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历年考题分析

  考情分析:

  从近五年的考试分数分布表可以发现,从分值来看,2010年和2012年考试分值比重较大,其余三年分数比重相对稳定;在考试题型上,本章内容在2010年的材料题中出现过,2012年是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的,其余年份主要以选择题为考查形式,尚未涉及简答题、判断分析题和论述题。具体来说:

  选择题。2010年出现三道选择题,分别考查主张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等观点的代表人物;《学记》中的“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所反映的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人与动物发展的显著区别即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且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2011年分别考查人的发展的含义;“心理断乳期”发生在少年期;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2013年分别考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遗传素质对正常儿童发育儿童的身心发展所起的作用;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2014年考查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比较实验、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两个知识点。

  主观题。论述题方面,2012年出现过,考查的内容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作用;材料分析题在2010年的考试中出现过,考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应考攻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本章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来加以考查,重点掌握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特别是重视教育及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把握关于人的发展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等重要观点。

  本章典型过关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人力资本理论”做出最重要贡献的学者是()

  A。前苏联的斯特鲁密林

  B。中国的于光远

  C。美国的凯恩斯

  D。美国的舒尔茨

  2.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政治制度

  B。文化传统

  C。经济基础

  D。社会环境

  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4.决定教育目的性质的因素是()

  A。人口

  B。政治制度

  C。环境

  D。文化

  5.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经济

  B。人口

  C。政治制度

  D。文化

  6.为了保证每一个学龄人口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发展的重点应放在()

  A。量

  B。质

  C。结构

  D。形态

  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途径是()

  A。教育

  B。创新

  C。教学

  D。创造

  8、决定和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9、调查资料显示,人口出生率与教育水平呈()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相关关系

  D。融合关系

  1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生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的观念文化

  D。学校制度文化

  11.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2.制约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因素是()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13.制约学校课程设置与内容的是()

  A。经济

  B。人口

  C。政治制度

  D。文化

  14.人力资本投资不包括()

  A。学校教育

  B。卫生保健

  C。职业训练

  D。信息搜寻

  1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和行为方式

  A。精神面貌

  B。思想观念

  C。抽象思维

  D。理性思考

  16.“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深刻地说明着()

  A。教育的经济功能

  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自然功能

  D。教育的道德功能

  17.教育对文化的传承,不是将社会文化“复印式”地传承,而是要用最精粹的文化要素去影响青年一代。这说明教育具有文化()

  A。传播功能

  B。融合功能

  C。创新功能

  D。选择功能

  1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

  A。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制度

  B。教育相对独立于经济发展水平

  C。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

  D。教育相对独立于人口状况

  19.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互派教师进行考察,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

  A。传承功能

  B。选择功能

  C。融合功能

  D。创新功能

  20.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是()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模

  C。教育模式

  D。学校课程内容

  2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22.学校文化的缩影是()

  A。学校物质文化

  B。校园文化

  C。学校精神文化

  D。学生观念文化

  23.教育的本体功能是()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传承与发展文化

  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24.西汉时期,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儒学取得一定地位,这体现了教育受()的影响

  A。经济

  B。文化

  C。社会政治制度

  D。人口

  25.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

  A。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教育有较强的组织性

  C。教育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教育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6.教育为政治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和科学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

  27.对教育功能的论述正确的是()

  A。教育可以改变社会的性质

  B。教育万能

  C。教育救国

  D。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8.近年来,各大高校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科研任务,这说明教育()

  A。科学知识再生产功能

  B。人口再生产的功能

  C。文化再生产的功能

  D。生产力再生产的功能

  29.教育对“文化”进行筛选,把经过“过滤”了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这是教育的()功能。

  A。传播——保存文化

  B。传递——创新文化

  C。选择——更新文化

  D。选择——提升文化

  30.“敬业乐群”体现了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A。个性化

  B。社会化

  C。全面化

  D。差异性

  31.校风、学风属于校园文化中的()

  A。制度文化

  B。组织文化

  C。物质文化

  D。精神文化

  32.学校文化的特征不包括()

  A。复杂性

  B。非正式性

  C。过渡性

  D。生成性

  33.从教育作用的对象看,其功能可以分为()

  A。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C。显形功能和隐形功能

  D。个体功能与基本功能

  34.从教育作用的方向看,其功能可以分为()

  A。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C。显形功能和隐形功能

  D。个体功能与基本功能

  35.从教育作用的形式看,其功能可以分为()

