胆子,还没等走到家,我就把亲手做的弓箭扔到信江河里去了,从此不玩刀、不玩箭。
有一年夏天,特别热,中午的阳光把信江河晒得雪白雪白,站在家门口的城墙上,眺望河中央的凫石礁,但见凫石上晒着一大片的鱼干。启良说,下河去,水里凉快,我就跟着他沿着凫石岩,把裤子脱光,一个猛子就钻进了河里。启良的水性最好,游得飞快,10来分钟,我们就游到了凫石礁,爬上礁石,身上滴落的水一下子被石头上的阳光吸干了,双脚像是踩在火烧的铁板上似的。礁石上晒的鱼有鲤鱼、鲫鱼和鳊鱼,差不多快干透了。启良不声不响地把半个身子放回到水中,探头探脑四下张望了一下,特别看了看南岸的河堤,对我说:“快下来,拿几条鱼,我们走。”
“这不是偷吗?”
“什么偷不偷的,不拿白不拿。”我跟着启良,也拿了5条鱼,一只手抱着鱼,一只手划水,连忙往凫石岩这边游。等我上了岸,还没有把裤子衣服穿好,启良已经抱着鱼往城墙上跑了,我手里原来抱着的5条鱼,只剩下了2条,其余的一定是没抱牢被水冲走了。眼睛看看对岸,没有渔民下河,也就是说没有被人发现。紧张的心理一时放松下来,但我不敢把鱼拿回家,只好把两条鱼藏进了岩石洞里。第二天,等我来找时,已经不见了踪影。
比德既是钓鱼的高手,又是打鸟的能手。他做的鱼竿又短又实用,还带着个小转盘,可以放出10多米的鱼丝来。他用的锡砣重量总是把鹅毛浮标刚好拉下水面,他挖的蚯蚓条条都是红色的,长短适中,钩子下去,还有半截子在扭动。那时,城墙下面的信江河面上总是停满着竹排,这些竹排是从铅山河口一带泛过来,到弋阳中转上火车皮。在竹排上钓鱼很是方便,就在家门口,爸爸妈妈看得见,特别放心。夏天的晚上,坐在竹排上,一边钓鱼,一边乘凉,十分惬意。满天的星光,银河的影子,倒映在清凉的信江河水里,点上一盏煤油灯,悠悠地照着竹排间的缝隙里,照着微微晃动的鹅毛浮子,静静地等待着也喜欢躲在竹排下乘凉的小鱼来觅食。要是有谁在小鱼即将咬钩的时刻,把竹排踩响了,那就要招来一片骂声。
比德家的屋檐下,总是挂着几个鸟笼子,是他老爹用油茶树枝编织的,很结实,笼子分里外两间,里面关着一只雌性布谷鸟,外间有个机关踏板,笼子上盖着树叶。他老爹常常带着我们去草袋厂边的树林子,或是东门岭上毛竹林子,把鸟笼往树上一挂,就优哉游哉地去河边钓鱼了。比德和我远远地守着。笼子里的雌鸟在不停地在叫唤着,把附近的雄鸟引来相会,只要雄鸟一飞进,踩上那踏板,机关就把敞开的半个笼门瞬间关下,雄鸟再也别想飞走,倒霉的布谷鸟,成了比德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我从来没有吃到过,只有看看的份,闻闻的份。我很是郁闷,也砍来树枝,想仿造比德家的鸟笼,但我怎么也做不出带机关的鸟笼,更没有布谷鸟会来为我解馋。
三个小伙伴长大后,月辉和比德子承父业,一个当了理发师,就在家开了理发店;一个做了铁皮匠,在大桥洞口边开了个铁匠铺,和老婆守着铺子过日子;启良参加解放军当了三年兵,退伍后分在铁路上成了养路工人,后来也不干铁路上的苦差事,自己开家杂货店,做起了小生意。而我玩也玩够了,还好没有把读书忘记,上了大学,毕业后当上了教师。邻居们说,还是电工、裁缝家的崽有出息,吃上了皇粮。
离开老家很多年后,我父母亲也迁去了上海。凫石岩上的老房子没有人住,由妹妹出租收点小钱补贴我母亲的生活。我每次回老家,都会上邻居家看看,有时还特意过年让月辉来剃头。他们都还在那条街上,在老城墙上,夏天照样下河洗澡,偶尔也钓几条小鱼下酒。
只有我远离了家乡,远离了伙伴,漂泊在外谋生,在陌生的环境里打拼,既辛苦又孤独。读书读得多,也并不比他们过得好,过得自在,过得悠闲。
再做几年工作,就可以退休了,我期待着退休的日子早点到来。那时我就可以回老家去,把老房子修理好,与童年的老伙伴们过上几年快活的日子,以度余年。
2013年3月26日,于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