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援友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用心修筑团结致富路,用爱架设惠民连心桥”。
俗话说“修路架桥,积德行善”。从我懂事起,长辈就经常说家乡的这条登山石阶是哪位长者义务修建的,那座跨沟石桥又是哪位先贤捐资架设的,耳濡目染,促使我选择了这积德行善、造福子孙的美好交通事业。
交通人,职责就是铺筑交流的通道,架设沟通的桥梁。工作在崎岖的道路上,生活在偏远的工棚里,收获在通路的笑声中。故在入疆的组织谈话时,我向组织表示:交通人躺着是一条路、一座桥,站着是一个碑、一座塔,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作为组织培养多年的交通人,保证决不辜负组织的希望。
来克州已近一年,由于工作需要,行驶了近3万公里,可以说踏遍了克州的山山水水,既为沿途群山的连绵逶迤、雄浑壮美感到震撼,又为生活在山中民族同胞条件之艰苦、交通之不便、信息之闭塞而感到难过。这更坚定了我要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克州公路建设贡献自己一分力量的决心。
记得今年4月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专家赴阿克陶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塔尔乡,现场踏勘遛索改桥选址和设计方案确定,早上8点从喀什出发,第二天凌晨2点回到住处。一天中车子都在颠簸陡峭的山区等外道路上蜿蜒前行,路两旁的沟壑峭壁让我不寒而栗。经过长途跋涉,下午4点终于到达桥址现场,已过了午饭的时间,我们拿出了前一天准备的馕、榨菜、矿泉水准备充饥。一位留着白胡子的柯尔克孜族老大爷远远望见我们的车子,便热情地上前向我的柯族同事嘘寒问暖,得知我们还没吃午饭,便不由分说地拉着我们就往他家走。我们一行9人走进老大爷家,虽家具不多,但院落干净、土炕整洁。老大爷急忙让家人为我们做拉面准备午餐,我们知道牧区条件有限,9人的一顿午餐就是老人几天的口粮,坚决拒绝,老大爷拗不过,最后还是给我们烧上了热茶。附近的老乡也围到老大爷家,与我们热情交谈。得知我们是为村里叶尔羌河上的遛索改造桥梁时,老乡们既高兴又开心,再也不必担心洪水时无法过河,平常遛索过河容易掉落河中的危险了。老乡们告诉我们,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大大加快,牧区的路多了、好了、宽了,牧民们告别了泥泞不堪的山路,走出了与世隔绝的大山,杏子可以卖出去了,羊也可以卖上好价钱了,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临别时,我们把多余的馕、榨菜给了老大爷,老大爷得知我是一名江西援疆干部,他紧紧握着我的手,嘴里不住地说着“雅克西、雅克西”,听到这热情淳朴的语言,望着老人慈祥的面孔,一股股暖流涌向我的心田。老乡们的热情好客、笑逐颜开,不就是一代代交通人在茫茫的雪域高原高举民族团结大旗,不畏艰险、拼命苦干的结果吗?我们修的一条条路不就是一条条团结致富路,架的一座座桥不就是一座座惠民连心桥吗?与老乡们的艰苦生活条件相比,我们为交通建设付出点辛劳算什么呢?
