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
井冈山是英雄的山,井冈山是苍莽的山,井冈山是美丽的山,井冈山是神奇的山。
这里传说惊涛,这里民歌缠绵,这里山路迷离,这里风光无限。
这里是林的海洋,这里是花的故乡。这里翻涌着层层祥云,这里跳荡着叠叠清泉。这里的石是石岩是岩,这里的云是云风是风。这里的男是男女是女,这里的柔是柔刚是刚。
这里持旧而传统,这里豪放又浪漫。这里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故事,会荡响一缕又一缕歌声。这里会叫你有一个又一个想象,会使你得到一个又一个满足。这里让你走了还想来,让你来了不想走。
井冈山,五指峰上体味辽阔,黄洋界下感觉高耸,茅坪屋角眺望彤日松崖,大井一端静观青岚出岫。
井冈山,心中仰视的山;井冈山,激情四射的山。十送红军的乐曲让人一次次落泪,朱德扁担的故事还在小道上徜徉,八角楼的灯光依然闪烁,井冈翠竹的力量还在生长。
井冈山,它是红色的;井冈山,它是绿色的;井冈山,它是感性的;井冈山,它是热情的……
透彻
井冈山的冬天竟也是这么玲珑剔透。风把一切都雕刻得如此完美,水,波澜不兴,树,波澜不惊,还有亭舍。冬天完成了一幅美妙的图景。
井冈山,江南的井冈山,怎么有时也像北方这么具有冬天的酷,不,你比北方又多了一种刚硬中的柔,生冷中的暖。
我会越过你的小桥,看水在冬的下面玩鱼,看雪在冬的上边舞风。
脆裂的声响走过清晨,走过清晨的还有箫的鸣响。晚间会有一两声鸟鸣,伴随鸟鸣的还有埙的五声。
红色黄色的叶花依然从树梢落下,那是送给秋的最后的臆语,或可是捎给春的新的信息。
一个少女,穿一件红色的衣服走过冰冷的北岸。红色似乎是井冈山的特产。红色的少女款款走来,将一身丽影婷婷倒映于湖。红色的少女就像一团火,点燃了我这外乡人的目光。我不知道,冬天的井冈山,还有哪里是最迷人的地方。
久久地站立,等待另一种风,阳光的风,把一切吹透,吹红,吹暖。
大井
井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离不开井,在“井”这个字的结构上,我们看到了生活中明晰的构架。它确实是一种赖以生存的方式。
从井上向下看,会看到润泽,看到根本性的东西,有词叫“饮水思源”。
从井下往上看,会看到一方天蓝,一孔明亮,看到高远的东西,有词叫“坐井观天”。
“饮水思源”是铭记与感恩,“坐井观天”最早或是一个极美的意境,后来不知如何成了带有贬义的词语。
井,在这篇文章中已脱离了文字本身的意义。
在井冈山这样的山区,较为平坦的地方是很稀少的。井冈山就把大一些的平地称为坪,次之为井,再次为坑、为眼。大井,即是在井这样的称呼中较大的一块地域。
大井,由于一位人物,而声名远播。
后来的人到此饮水思源,他们发现,在这里会胸怀广阔,目光高远,毛泽东坐在大井观天,这个天就是整个世界。
黄洋界
黄洋界上的太阳升起来。
黄洋界上的太阳可以是一点星火,一点就点亮了暗夜阴晚,一点就点燃了苍茫荒原。
黄洋界是黄杨的地界,高高的黄杨树把井冈山垫得更高。黄杨树密密匝匝地把黄洋界长成一派豪情,一派气势。密密匝匝的黄洋树舞动起来,就是一片涛涌的海洋。黄杨的地界,或许就这么叫成了气势恢弘的黄洋界。
黄洋界也是云雾的地界,云雾弥漫的时候,黄洋界也是一片涛涛涌涌的海洋。黄洋界上好起云雾是因为黄洋界悬崖高悬、峭壁壁立。占有了黄洋界就占有了井冈山的牢固根基。因而黄洋界至今有坚实的炮台,有弹痕散乱的战壕。“黄洋界上炮声隆”,威势震天。
黄洋界,举世闻名的黄洋界,仍是那般高耸、那般神秘、那般峻拔、那般幽美。
黄洋界红红的太阳升起来,它带着红润、带着豪迈、带着绚烂、带着轰响,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在我的感觉里,这是一片水的故乡,一只鸟儿驮着白露叫醒了清晨,一个姣好的女子,在水的一边若隐若现。
这是一个神奇的境界,读着这样的诗句,往往会沉浸在一种神迷之中。
在水一方,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成了一个至纯至美的世界。而在井冈山,竟然也有这样一个地方,初听说有些疑惑,却是真真切切地见了。
在水一方,总是离不开水的滋养,总是离不开彼岸的盼望。芦花点点,缀上风的裙裾,想望在悄悄地生长。
在水一方,那只是一个概念,在水一方,那是永恒的思想。
陂
一个村子竟有这样的气势,富水河畔,十八个渡口逶迤排开,船只聚集着怎样的繁忙。由这些渡口牵引的石板路,会把这种繁忙带入一条条古街老巷、一个个临街而开的店铺和深藏其中的高门大户。
这个叫做陂的村子,已离开了一个村子的实际意义,而成为影响远近百里千乡的商业大埠。这样想来,同那条水平行的官道上,又会有多少车水马龙的景象在上演。各种各样的货物那是经过富水经过赣江经过长江经过大海交流而来,金银珠宝玉器、柴米油盐酱醋,更多的还有吉安这块地方的陶瓷和茶叶。这是一条水陆两便的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多少年间与钓源、陂下、富田等村落一起构成数百年前赣中地区的繁华。
正是有了这种繁华,才同时会有与之对应的文化。文化的积累,文化的求索,文化的交流,文化的拓展,使这些村落成为一个个星光闪烁的文化符号。其间走出的人,也就带有着当时的文化的色彩。那一块块进士及第的匾额,一个个尚书宅院以及汗牛充栋的史章构成了庐陵文化的灿烂。
“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的对联至今还挂在陂的宅院里。它是一种解说,又像一种总结,标明着陂提供给历史与现实的意义。
陂的意义还在于它提供给我们的建筑、文化乃至风水等等方面的参照。掩映在村中的一个个池塘,不仅构成了整个村子的景观,而且是水的净化系统和利用系统。池塘与池塘间,通过暗修的水道相通,水道又通过了各家的屋子和纵横交错的石板路。叮叮淙淙的水静夜里会伴着人的读书声,伴着人的睡梦循环往复,让人感到一种奇妙的规律的乡间野趣。
一棵棵高拔古旧的大树坚毅地挺立着老去的岁月,一个个高旷的祠堂渗透着渊远的脉象。村后的水还在流淌着,村中的池塘还在清澈着,一切都保留着它的本原状态,只是那种繁华与喧嚣不在了。那些店铺和高门大户里没有了人声,幽深的古井也没有了沉落的木桶。
阳光走过。走过的还有替换阳光的微雨,在我走进时,轻轻引领着,静静诉说着。
陂,感觉就像一个永驻的奇妙的盆景,展示在这个充满喧嚣与现代气息的洪流中。当人们在洪流里厌烦了,寻着庐陵文化而来,会在这个盆景前发出惊喜的慨叹,会像我一样没入其中,在一个个门首一块块牌匾一间间老屋一个个池塘前徘徊不去,然后顺着蜿蜒的石径走入村后的渡口,看着那水时间样汩汩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