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鸿勇 骆赞磊 龚冬尧 张天玉
设施农业是随着农业环境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集约化程度很高的农业生产模式,它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成果,以工程建设为手段,人为控制调节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和条件,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水土资源,实现农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和周年生产,这种生产模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近几年,设施农业在阿克陶县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戈壁上建立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已经成为阿克陶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为了解该县设施农业发展运行状况,挖掘该县设施农业发展潜力,探索该县设施农业增产增效新途径,特做此调研。
一、调研背景
阿克陶县农业是农牧民长期以来一直以农牧结合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生产效益低。加上该县宜耕地资源缺乏,人均耕地只有1.5亩,农牧民收入低。而戈壁设施农业作为一项高效农业,成为阿克陶县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增长点。“十二五”以来,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口支援新疆克州阿克陶县统一规划要求,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要求和“一户一棚菜”“一户一就业”的思路,精心规划设计了温室大棚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民生项目。针对当地独特的生态条件,结合克州实施的安居富民和戈壁产业工程,2010-2013年投资2000万元,在阿克陶县重点援建了“江西阿克陶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造了200座阳光温室大棚,每座投资10万元,单个大棚面积500平方米。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园区内的200座大棚年果蔬产值达500多万元,为先行先试的农牧民户均增收3.6万元。5年来,共带动和吸纳中央及地方投资2.4亿元,现代农业开发区目前占地6000亩,区内有1000余户3100余人在劳动中收益。
然而,设施农业作为阿克陶县的一个新兴产业,对农牧民来讲是从无到有、重新认识学习的过程,设施的科学利用,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品牌的培育等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有些农牧民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温室大棚蔬菜高效生产的技术,有的承租户还不能很好地发挥设施大棚的生产潜力,有的农牧民有承租的想法,但没有种植好大棚经济作物的勇气。同时,在设施农业生产环节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设施品种选择不科学,经营管理较粗放,设施蔬菜未能体现出春提早、秋延晚或冬生产反季节供应上市的优势;节水省力技术推广不力,传统的大水漫灌技术仍在沿用,棚内土地利用率较低,节水增温技术效率不高;茬口安排不合理,管理不科学,生产的措施不规范,抓不住时节,产量和效率低下,等等。因此,如何优化设施农业种植结构、规范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户种植效益、提升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阿克陶县设施农业更好更快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阿克陶县农业发展现状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阿克陶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塔里木盆地西缘,边境线长达380千米。全县总面积2.47万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场、119个行政村,总人口21.6万人,由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汉族、塔吉克族等13个民族组成。全县分为平原农区和高山牧区两部分,其中平原农区面积87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6%,高山牧区面积2.33万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6.4%,山区平均海拔4000米。全县耕地面积33万亩,人均耕地1.5亩,人均牲畜2头,存在“种地没有好地、放牧没好草”的现状。
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0.38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5.0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完成8.17亿元,增长34.1%;第三产业完成7.16亿元,增长16.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亿元,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7亿元,增长32.2%;公共财政收入达到2.11亿元,增长7.2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21元,同比增长1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9万元,同比增长17.65%。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不足1万元,农牧民人年均收入只有3521元,排序是全疆倒数第一,属国家级贫困县。
(二)农业发展现状
阿克陶县属农牧区域混合布局的县。201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0.25亿元,同比增长13.9%。粮食连年丰收,总产突破19.36万吨(按2.2元/公斤,4.26亿元),增长2.1%;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建成温室大棚5808座7451亩,棚均效益万元以上(0.58亿元);林果总面积14.39万亩,总产量达到8.7万吨,总产值1.6亿元;年末牲畜存栏52.81万头(只),商品率达60.9%;禽类养殖规模达到135.1万羽,增长15.5%;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已登记注册131家;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3万人(次),创收3.29亿元;围绕“十户联牧、百户联耕、千户脱贫”目标,实施16个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共使2723户1.13万人实现了脱贫。
(三)农业服务水平情况