  A。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C。显形功能和隐形功能

  D。个体功能与基本功能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2.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4.简述教育人口的功能。

  5.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6.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8.简述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9.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10.简述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

  三、判断分析题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起决定性作用。

  四、案例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日本百废待兴,政治出现动荡,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恢复发展成了日本首要的任务。日本国会于1947年颁布的两项教育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推动了日本的教育改革。1945年至1968年短短23年的时间,日本不但将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源在于日本对教育的重视。

  请结合教育学原理相关理论,分析上述案例。

  本章典型过关习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D“详解”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指出全面的资本概念应该包括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知识、技能、体力等形式方面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人本资本的主要成分是教育资本,它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用单纯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来促进生产发展,不如通过教育提高人力的能力、发展科学技术来促进生产发展更为迅速。因此,本题选D。

  2.C“详解”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现代教育是建立在以机器大工业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这一基础对现代教育既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又提出了客观要求,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性的社会动力。因此,本题选C。

  3.A“详解”《学记》指出“建国君命,教学为先”强调的是要建设安定的国家,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必须要重视教育的作用,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因此,本题选A。

  4.B“详解”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并由此决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和制度。因此,本题选B。

  5.C“详解”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经济的力量和思想上占优势的力量来控制教育。所以,各个社会的统治阶级都重视控制教育的支配权,以更好地培养它们所需的人才。因此,本题选C。

  6.A“详解”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如果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为了保证每一个学龄人口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它的战略重点就必须放在教育“量”的发展上;如果入学率提高,就应当以教员、校舍、财政等物质方面的扩充为重点。而在人口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地区,教育战略重点就会放在教育“质”的提高上。因此,本题选A。

  7.A“详解”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在科学技术再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是使科学技术得以继承和传递的重要条件。第二,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第三,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再生产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因此,本题选A。

  8.A“详解”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程度对受教育人口的数量、普及教育年限的长短、教育投资的数量与比例、学校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内各学科和专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题选A。

  9.B“详解”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的生育行为是受生育观所支配的,不同的生育观,就有不同的生育行为。调查研究材料表明,人口出生率与教育水平呈反比关系。教育程度较高的妇女,愿意将育龄初期用于学习,她们对就业的要求较迫切,就业机会也较多,这样势必晚婚,从而缩短生育旺盛期。因此,本题选B。

  10.C“详解”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存在于头脑中的价值观念、社会态度、思维模式、生活习惯以及行为方式等现象有总称。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本题选C。

  11.A“详解”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题选A。

  12.C“详解”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一方面,办教育需要有必要的物质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对教育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本题选C。

  13.A“详解”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内容。为了适应和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水平,学校教育必须既重视科学教育又重视人文教育,改革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因此,本题选A。

  14.D“详解”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及为适应就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从而提高生产力,增加金钱和精神收益。因此,本题选D。

  15.B“详解”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因此,本题选B。

  16.A“详解”此观点也属于人力资本理论,其说明了教育具有经济功能。因此,本题选A。

  17.D“详解”教育对文化的这种传承是有选择的,不是将社会文化“复印式”的传承,而是选择性传承。通过教育向青年一代传递什么样的文化体系,对今后社会文化的发展至关重大。成功的教育往往可以帮助青年一代掌握社会核心文化的主体,从而使各种亚文化与核心文化保持协调。因此,本题选D。

  18.C“详解”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它除了与上述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密切联系外,还具有它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因此,本题选C。

  19.C“详解”在国际化进程中,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各国文化的接触和交流也日益广泛,为人们对各种文化进行比较提供了条件,也加快了各国文化的相互吸收与融合,现代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在文化融合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本题选C。

  20.D“详解”教育本身并无固定的内容,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内容完全来源于社会文化,当然也不是对社会文化的简单复制,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人类文化总体中精选出来的经过教育学加工,为青少年儿童参加社会生活准备的必要的知识、技能、信仰、艺术、道德、法制、习惯等。故而,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是学校课程内容。因此,本题选D。

  21.D“详解”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通常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因此,本题选D。

  22.B“详解”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因此,本题选B。

  23.D“详解”按照教育作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教育的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即教育的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是指教育具有影响个体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功能。社会功能也称为派生功能或工具功能,是指教育具有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功能。A属于教育的人口功能;B属于教育的经济功能;C属于教育的文化功能。因此,本题选D。

