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章 2012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答案详解

  第一部分 客观题

  1.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的产生时间。本题考查的是学校的产生时间。一般认为,原始社会就有了学校教育的萌芽,但是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学是奴隶社会时期产生的。据可查证的资料,我国学校教育是出现在夏代。因此,本题选B。

  2.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教育学诞生的标志。A项《学记》成书于战国末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B项《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C项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D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正式诞生。因此,本题选D。

  3.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非独立性、原始性、平等性、普及性。它是一个没有剥削和阶级的社会,因而其教育也不可能具有阶级性。因此,本题选A。

  4.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程度对受教育人口的数量、普及教育年限的长短、教育投资的数量与比例、学校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内各学科和专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题选B。

  5.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对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整个教育活动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本题选C。

  6.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当今时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或者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而不是与素质教育平行或并列的一种教育。因此,本题选D。

  7.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劳动效果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隐含在学生身上,体现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德”、“才”之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是强调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因此,本题选B。

  8.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的构建途径。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渠道很多,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而师生交往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本题选B。

  9.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旧中国的学制。C项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该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B项1912年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时,于1912年对学制进行修订,称为壬子学制,次上又陆续地颁布了一些学校令,综合起来称为《壬子癸丑学制》。D项1902年清政府公布了由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定《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但该学制由于种种原因而未实施,但从此形成了旧中国现代学制的开端。A项1922年,由当时留美派主持的教育联合会,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制”,制定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这个学制虽几经修改,但都没有重大变动,一直沿用到建国初期。因此,本题选C。

  10.B“详解”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证研究法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科学依据回答。实证研究法贯穿于整个学科,可以说,每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结论或成果的得出,都离不开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用实验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证明或证实。

  11.A“详解”该题的关键是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因此只能从A和C中加以选择,第二个关键词是“目前”,因此选A。

  12.B“详解”人本主义的学习和教学观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教学运动全称20世纪三大教育运动。

  13.A“详解”内外倾指的是性格,故选A。

  14.D“详解”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人们的善良本性是差不多的,但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后天学习不一样,品行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故选D。

  15.C“详解”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在于个体的自我意识。

  16.B“详解”程序教学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学中的应用。

  17.B“详解”一般的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目的是要尽可能地区分被试的个别差异,因此希望测验后所有被试的分数“尽可能拉开距离”。这样,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就应该是P值尽量接近0.50.研究表明,整个测验的测题难度指数分布在0.30至0.70之间,而整个测验的难度指数最好在0.50左右时,这样不仅使测验对被试有较大的鉴别力,而且可以测验分数接近正态分布。对于具有特殊目的的测验来说,大多数测题的难度不一定要集中在0.50左右。如果测验的目的在于选拔人才,那么测题的难度指数,应由录取率而定。

  18.A“详解”问题解决的策略一般包括尝试策略和启发策略两种。

  19.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德育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容。道德品格是人类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一系列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品格一般具有超历史性和超阶级性,具有普世价值的特点。道德品格教育应该是中小学德育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教育内容。因此,本题选B。

  20.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模式。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认知模式重知,体谅模式重情,社会模仿模式重行。其中社会模仿模式由美国学者班杜拉提出来,他强调个体的观察学习过程就是通过个体观察榜样的不同示范而进行的。因此,本题选C。

  21.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A项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道德观点的方法。B项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的方法。C项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心灵得到完善的一种方法。D项自我修养法,也就是自我教育法是指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和启发下,根据道德教育目标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之心,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不断完善自身品德的方法。孔子强调,要想使别人听从你的命令,首先必须以身作则。因此,本题选B。

  22.A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活动和交往既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条件,是衡量和检验思想品德的试金石。因此,本题选D。

  23.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育职业道德》规范颁布时间。我国先后颁布了四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最新的公布于2008年9月1日公布。因此,本题选D。

  24.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出自于韩愈的《师说》。因此,本题选C。

  25.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包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其中爱岗敬业是师德的根本;教书育人是师德的载体;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支柱。因此,本题选A。

  26.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师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与途径。师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与途径包括职前途径和职后的途径两类。职前教育中的师德教育一是通过大学“入学教育课”强化教师的专业思想;二是设置专门的师德教育课程;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师德教育;四是在教育实习中加入师德教育内容。职后教育中的师德教育一是实践;二是拜师;三是自我修养,包括反省和慎独。师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与途径是职前与职后结合,因此,本题选A。

  27.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师德建设的根本之处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为了使教育回归它道德性本质,教师必须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道德性。这是我们强调师德建设的最根本之处。因此,本题选B。

  28.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的概念。教育法是调整教育关系的一种行为规则;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教育活动规则;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则;是调整教育关系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因此,本题选D。

  29.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的渊源。根据宪法规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目的在于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实施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其前提是不得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在本行政区有效的教育法规属于地方性教育法规。因此,本题选C。

  30.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守法的含义。教育法的遵守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行为,正确享有权利,切实履行法律义务。教育法的遵守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守法的主体;二是守法的内容。因此,本题选D。

  31.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法人成立的条件。题目中ABCD均属于学校成立的条件,但其中最重要和最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必须依法成立。因此,本题选B。