1.服务机构。县农业局下辖县农经局、农技站、农广校、种子站、原种场、能源站、信息服务中心7个直属单位,各乡镇场均有农经站和农技站各1个,有农技人员2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8名,中级职称17人,初级职称118人。全县共有农技推广站16所,农业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为农业科技推广打下了较好基础。
2.技术水平。阿克陶县是克州最大的农业大县,但是农业技术人员短缺,整体知识水平较低。该县平均每千亩地不足1名农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匮乏是制约阿克陶县农业发展和脱贫致富的“瓶颈”。据调查,县乡农牧科技人员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仅占10%,中专以上学历占63%,初中以下学历占17%;非专业人员占10%,初级以下专业人员占技术人员的74%。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
三、设施类农业发展现况
(一)设施农业建设情况
近年来,阿克陶县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增长点,紧紧围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高”的目标,以培育特色产业为关键,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立体农业,提高市场最大经济效益,使设施农业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县已发展温室大棚5808座(7451亩),其中常规温室1552座(2329亩)、戈壁温室1998座(3996亩)、大拱棚1100座(770亩)、小拱棚1158座(347亩),2014年全年累计育苗1300余万株,成立种植业合作社7个。初步形成了以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格局,设施农业已经成为该县农业生产的优势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规模化、专业化设施栽培生产基地雏形正在形成。
(二)设施农业经营管理情况
1.温棚类型多样化。温棚类型由过去单一的中小拱棚、塑料大棚发展到现在的普通日光温室、节能日光温室、四位一体温室和智能连栋温室等多种类型。2014年设施农业类型调查情况。
2.种植品种更加丰富。在设施农业起步阶段,栽培品种以种植管理简单的叶菜类蔬菜为主,逐步发展到种植茄果类、叶菜类、油桃、樱桃、草莓、花卉、食用菌等,以及反季节的蔬菜瓜果,形成了多品种、多时段的供应,极大地丰富了蔬菜市场。2014年阿克陶县设施农业生产结构情况。
3.栽培模式不断优化。从传统的有土栽培,向少土、无土、立体栽培栽种模式转变。设施农业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一年四季创收的跨越,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现代农业转变。
4.承包农户不断扩展。设施农业起步初期,主要以引进外地有技术、肯吃苦的承包户为主,本地农户承包为辅,现在少数民族农民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比例越来越大,传统生产习惯开始逐步转变。2014年温室大棚承包户分布情况。
5.经济效益不断增加。设施农业生产的发展带动了少数民族农牧民积极投身设施农业,拓宽了少数民族农牧民的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据了解,有的农户种植花卉2茬,亩收入可达7万元,西红柿1茬每座收入8000余元,辣椒1茬每座收入6000元,立体栽培生产1茬每座收入8000元。相比传统农业,种植效益空间很大。
四、阿克陶县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力量薄弱,服务水平较低
据调查:全县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10%,拥有高级技术职务的只占农业科技人员总数的4%,拥有中级职务的仅占8.5%。科技人才队伍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需求;科技人员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不够,高层次人才匮乏。在整个农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多数人较熟悉粮食、传统养殖等大宗农牧业的栽培、饲养等生产技术,而对于多样化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提高技术,以及农产品的保鲜、储藏和加工技术等各方面知之甚少,特别缺乏新兴的设施农业实际操作技能的科技人员,这一切都制约了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尽快转化和推广应用,设施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较为滞后,设施农业整体生产水平较低。
(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机械化水平低
大部分温室设施结构较为简易,没有加温通风设施,部分日光温室的设计和建设还不规范,设施结构差,导致环境控制能力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生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经验和摸索,与标准化生产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设施农业生产的反季节高效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同时,缺少配套的现代设施农业机械,机械化作业水平低,能够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的机械没有得到推广应用,目前整个设施农业生产仍以人力操作为主,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水平低成为制约设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薄弱环节。
(三)设施经营管理不顺机制不活,缺乏发展后劲
阿克陶县虽然成立了设施农业管委会,但因承包温室的农牧民分属于不同乡镇,在管理上要依靠乡镇,存在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影响了生产安排和栽培措施的落实。承包经营者有少数民族农牧民和汉人,掌握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制定了详细的奖罚制度,但难以落实,影响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在资产管理方面,思想上不够解放,产权明晰进展缓慢。县领导抱着政府投资,资产归政府,不能变卖国有资产的保守思想和观念,不愿将温室优惠转售给农牧民,造成产权明晰工作进展缓慢。一方面有需求的农牧民无法拥有产权,只能承包,不愿增加投入;另一方面投资回收遥遥无期,政府在常用设施如棚膜、棉被等保温设备的投入仍在不断增加,政府不堪重负,发展后劲乏力。
(四)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科技意识不强
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专业的服务体系,缺乏专业技术队伍和科研服务机构;对市场需求研究不深、不细,不能把握市场所需的产品种类、品种和质量要求等,没有一定的销售渠道,生产指导具有一定盲目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相对偏小,整个产业链条尚未完全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未建立,总体经营效益较低。同时,从事设施生产的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科学技术应用意识不强,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掌握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设施种植不能完全按照技术标准进行,导致茬口安排不合理,生产周期短,利用率低。在“春提前、秋延迟”生产环节上不能按规定时间定植,设施农业优势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五)投资渠道来源单一,后续资金不足