  24.C“详解”一方面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统治;一方面是推行教育,通过教育培养统治人才,稳固政治统治。“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表明教育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因此,本题选C。

  25.A“详解”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有自身的特殊对象,具有自身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就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因此,本题选A。

  26.A“详解”教育通过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需要一批专门的政治人才。学校教育从它一产生起就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政治人才、管理人才的责任。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承担着既培养管理人才又培养具有一定知识的劳动者的双重目的,同时还承担培养政治人才的特殊任务。教育为政治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培养人表现出来的。因此,本题选A。

  27.D“详解”教育不仅具有个体功能,同时也具有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功能等,教育对社会其他系统的制约和影响作用都是有限的,如果过分夸大教育的社会功能,就会陷入教育万能论的错误泥潭。因此,本题选D。

  28.A“详解”高校是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场所,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高校再利用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在技术研发中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充分说明了教育的科学知识再生产功能。因此,本题选A。

  29.D“详解”教育对文化的这种传承是有选择的,不是将社会文化“复印式”的传承,而是选择性传承。将最能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代,并让学生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升华文化。因此,本题选D。

  30.B“详解”教育具有个体功能,它指教育具有影响个体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功能。教育能够让个体接受社会的规范与制度,将制度内化,使个体成为社会化了的人。因此,本题选B。

  31.D“详解”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存在于头脑中的价值观念、社会态度、思维模式、生活习惯以及行为方式等现象有总称。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风、学风属于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因此,本题选D。

  32.A“详解”学生文化的特征主要有过渡性、非正式性、生成性、多样性、互补性,不包括复杂性。因此,本题选A。

  33.A“详解”按照教育作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教育的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即教育的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是指教育具有影响个体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功能。社会功能也称为派生功能或工具功能,是指教育具有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功能。因此,本题选A。

  34.B“详解”从教育作用的方向看,其功能可以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因此,本题选B。

  35.C“详解”从教育作用的形式看,其功能可以分为显形功能和隐形功能。显形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隐性功能是指伴随着显形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因此,本题选C。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一方面,教育通过创造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发挥直接生产技术的功能;另一方面,教育还可以间接地再生产科学技术。

  2.“参考答案”

  (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2)教育通过形成舆论、思潮,为统治阶级服务;学校还是一个营造社会舆论的场所;(3)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一是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二是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

  3.“参考答案”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4.“参考答案”

  (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2)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3)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5.“参考答案”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主要表现为:(1)教育有自身的规定性,它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具有历史性;3.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明,不能仅仅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考察,还必须从教育内在的、特有的规律性去考察,更不能简单地照搬解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方法去解决教育问题。

  6.“参考答案”

  (1)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内容;(5)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7.“参考答案”

  (1)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2)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程度和机会;(3)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4)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

  8.“参考答案”

  (1)文化观念影响人的教育观念;(2)文化传统制约教育活动;(3)文化水平影响教育内容;(4)文化变迁影响教育发展变革;(5)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9.“参考答案”(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2)人口数量制约教育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影响着教育结构;(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10.“参考答案”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教育与文化尽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又在此过程中变化和发展。

  (3)具体来说,文化观念影响人的教育观念;文化传统制约教育活动;文化水平影响教育内容;文化变迁影响教育发展变革;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教育也会反作用于文化: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三、判断分析题

  “参考答案”

  (1)此观点是不正确的。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作用。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程度和机会;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另一方面,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通过形成舆论、思潮,为统治阶级服务;学校还是一个营造社会舆论的场所;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绝不是决定性的。我们不能把教育的作用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以为可以通过教育的作用解决政治、经济的根本问题是不现实的,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性作用。

  四、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

  (1)案例中指出,二战后的日本百废待兴,由于国家重视教育并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从而使日本的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得恢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二战后日本经济的确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面对经济困境,日本人非但没有舍弃教育,反而面向未来,将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奇迹般地摆脱了经济困境,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战后日本经济建设这段历史形象地为人们展示了教育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

  (2)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经济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作用表现为: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内容;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一方面,教育通过创造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发挥直接生产技术的功能;另一方面,教育还可以间接地再生产科学技术。

  (3)日本经济建设的事实证明,教育的普及的确成就了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教育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和生产及再生产科学技术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前创造有利于经济结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条件和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后进者赶超先行者的普遍经验。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教育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影响。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