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六章 关于克州人民医院推广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的调查报告

  江建华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全球每500多万新生儿死亡中,其中19%死于新生儿窒息,在这些新生儿中,许多是由未接受正确的复苏抢救。为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病死率和伤残率,提高儿童生存质量,2004年7月,我国卫生部妇社司与美国儿科研究院启动了“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项目目标是确保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1名受过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并掌握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项目先在中西部20个省份实施,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克州人民医院近年也进行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培训及推广,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为了在全州进一步提高并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技术,对克州人民医院进行了新一轮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并对培训的效果、技术掌握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克州人民医院是克州最大的医院,已发展成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预防集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全院产科年分娩量约4200例,窒息有500余例,窒息的发生率高达11.9%,明显高于国内5%~10%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和预后。并且克州地域广阔,经济相对落后,基层医院医疗技术落后,新生儿窒息复苏仍然不规范,存在复苏设备简陋等问题,窒息的发生率更高,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最主要原因。

  1.调查方法及进度。

  2014年4月——5月了解本院新生儿复苏的流程、复苏器材,通过现场观察、问卷调查了解相关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复苏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不足。

  2014年5月——8月针对复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理论讲课、模拟操作反复培训,使相关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有进一步提高,确保多数人员达到熟练程度。

  2014年9月——11月对经过反复培训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理论考试、模拟操作考核、现场复苏观察等,了解本院对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提高状况。最后将本次调查写成调查报告进行总结,为本院、本州进一步推广新生儿新法复苏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2.培训对象。按照技术推广方案的要求,对医院产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麻醉师、新生儿及产科护师等开展为期半年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推广培训。产科医生7人,助产士9人,新生儿科医生8人,麻醉科医生5人,新生儿及产科护师17人。

  3.培训调查方法。首先成立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推广小组,对单位进行培训前评估,包括医护人员新法复苏技术认识及掌握情况、新生儿复苏设备配备情况、近年医院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等。制订严密培训计划,为每个学员发放新生儿新法复苏教科书,医院配备新生儿抢救模型及新生儿气管插管训练模型及悬挂新生儿复苏抢救流程图,培训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操作示范、设置模拟操作现场、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相结合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受训人员实施窒息复苏技术操作的能力,加强合作精神,定期进行考核和复训,每名学员都要经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不合格者进行补课,力争达到人人过关。

  二、调查结果

  1.本院窒息发生及现场复苏情况调查。本院年分娩量约4200例,窒息有500余例,窒息的发生率为11.9%,每次分娩均有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场。窒息复苏时65%有新生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手术室直接进行复苏,仍然有35%由产科医生、助产士、麻醉科医生进行复苏,效果不好时才通知新生儿科医生来产房、手术室进行复苏,影响复苏效果。

  2.抢救设备及药品管理情况。对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科窒息复苏设备情况进行调查。新生儿复苏气囊、新生儿面罩、辐射保温台、新生儿喉镜、镜片、气管导管、气管导管管芯、低压吸引器、吸引管、胃管、抢救药品等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科均有配备,但培训前都是带气囊的气管导管不符合要求,培训后均配备无气囊的气管导管,而且胎粪吸引管、空氧混合仪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科均无配备,有待进一步完善。

  3.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医院已经建立院内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制订了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计划,并开展了多次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由第一次培训前(2010年)的19.6%下降到现在的11.9%。调查发现,医院没有按要求在产房、新生儿科悬挂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并且对克州三县一市医院及具有助产机构的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仍不够,没有很好地做到定期复训。

  4.接受培训的46人中曾参加过有关新生儿窒息复苏专题培训班的有9人,听过1次讲课的有23人,从未接受过相关专题知识培训的有14人。通过本次培训,理论考试合格率从培训前的57.7%(15/26)上升到培训后的92.3%(24/26),操作合格率从培训前的46.2%(12/26)上升到80.1%(21/2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培训后新生儿科医生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合格率(100%)明显高于产科医生(85.7%)、麻醉师(83.3%)、助产士(77.8%)、护师(68%)。

  三、存在问题

  1.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自2004年启动以来,已经在全国各地得到逐渐推广,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克州地域广阔,经济相对落后,基层医院医疗技术落后,新生儿窒息复苏仍然不规范,存在复苏设备简陋、复苏技术落后、培训不到位等问题,窒息的发生率高,复苏效果差。

  2.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虽然得到卫生部门的重视和关心,并给予专款扶助,但尚未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不能保持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广泛推广。

  3.培训人员经过技术培训虽然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有明显的提高,但对复苏的一些关键技术如气管插管、气管内胎粪吸引掌握程度仍然不熟练。