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目前,该县设施农业的资金投入主要依靠当地政府,但是该县为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支持力量薄弱;自治区、州政府和援疆省份虽有扶持,但支持力度有限;招商引资也存在一定困难,介入设施农业生产的企业数量不多,即使介入实力也不强;农民收入低,更不用说投资,资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由于对设施农业认识不足,农民等、靠、要思想相对严重,多渠道投入的机制还未形成,在不同程度影响了设施农业后续的顺利发展。设施农业发展资金缺口较大,急需多种项目资金投入支持。
(六)产业化程度低,品牌发展缓慢
设施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管理跟不上。在设施农业建设初期,引导了部分经营户进行投资建设,在生产种植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后期的经营服务却很少过问,缺乏对设施农产品销售市场的有效预测和定位,特别是产后服务缺失;生产和经营以个体农户为主,比较分散,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有效地将分散的经营户组织起来,没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品牌建设也处于起步阶段,品牌少而且生产面积小,产量低,市场供应量少,在县、州、自治区影响力小,不能形成品牌效益。农牧民品牌概念不强,培育品牌意识更弱,对已有的品牌由于没能体现出应有的效益而不加重视。
(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意识弱,产品质量安全有待提高
设施农业,特别是大棚蔬菜的生产不能充分利用该县水、土、气等环境无污染的有利因素,发挥出应有的预期效果。据调查,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进行生产的农户少,农户在温棚中违规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由于设施农业是一种封闭式的种植方式,加之阿克陶县降雨量非常少,在没有雨水冲刷、阳光直晒的情况下,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难以分解,产品中药物残留令人担忧,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据了解,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近万亩,而没有一亩通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
五、设施农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社会环境分析
1.国家政策倾斜。国务院32号文件已提出要加大对南疆三地州的支持力度,自治区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南疆三地州的优惠政策,并确保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州委、州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设施农业、戈壁产业的发展规划,阿克陶县农业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绝好机遇。
2.县级政府重视。阿克陶县委、县政府针对农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牧区不足0.2亩的现状,把设施农业发展列入了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提出大力开发戈壁荒滩发展设施农业的举措,并把它作为县今后设施农业生产的主攻方向。
3.部门认识到位。克州、县各级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部门正逐步转换工作思路,把搞好设施农业科技攻关、技术指导作为服务“三农”的一项新的重要工作内容,加大了工作力度。全县上下已经形成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良好氛围,为设施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服务保障。
4.援疆大力支持。近几年,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江西省对该县的援助力度加大,技术、资金等方面援助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为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同时通过两地的交流考察学习,该县设施农业栽培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市场前景分析
就蔬菜而言,按2012年我国人均蔬菜瓜果及制品消费量130公斤/年水平计算,阿克陶县21.6万人年需蔬菜约2.8万吨。据调查,2012年阿克陶县蔬菜的实际生产量为1.72万吨,尚缺口1万吨以上,市场空间大。所以,每年需从广东、海南、山东等调入大量新鲜蔬菜供应市场,保障市民消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对反季节蔬菜、瓜果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近几年,随着城市城镇化的发展,喀什地区周边蔬菜基地日益被侵蚀,蔬菜产量急剧下降,加上喀什流动人口较多,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整体缺口较大,而阿克陶县离喀什地区仅仅只有37千米的距离,生产的蔬菜可及时供应,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
另外,阿克陶县优质农产品具有开拓周边国家市场的潜力。周边国家的风俗习惯、消费偏好与该县相似,且农业欠发达,农产品有一定的需求,对该县农产品的接受程度较高。近年来,阿克陶县农产品出口贸易日趋活跃,外销蔬菜、果品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外销的反季节西红柿、黄瓜、辣椒、西葫芦等在这些国家很受欢迎,外销市场潜力巨大。
(三)自然环境分析
1.气候条件。阿克陶县的气候是立体垂直分布的,平原农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可利用光能丰富,日照时数2789小时,≥10℃积温4200℃~4500℃,无霜期长,221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体营养物质的积累。特别是发展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室内升温快,有利于蔬菜瓜果等作物快速生长。
2.水资源条件。阿克陶县境内河流属塔里木河流域,全县地表水总径流量为28.24亿立方米,其中河水径流26.68亿立方米、泉水1.56亿立方米。共有大小湖泊8个,大部分分布在布伦口乡境内,均属高原淡水湖,湖水面积约20.5平方公里。农业灌溉用水主要引用库山河和盖孜河水,两河年径流量分别为6.36亿立方米和9.85亿立方米。地下水位较高,设施到位的条件下,可利用水资源较丰富。
