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章 兰州新区的发展“路线图”

  牛彦君

  当下,千里陇原一个崭新的兰州新区令人瞩目。

  兰州新区升格为国家级后,人们更加急切地想知道,呼之欲出的兰州新区,会是什么模样?

  8月20日,国务院以国函〔2012〕104号文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批复我省《关于设立兰州新区的请示》,同意设立兰州新区。

  文件强调,兰州新区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特色产业、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突出对内对外开放,突出改革创新,推动兰州市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带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我国向西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

  这是对兰州新区的纲领性定位,从中我们似乎能看到它未来的景象。

  新的起点、新的谋划,新的重托、新的作为,全新定位的兰州新区,正激情澎湃,风云际会。

  宏大的战略规划

  跳出老城区,寻找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这已是兰州发展的必然。

  兰州新区建在哪儿?从兰州实际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答案只有一个:秦王川。

  秦王川位于兰州、白银两市的结合部,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既是兰州的窗口,也是我省对外开放的门户。这里土地比较广袤,地势平坦开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区位和交通条件上来讲,秦王川距离兰州较近,拥有省内最大的航空港,国道、省道、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特别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秦王川综合开发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同时,该区域水资源比较充足,可承载起100万人口的城市。

  于是,决策者们大胆构想、科学论证,规划出806平方公里的面积来承载新区的建设。其中有中心发展区、生态休闲商住区、现代农业和生态建设示范区、荒山丘陵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四个大的功能分区。

  “宽视野、大手笔,高起点、远谋划”,兰州新区规划秉承了这一宗旨。从一开始,就把规划放在首要位置,坚持规划先行。“宽视野”就是要以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审视规划工作,把兰州新区的发展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中来思考、来谋划、来定位,做到体现特色、引领潮流;“大手笔”就是要确立一个具有现代理念和前瞻意识的新区规划;“高起点”就是要多出精品、不出败笔,多留遗产、不留遗憾;“远谋划”就是既为当前的发展创造条件,也要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在经济方面,兰州新区的总体规划是2030年GDP达2700亿。

  《总体规划》确定了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

  据介绍,2011~2015年(近期),该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兰白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GDP达到500亿元左右。2016~2020年(中期),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GDP达到1000亿元左右。2021~2030年(远期),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兰白核心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

  在人口方面,兰州新区的总体规划是2030年人口达百万。

  按照兰州新区的人口与用地规模,2015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202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10平方公里。203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到2030年,在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总共控制240平方公里的用地。

  在布局方面,兰州新区的总体规划是“两带一轴,打造功能型城市”。

  按照新区的功能结构,《总体规划》将新区划分为“两带一轴”。东部产业发展带:依托石油储备库建设石化产业片区,充分利用新区东部土地资源丰富、限制性因素少等优势,集中布局新材料产业片区、生物医药产业片区和装备制造产业片区。西部产业发展带:临空加工制造与物流产业片区、综合产业片区。一轴:以水系为轴,打造行政文化中心、旅游休闲中心、商务金融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形成综合服务片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片区。

  新区的生态格局划分为“两区四廊”,主要功能区分为北御风沙、中兴产业、南建景观。两区: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与南部生态林业休闲区,共同形成兰州新区的生态屏障。三廊:东西向的绿化廊道主要结合北侧的引大东一干渠防护隔离带设置,是石化产业组团与其他功能区之间重要的绿化隔离屏障;中部廊道结合贯穿新区的水系和周边的公共绿地设置,形成具有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绿化廊道;东部廊道依托东部产业带之间的生态隔离带设置,主要作用是生态防护功能。一绿廊:依托兰州新区外围山体,在城市外围形成环状绿廊,同时与南北两区联通,构筑新区生态屏障。

  规划先行的同时,兰州新区建设还坚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先行。

  清晰的功能布局

  事实上,早在2010年11月16日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就清晰地勾勒出了兰州新区的战略定位:未来的兰州新区,将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两型”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生态建设和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实验区,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这一清晰的功能布局来自于自我加压式的倒逼机制。

  多年来经过奋勇开拓、全力发展,兰州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然而纵观整个中国,兰州与其他省会城市的差距在拉大。

  当时,一个现象引起了决策者的深思:2009年,兰州市GDP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3.3%,第二产业占46.8%,第三产业占49.9%。表面看,经济结构已呈现出了“三二一”的倒金字塔形状,但冷静分析,不难发现,就产业内部结构来讲,仍然存在着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精深加工型产业少,高耗能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原材料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这样“四多四少”的突出问题。

  探究症结,对症下药。兰州新区要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就必须着力解决好这些不合理的瓶颈制约。

  以此为倒逼机制,兰州新区功能布局脉络清晰可辨。兰州新区要立足于建设高度集聚的产业发展区,着眼于集聚集约集群发展,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仓储等服务业。

  在兰州新区的主战场——秦王川,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初步规划布局和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和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等一批产业项目,有了一定基础。但面对铃声骤响的大考,兰州新区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工夫调整经济结构,打造多元支柱体系。

  这是兰州新区最重要、最紧迫的发展命题。

  决策层决定,在兰州新区的建设过程中,要抓住特色不放手,努力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精细化加工、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格局,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以发展制造业强筋壮骨。紧紧抓住国家在兰州建设国家级战略性石化产业基地的政策机遇,兰州新区将积极支持兰州石化等中央和省属大企业开展产品研发与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

  提升产业竞争力,除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一手,还要有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这一手。

  兰州生物医药科技在全国叫得响。现在,兰州新区将重点发展疫苗与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药、现代中(藏)药等产业集群,力争把这一产业培育成甘肃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瞄准低碳经济,拓开崭新天地。兰州新区还打算开发以特种电池和太阳能开发利用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以特种纤维生产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和低碳、环保、循环、绿色的其他高新技术产业。

  一系列的规划,兰州新区毫不掩饰雄心勃勃的目标——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还有一个使命: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打造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

  艰巨的奋斗目标

  用较短的发展时间,去实现相当于兰州市过去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沉淀,前景是美好的,但这一目标无疑是相当艰巨的。

  兰州新区的奋斗目标,不仅仅是兰州市的奋斗目标,也是省委、省政府的目标,更是国家级的战略目标。

  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出台的相关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方面,新区的决策者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致力于更大效率的开放、开发。

  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允许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对新区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高级人才,经新区管委会认定,按其上一年度所缴工薪个人所得税新区留成部分100%的标准予以奖励。

  入驻新区的企业,自投产之日起10年内,根据单位土地面积年平均就业人数,新区财政按照相关标准分段计算对企业予以奖励。

  引进或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研究院所、研发中心,由新区财政一次性给予300万元扶持,省级一次性给予100万元扶持。

  ……

  我们相信,在国家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兰州新区必将成为国家在西部地区建设中升起的一颗希望明珠,也必将成为全省实现转型跨越、富民兴陇战略的重要支撑。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