  4.重要的窒息复苏设备配备不全。复苏需要的胎粪吸引管、空氧混合仪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科均无配备,气管导管不符合要求。

  5.产、儿科合作不够密切,新生儿复苏技术不够熟练,不能保证窒息患儿的有效复苏。本院窒息复苏时65%有新生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手术室直接进行复苏,仍然有35%由产科医生、助产士、麻醉科医生进行复苏,效果不好时才通知新生儿科医生进产房、手术室进行复苏,影响复苏效果。

  四、目的和意义

  新生儿窒息是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原因引起气体交换障碍,在生后一分钟不能建立有效的自主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等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儿童智障伤残的主要原因。要改善窒息新生儿的预后,除了要加强产前检查,提高产科水平外,及时有效地对新生儿进行复苏尤为重要。近年来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在一些相对落后和边远地区仍未有效执行或推广。本课题主要是在了解克州人民医院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产科医师、新生儿科医师、助产士、麻醉师等)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存在的不足反复地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然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使相关医务人员均能熟练地掌握新法复苏,使每个窒息的新生儿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复苏,从而减少因窒息而造成的死亡和伤残,同时把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进一步向本州县、乡基层医院推广,使更多的新生儿得到有效的复苏,提高新生儿的成活率,减少伤残。

  五、讨论与建议

  新生儿窒息在新生儿科及产科属于常见病,其本质为缺氧。引起新生儿窒息的病因有很多,凡是能够造成胎儿及生后缺氧的因素均可以引起新生儿的窒息,它可以发生在产前、产时及产后,但多数发生在产前,为胎儿窒息的延续。新生儿窒息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比如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生存及其质量。

  为进一步增强复苏效果,推广复苏技术,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建议应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

  1.加强宣传围生期保健的重要性,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做好产前定期检查,早期发现高危妊娠,重点监护及时处理,减少窒息的发生。本院年分娩量约4200例,窒息500余例,窒息的发生率为11.9%,高于国内5%~10%的发生率,可能与本州经济相对落后、孕妇不重视卫生期保健、未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等有关。

  2.不断强化培训,规范复苏技术,提高复苏效果。注重实际操作的培训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关键,本州近年已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技术培训,本次对克州人民医院进行新一轮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采取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培训对象是产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麻醉师,针对面罩复苏囊的使用、气管插管术、胸外心脏按压、胎粪吸引、正确使用氧气等进行重点培训并考核,调查表明收到明显效果。

  3.建立助产机构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给医院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病房配备必要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及器械,完善本州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规范化管理机制。建立院内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的目的是在所有县级以上助产机构建立新生儿复苏工作的长效机制,以促进科室协作,加强院内新生儿复苏队伍的组织和培训,推动助产机构持续有效地开展新生儿复苏工作。

  4.加强产、儿科密切合作。让新生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科、手术室,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由于新生儿科医师技术更加专业,况且正压通气、胸外按压等需要产、儿科人员共同配合,目前为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许多医院都建立了产、儿科合作制度,对有高危因素的分娩,儿科医生提前15分钟进入产房(手术室),通过简要的病史采集,常能获得关键的、对准备和实施复苏有用的资料,预先制订复苏计划,按照能力组织好有关人员,各自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在高危产妇有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情况时,助产士要提前做好抢救复苏准备,包括氧气、吸痰器、预热辐射保温台、新生儿喉镜、面罩气囊、药物等,及时通知产科及新生儿科医生提前到现场协助抢救。大量资料证明儿科医生在高危现场等待分娩,能更好地进行窒息的复苏、科学合理的用药,向家属解释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及预后和转归,使复苏和复苏后的治疗具有连续性,并能得到家属的理解配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5.建立规范的培训基地,强化政府职能干预定期培训。将新法复苏技术纳入产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麻醉师的必考项目,制定出新生儿窒息复苏量化考核表,针对薄弱环节,强化培训。正压人工通气、气管插管技术是新法复苏技术推广应用的重点,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的基础是在新生儿娩出时尽快建立呼吸通道,特别是出生时无活力的新生儿,必须尽快插管,清理呼吸道,建立有效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6.大力培训师资力量,使新法复苏技术进一步在克州全面推广使用。只有对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工作常抓不懈,在基层医院推广新生儿新法复苏技术,不断反复培养基层人才,才能使新法复苏技术进一步在克州全面推广使用,造福于人民。

  主持:江建华

  参与:徐方 林张玲 丽肖玲

  米思露 刘旭 滕精强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