  32.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职业权利。获取报酬权即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和单位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假期的权利。应该说,按时获取工资报酬是所有劳动者的权利,因此不仅劳动法作了相应的规定,而且《教师法》等法规也对教师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作了明确规定。这是对教师权利的切实保障。因此,本题选A。

  33.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未成年学生的法律地位。对于一名未成年学生,具有作为我国公民、受教育者以及未成年人“三位一体”的多重法律地位,而这种法律地位正是与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相适应的。因此,本题选A。

  34.C“详解”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即《专业标准》,故选C。

  35.B“详解”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故选B。

  36.A“详解”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该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

  37.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泰勒的目标模式。因此,本题选A。

  38.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政策。课程政策大多体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课程改革的管理,涉及权利的分配与再分配。因此,本题选C。

  39.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流派。课程理论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流派。现代三大课程流派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和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因此,本题选A。

  40.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初步形成的标志。A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正式诞生。B项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标志着教育学的初步形成;C项《教育漫话》是英国教育家洛克的代表作,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D项《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教育杜威的教育著作。因此,本题选B。

  41.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教学过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教学任务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本题选A。

  42.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与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是主体,师生之间是一种交互作用,是双向而非单向的。现代教学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交互主体性。因此,本题选B。

  43.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最基层的组织,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主要通过班级来进行的。因此,本题选A。

  44.B“详解”学生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集体的核心力量。

  45.B“详解”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于19世纪末,即于1862年京师同文馆中采用。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堂之后,全国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

  46.D“详解”解决该题的关键在于时间1934年。A选项的颁布时间为1979年,B选项和C的颁布时间都为1952年3月18日,只有D选项为1934年颁布。

  47.A“详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和班集体的培养等既是常规事务性工作,又是最基础的工作;指导与协调工作主要指学习和学风方面、家校和社会的沟通及协调工作。

  48.C“详解”商讨式谈话主要是针对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性格倔强、脾气暴躁、感情容易冲动的学生而采取的;点拨式谈话适用于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他们自我意识强,独立感受性强,比较敏感,外界稍有刺激信号,就容易产生连锁反应;批评式谈话适用于具有惰性心理、依赖心理和试探心理的学生;突击式谈话主要用于自我防卫心理强的学生,他们不肯轻易认错,事后矢口否认,或搪塞掩盖,或转嫁他人。

  49.B“详解”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起源于电化教育。

  50.A“详解”教科书属于传统的教学媒体。

  51.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网络课程的特点。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总和,是信息时代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52.D“详解”教育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库,各科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教学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53.C“详解”“班班通堂堂用”主要针对基础教育。

  54.A“详解”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室。

  55.A“详解”时事政治题。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回顾新中国9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领导。

  56.C“详解”时事政治题。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

  57.A“详解”时事政治题。2011年9月19日和11月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分别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准确入轨。

  58.C“详解”时事政治题。2011年4月24号,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大会上,胡锦涛做了题为《提高质量是高教改革发展核心任务》重要讲话,讲话给全国的青年提出了三点希望。

  59.D“详解”时事政治题。2011年6月22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从阿富汗撤军计划。

  60.D“详解”时事政治题。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是梁振英。

  第二部分 主观题

  一、简答题

  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7分)

  “答案要点”

  (1)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的教育学,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杜威和克伯屈,代表作主要有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1分)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A。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1分)

  B。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不断增长,除此以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1分)

  C。学校就是一个雏形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1分)

  D。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1分)

  E。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指导者。(1分)

  F。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1分)

  2.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作用。(8分)

  “答案要点”

  (1)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从教育本质而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方法。(2分)

  (2)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和其他才能、兴趣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其中对劳动能力的影响作用最大。(2分)

  (3)教育对人的道德面貌也有影响作用。纯粹的劳动能力、艺术才能和自然科学的学习是不存在的,都包含有政治教育的因素和哲学观点的教育。(2分)

  (4)教育是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是提高全民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2分)

  二、论述题

  “答案要点”

  (一)客观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外界环境。

  (二)主观因素。

  1.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

  2.认知结构。

  3.动机强度。

  4.智力水平。

  5.定势。

  6.功能固着。

  此外,个体的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会影响个体的问题解决。

  评分细则:主观因素每个1分,客观因素每个1分,结合实际2分。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答案要点”

  1.从课程与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该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存在以下问题:

  (1)处理方式简单粗暴,伤害学生自尊(“学生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1分)

  (2)教师仍把自己视为教学活动中唯一的权威(“教师角色”方面存在的问题)。(1分)

  (3)教师把传授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唯一取向,忽视学生反思、批判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课程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1分)

  (4)对学生提出的出乎意料的怪问题未能妥当应对,易导致相反的教学效果。(“教学机智”方面存在的问题)。(1分)

  2.建议教师的处理办法和策略。

  (1)鼓励学生爱思考的习惯,爱护发展学生的自信。(1分)

  (2)以此活动为契机,号学生探讨文学评议修辞的特点。(1分)

  (3)运用诗文中的艺术,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1分)

  (二)案例二

  “答案要点”

  1.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德育不能够单纯依靠批评教育。(3分)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要想真正改变学生的行为,需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同时进行。(3分)

  3.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德育的效果落到实处,需要学生深刻的自我教育和内在的价值反省。(2分)

  考生的回答若与要点不完全一致,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