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血战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一军团奉命突破乌江天险,于1935年1月7日攻取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在中共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遵义会议胜利召开,这次会议是一个伟大历史转折,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刘辉山时任红一军团直属警备连副连长,主要负责中革军委机关的警卫工作。15日早上,警备连的官兵刚刚吃过早饭,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遵义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的刘伯承带着警卫员来到连队,他将刘辉山和指导员姚志和叫到连部,把门掩上,显得十分严肃,然后布置了警卫任务。室外的警卫战士预感到一定有非同寻常的重要警卫任务。果然,刘伯承刚离开,刘辉山就召集全连警卫战士开紧急动员会,他首先布置了警卫任务,并告诉战士们,从今天晚上开始,中央将在红军总部驻地、原黔军二十五师师长柏辉章的公馆里召开一个重要会议,中央和军委领导以及各军团主要负责同志都要参加,我们要搞好公馆内卫,警卫任务特殊而艰巨,要求大家一定要以百倍的警惕完成这一神圣而光荣的任务。接着,指导员姚志和作补充,强调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又小心,警惕又警惕,不能有半点闪失,遵义城虽然已拿下,但敌情还复杂得很,敌人的特务随时都会伺机作乱。
中央对这次会议的警卫工作很重视,除刘辉山的警备连负责柏公馆内卫外,城区四周又部署了近4个团的兵力,几个山头上还有高射机枪阵地,严防敌机偷袭。外围还有周兴的警卫部队警戒。
刘辉山的警备连隶属中央警卫局,是个加强连,有150多人。他制订了详细的警卫方案,按照方案,从大门到一楼再到二楼会场,关键位置都布了岗哨,几乎是岗哨林立,24小时轮流站岗。会议定于晚上召开,天刚擦黑,柏公馆大门上的煤油灯就被点亮了。刘辉山看到会议代表陆续步入公馆进入二楼会议室。去得最早的是博古,他披着大衣,沉着脸,表情凝重,在公馆门口下马后,警卫员就把马牵走,他则低着头,缓缓走进院子,就连警卫战士持枪敬礼,他也仿佛没有注意到。随后,毛泽东与张闻天也赶去了。毛泽东披着一件缀了补丁的单袄,长长的头发分在两边显得特别清瘦。他夹着一支烟卷,与张闻天并肩而行,低声交谈,张闻天不时点头。等他们进去公馆不一会儿,王稼祥被担架抬进去了。他用肘部支撑起半个身子,冲警卫战士点头微笑。李德和伍修权去得最晚。李德穿着一双看起来很沉的大皮鞋,一改以前走路爱指手画脚,高谈阔论的神态,变得紧握烟斗,一言不发。
遵义会议连续开了3天,每天都是晚上进行,凌晨结束。刘辉山率领战士们克服了许多困难。早春的遵义阴雨连绵,寒气逼人。警卫战士没有棉袄,更没有大衣,尤其是夜间,冷彻骨髓,但每个警卫战士都保持着高度警惕。由于头脑中的弦绷得太紧,以至于闹出一场误会。1月15日,会议刚开始不久,刘辉山检查岗哨离开柏公馆后突然听见一阵紧过一阵的防空号。“有情况!”他大吼一声,忙带着警备连的官兵赶回柏公馆。可是到了那里什么情况也没有发生。一查,原来是由于负责“高射机枪阵地”的一个名叫邵永清的司号员太紧张,把一只飞来的猫头鹰误认为敌机,吹响了防空号,使大家虚惊一场。这位战士事后懊恼不已,而听到警报迅速赶去的刘伯承却夸他警惕性高,并向连长刘辉山和指导员姚志和交代,不得处分那名战士。
17日晚上,会议结束时,毛泽东步履轻松地走出会场,其他领导人也陆续离去。走得最晚的博古,站在大门口,低着头默不作声,离开时,步履沉重。
由于追兵在即,会议精神来不及向部队传达。从1月19日开始,红一军团继续护卫中央领导机关北上,经过四渡赤水、二打遵义、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通过一望无垠的大草地,激战腊子口,终于到达陕北。刘辉山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后,任红一军团警备连连长,参加了东征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