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和智慧托起高原孩子的梦想——克州二中“江西班”教育教学纪实(下)
单永东
“我要感谢江西援疆优秀教师为我们传授知识,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我明显感受到他们带给我的变化。”
“我很感谢各位怀揣着建设新疆梦想的教师来到这里,我们会主动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
……
这是记者从州二中高一年级“江西班”教师教育教学情况调查表上摘录出来的学生对江西援疆教师的评语。一句句简单质朴的话语,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激,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足以证明援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对待学生没有民族之分
从江西来到克州,意味着所处的环境和平时接触的人都比较陌生。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成为每一位江西援疆教师的必修课。
今年3月18日,州二中高一年级“江西班”正式开课,面对新的环境。江西援疆教师有点不知所措,但是很快,他们就调整好了心态,融入学生当中,把自己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了学生。
张勇治说,在组建“江西班”的时候,我们针对学生的选拔作出了明确要求,要一视同仁,争取把学习优秀的各族学生选拔进入“江西班”。在平时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要求江西援疆教师要时刻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以学生的人格教育为重点,对班级所在的学生不能存在民族之分,保证做到教育教学公正公平。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要求,江西援疆教师在州二中很快就和学生融为一体,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生一起学生和教师起冲突的事情。不管是在教学楼的走廊里,还是在学校操场,都会看到学生和教师之间亲切的交流,或者是礼貌地打招呼。
援疆教师周永桂是“江西班”的班主任,在第一次读少数民族学生名字时断断续续的,不能流利的叫出来。少数民族学生看见老师的窘态,就笑着站起来告诉老师,以后不用叫他们的全名,可以简称,比如“小麦”,或者是“小艾”,这样还能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亲切感。
事后周永桂感慨地说,第一次接触少数民族学生,心里还有一些担忧,但是听见学生的话语,自己心里觉得很轻松,学生的理解,就是对援疆教师工作最大的鼓舞。
只要走上讲台浑身就有劲了
胡冬莲是这批“江西班”任课教师当中年龄稍大的一位。在来到克州之前,她就已经是一位甲亢患者,但没有影响她的援疆信念。
今年2月末,她和其他九位援疆教师一起来到了克州二中,他们将会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完成三年的援疆任务。在“江西班”组建之后,她承担起了物理课的教学任务。
就在两周前的一天早上,她因为气候不适应等原因,导致甲亢病复发,嘴唇发紫,全身浮肿,浑身没劲,但是她依然坚持来到学校,准备为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上课。
看见胡冬莲老师生病的样子,其他老师都来劝她换课或者是找人代,刚强的胡老师并没有那么做。她笑着对同事说:“只要走上讲台,我浑身就有劲了。”这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是一个人人格的体现和对信念的坚持。
要把路一步步走扎实
以往每年,在中考结束之后,内地的“内高班”等一些班级会选拔一批学生去学习,今年的中考结束之后,原本考上“内高班”的一些学生却放弃了这样的机会,纷纷选择留在州二中的“江西班”学习。更有甚者,在去年考上“内高班”的学生当中,还有放弃机会重新选择进“江西班”的。这样的情况在以前是不会有的,这足以证明“江西班”已经被众多家长和学生所认可。
作为二中的校长,崔桂平对江西援疆教师和“江西班”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每次江西援疆教师开例会,他都会参加,每一次“江西班”的成绩他都会亲自查看,学生对教师的每一个评语,他也会认真翻阅。他时常勉励江西援疆教师,不要把自己当作外人,遇到困难大家一起解决,要坚持把路一步步走扎实。
——原载《克孜勒苏日报》2014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