在牧区我感受到民族老乡的热情好客,在工作中也与民族同事建立了真诚友谊,通过以心交流,以情沟通,争做民族团结的使者。今年到我单位工作的一个刚毕业的疏勒县维吾尔族大学生,父母离异、家庭贫困,他是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扶持下,上了内高班,考上了重庆交通大学。在他迟疑是到交通运输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工作还是去做特岗教师时,我跟他聊了三个小时,给他解开了思想上的疑惑和顾虑,最后他选择了到交通运输局工作。后来他跟我说,非常感谢我与他的交流沟通,在州委组织部与江西援疆指挥部共同开展的“1+X”活动中,主动要求我与他结对子,工作中有什么问题也主动来与我交流请教。其他多位民族同事,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或不清楚的问题时,也找到我来谈心和交流。通过工作和生活的交往交流,正面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宣扬各民族都崇尚真善美的共同价值观。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任何人首先是国家的人,然后才是民族的人,都必须要有国家认同感、文化认同感,都必须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字;国家稳定、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民族之幸、人民之幸。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也是我党执政的最初实践地,有着天然的红色基因,多少革命先辈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付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我的很多乡邻在最困难时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参加革命,最后成为无名英雄。他们这种对革命的执着信仰、坚定意志,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理想信念,时刻激励着我,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发扬江西人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我时刻践行着这种信念,对工作任务不讲条件、加班加点、不折不扣地带头完成;对公路项目建设管理,认识到每一个项目都是惠民工程,国家投资的每一分钱都要用于修致富路、架连心桥,要求项目资金每一分都用在工程建设上,对项目质量严格管理,对承包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严词拒绝,而对老百姓们提出的合理要求,想办法尽量满足。
我们来援疆,除物质援疆之外,智力、人力援疆也是重要内容,把内地相对先进的知识、技术、观念、经验传授给当地是我们援疆干部人才的职责。江西的交通运输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江西交通人的辛勤努力、精心管理、技术攻关下,创造了两年保质保量建成一条高速公路的“江西模式”。克州的公路建设,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春风鼓舞下,即将迎来跨越式发展,项目管理、质量监督、后期管养等技术水平也急需提得更高。作为交通援疆干部,这正是干事创业的舞台,是自己职责所在、能力所及。8个月行程近3万公里,我对克州所有在建、续建、新建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检查,熟悉项目建设管理的特点、现状,了解克州公路建设中的地质特点、技术难点,掌握项目设计、监理、施工的队伍现状,努力提高项目建设的管理和质量水平。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制订《克州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建立项目管理第一、第二责任人制度,加强和规范项目现场管理、质量监督、工程变更等环节的管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从项目立项、招投标、合同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监督验收、工程变更等各个环节对项目管理人员予以技术指导,提升了全局项目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克州农村公路项目建设管理贡献了自己的一分力量。针对克州多山少植被、地质灾害频发、重建轻养的现状,力争把每条路建成在设计使用年限内都是司乘人员的顺畅路、老乡们的开心路,在项目实施、技术变更等方面尽量考虑道路的长期使用,使有限的项目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避免道路受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而中断后成为烦恼路、堵心路。如阿克陶县煤矿至恰尔隆公路,由于国家资金有限,项目多次大幅度更改设计,开工后发现现场多处与设计不符,为了保证建成后的长期通畅使用,我5次上施工现场解决技术难题。我们建设的每一条道路,不但是以后的致富路,开工伊始就要是项目所在地的致富路,因此要求中标人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人工,使当地老乡不但能增加收入,还能培训技能。仅阿克陶县煤矿至恰尔隆公路项目,项目工期仅半年,就有50多个当地老乡在项目上挣取了100多万元收入,使这些家庭2014年的收入大幅增加。当地的老乡遇到我们就常说:这条路真是惠民连心工程,不但以后,现在就是我们的致富路啊!
我们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是沿着历届援疆干部人才的足迹,远离妻儿、告别亲朋,在各行各业、各自挂职的单位,挥洒汗水,发挥智力援疆、人力援疆、物力援疆的作用,在帕米尔高原耕耘致富的土壤,播撒团结的种子,结出连心的硕果,都是在用心铺筑新疆各民族群众团结致富的道路,用爱架设新疆各民族群众与党和国家惠民连心的桥梁。
曾经有人问我:一朵云能飘多久,一丛花能开多久?我不知道答案!但如果你问:为援疆事业能奉献多久?我们援疆干部人才一定会说:心跳多久就奉献多久!不论山有多高、水有多深、路有多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谁也不能阻挡我们援疆干部人才的脚步。给予援疆干部人才信念、力量和支撑的,是对事业的执着,对民族团结的维护,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各位援友们,让我们感恩伟大祖国,与各民族兄弟携起手来,在广亵的边疆大地上放飞五彩的梦想,用虔诚的心灵收获无悔的人生,用生命诠释“奉献新疆”那永不褪色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