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宪参加红军后,思乡心切,常常挂念家人,即使亲人都不在世了,也要抽空绕道回家乡看望父老乡亲。他去世前还交代子女,把自己的骨灰安葬到家乡大安村去。
吴法宪刚投奔红军,因反“围剿”作战频繁,无法与家人联系。直到1933年1月,在广昌才有机会给家里写信。不久,他的父亲回信诉说了国民党军队迫害全家人的悲惨遭遇,并随信寄了一双布鞋。从那以后,吴法宪就特别挂念他的父亲,回去见父亲一面的心情更加迫切。
1934年5月,红一军团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打了胜仗,部队转战良村,经过龙冈到达中州宿营,离家仅15里,已是中共党员、团青年科科长的吴法宪迫切需要回到大安村看望父亲,就向谭政请假,却未获批准。谭政说敌人正向兴国前进,离中州不远了,正在君埠一带修筑工事,回去有危险,离开队伍回家政治影响也不好。吴法宪心里虽然特别难过,但也只好作罢。此后,吴法宪再没有机会见父亲,但他父亲寄过来的那双布鞋一直背在身上,舍不得穿,把它当作家里给他的纪念品珍藏了几年,直到在长征路上,看到自己的一位战士光着一双脚爬雪山,才送给那位战士穿了。
1940年秋,国共合作抗日,吴法宪在苏北盐城给家里发出一封信,导致他的父亲被投进了监狱。从此,再也不敢贸然给他父亲写信。
1949年7月,永丰获得解放。此时,吴法宪已是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率大军南下到达广西南宁,得知家乡解放,当即从南宁发出一封信,并寄去妻子和儿子的合影照片,他的父亲收到信后极为高兴,并很快回信告诉吴法宪,自己仍孤身一人,在君埠圩贩黄烟为生。吴法宪得知父亲还活着甚为欣慰,但为他的孤苦伶仃而担忧。1950年6月,吴法宪欲将老人接到南宁,这时,中央军委命令他火速进京组建空军,在途经武汉时,他向谭政请假,要求绕道回老家接父亲一同赴京,终因军务紧急,谭政又一次未同意。可是,刚到北京不到10天,吴法宪就接到远房堂弟来信告之,其父已于数日前因染上痢疾病故。吴法宪看信后十分伤心,为未把父亲及时接到身边后悔了一辈子。吴法宪得知他的亲友们买不起棺材,就请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批了280元救济款,寄给堂弟买口棺材盛敛其父,并做个坟头,立块墓碑,结余的钱还清他父亲生前的欠款。吴法宪后来听说,在重新安葬他父亲的那一天,君埠乡政府还开了追悼会,深受感动。
1960年农历正月,春寒料峭,已任空军政委的吴法宪,在广州开会,终于可以抽出时间回到阔别30年的家乡去看望他的乡亲。他不顾车难行、路难走、吃住不便,也来不及作任何准备,就踏上了回家的路。他从广州出发,一路乘飞机,坐吉普,途经韶关、南雄、江西新城机场、赣州、兴国,路上日夜兼程走了三天时间才到达良村公社。从良村到达君埠大安村,不通公路,他就步行,接连翻过几座大山,步行30里,到达南坑村住下。这里是吴法宪的祖居地。这天下午,吴姓乡亲热情接待他吃了一顿饭。他看到乡亲们生活苦,就把身上仅有的20元和一支钢笔送给了他们。
告别了乡亲们,吴法宪冒着大雨,踏着泥泞的山路,顶着寒风,忍受饥饿,继续赶路。途中遇到来接他的表哥,吴法宪几乎认不出背已驼、阔别30年的表哥,两人共撑其表哥带来的雨伞,在狭窄的山路上跋涉,快到大安村,雨越下越大,吴法宪便同大家一道淋雨赶路。步行30里到达大安村小河边,原先的木桥不见了,只好涉水过河。此时,他跋山涉水,一身湿透,在路上一连摔了几跤,才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大安村。站在河岸上,映入他眼帘的是一片凄凉景象:小村全变样了,小时候,村里人在夏天的夜晚坐在小河上乘凉的木桥不见了,山上的树木、竹林不见了。尤其让他心酸的是亲人不见了,家里的房子连屋基地都找不到,已变成一片稻田。邻居的房子也是残垣断壁,盖着毛草。他在邻居家歇息,远近的乡亲纷纷前来看望,诉说国民党军在第三、四次“围剿”红军时进犯村里,烧房子、砍树林、拆木桥修筑工事,村里遭到严重破坏。当乡亲们说起他一家的遭遇和父亲入狱如何帮助他时,吴法宪不禁流下了眼泪。
拉家常早已过了中饭时间,吴法宪把堂弟从南坑圩买回的大米、蔬菜,弄了一桌饭,请村里几个老人和邻居一家就餐,还向堂弟借了10元钱送给邻居的母亲,向村里的小孩分发了糖果,并摸着小孩的头,显得十分亲热。饭后,吴法宪同堂弟、表哥、表侄及邻居,冒雨去后面山上拜谒祖父母和父母墓。他没带任何祭品,就站在几个亲人的坟前分别深深鞠了三个躬,算是尽一次孝,并希望亲人们原谅自己。
扫墓归来,天色已晚。当地乡村干部把他安排在铁炉下村大队新建的仓库里用稻草打地铺住宿。这时,君埠公社的党委张书记刚获知吴法宪回乡,冒着大雨连夜赶了20里路,送来了七八床被和猪肉、大米、蔬菜。听说吴法宪一行人只吃了两餐饭,就架起大锅烧饭,让他们再吃上了一顿饭。饭后,吴法宪询问了乡亲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张书记作了简要汇报。吴法宪得知乡亲们仍然吃不饱饭,心里很难过。
第二天,吴法宪惜别家乡,途经中州、良村,到达兴国,把沿途看到的情况和家乡群众的意见向兴国县委作了介绍。然后匆匆离开兴国,途经泰和、吉安、樟树到达南昌,乘飞机返回北京,此后再没有回过家乡。不久,赠送了一辆退役的解放牌汽车给南坑公社。吴法宪晚年曾说,自己为苏区就做了这么一件事,再没有为家乡做过其他什么事,心里一直感到十分惭愧。于是,交代儿女尽自己所能为家乡办点好事。自从吴法宪的骨灰安葬到家乡后,其子女就一直关心家乡建设。2013年3月15日,儿子吴新潮夫妇约企业界朋友罗先生夫妇,赴君埠乡铁元小学勘测围墙和校门,并出资把它兴建好。2013年4月10日,吴新潮夫妇再次约罗先生夫妇赴铁元小学为134名学生和10名教职工每人捐助了两套校服,并为每位学生赠送了一个书包和一支钢笔。
2004年10月17日15时58分,吴法宪在济南齐鲁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9岁。遵照他的遗嘱,2005年12月22日,子女、亲属将其骨灰安葬在永丰县君埠乡大安村。
2011年5月17日,吴法宪的夫人陈绶圻逝世后与其骨灰合葬在一起。年底,永丰县人民政府为其夫妇合葬墓修筑了两层墓后背景。2012年11月,青岛太平山公益服务有限公司出资重修墓地,并将墓牌修改为“吴法宪将军(1915-2004)、夫人陈绶圻”。从此,这位征战一生、坎坷一生的老将军和夫人便长眠在他故乡的怀抱里。
主要参考资料
1.王道平、周宏雁、姜铁军《震撼世界的大决战》,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4月第1版。
2.顾保孜《中南海人物春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3.周明《历史在这里沉思》(1966-1976年纪实)第1、2、3册,华夏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
4.周明《历史在这里沉思》(1966-1976年纪实)第4、5、6册,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
5.《吴新潮眼中的父亲:你所不知道的吴法宪》,《文史参考》杂志,2011年第1期。
6.《胡耀邦批示解决吴法宪、李作鹏亲属的工作问题》,《湘潮》杂志,2008年第9期。
7.《林彪集团五干将浮沉录之二:吴法宪》,《中共河北历史·党史博采》网页,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纪实》,法律出版社,1982年4月第1版。
9.有关吴法宪的文章还参考了《文史博览》2006年第23期,《报刊荟萃》2009年第6期等报纸杂志及互联网有关资料。
(刘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