3.环境条件。阿克陶县是克州传统的农牧业主产区,区内工业总量较小,环境污染轻。2013年,全年县城空气质量达标率96%,除沙尘等天气影响外,乡村空气基本无污染,城区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达到100%,河流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另外,为维护生态环境,对入县企业环境准入门槛逐步提高,并开展了以治理叶尔羌河、盖孜河流域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全县生态环境良好,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
4.自然灾害。阿克陶县地形复杂,气候类型极为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繁发,主要有风灾、旱灾、冰雹、霜冻、浮尘、山洪、雪灾、地震等。风灾大都出现在3-5月,浮尘一般出现在5-6月,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期,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对作物危害极大。为此,只有通过设施农业才能克服以上困难,给作物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小环境,保障作物正常生长。自然灾害的频发反而成为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
(四)地缘优势分析
阿克陶县位于天山南部的南疆地区,而南疆地区周边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接壤,过境线长达2600千米,拥有别迭里、红其拉甫、卡拉苏、伊尔克什坦、吐尔尕特5个口岸,曾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也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中连接中亚、欧洲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有利于外贸型农业的发展。
近年来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公路、铁路运输能力的提高以及疆内“绿色通道”的全面开通,为全县鲜活农产品大流通格局的形成提供了运输保障。县城距乌鲁木齐市1518千米,距克孜勒苏自治州首府阿图什市90千米,距喀什市37千米。较从内地调运蔬菜,具有运输距离短、运输成本低的优势,为提高反季节蔬菜、瓜果的市场竞争力,减少内地蔬菜调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设施农业发展对策和措施
(一)合理规划布局,加快优势产区建设
合理规划设施农业布局,充分利用戈壁发展设施农业,在遵循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根据目前设施农业生产状况和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培植玉麦乡-阿克陶镇-原种场片区、皮拉勒乡-加马铁热克乡片区、巴仁乡-喀热开其克乡片区三大设施农业产区,积极发展适合当地种植的甜心瓜、番茄等特色品种,推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做大做强区域特色。同时,引进新的品种,培植新的区域特色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健全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健全县、乡镇两级农牧科技服务体系,合理规划、建立一批病虫测报站、土肥监测点和设施农资服务点,建立起以农牧科技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在做好全县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服务的同时,以便承担国家、自治区、克州科技推广项目和试验基地示范。加强农资、农机市场监管,杜绝农业生产中不能使用农药、化肥的农牧产品流入市场,使基层农牧业服务机构成为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载体,成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
(三)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新机制
资金投入是设施农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建立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引导、金融扶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要多种渠道筹措设施农业发展资金。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制定出相应的招商优惠政策,鼓励全县各级部门干部参与设施农业招商工作,吸引外地设施农业大户来县投资;另一方面要在有关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户口迁移、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资金、项目、人才到该县投资开发设施农业。二是积极申报国家、自治区、州等有关设施农业项目,争取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并捆绑使用,加大对设施农业发展的支持。三是创新机制,积极协调设施农业贷款,大力培养优良客户,尽快培育出一批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等,降低贷款风险,提高金融部门贷款的积极性。
(四)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设施生产科技水平
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力度,结合种植户的实际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科技培训与示范指导工作。一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聘请山东寿光等与该县地理区域环境相近地方的科技人才、自治区相关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前来技术指导,对县、乡农技站的技术人员进行传帮带,解决农民在设施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设施生产和管理水平。二是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①采取各种设施农业专题培训、现场会、专家讲课等形式,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发放培训材料。②组织有积极性的农牧民或承包户到阿克苏、喀什地区等设施农业先进地区跟班学习8~12个月(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提高设施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水平。③要对乡镇基层农技站技术人员定期培训,更新其知识。三是发挥县、乡技术骨干作用,下乡与承包设施的农户签订技术指导合同,为其提供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四是制定优惠措施,吸引山东、辽宁等北方省市具有一定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的农民当技术员进行现场指导,或在当地承包进行生产经营。五是成立设施农业技术研究机构或设施农业技术合作社,开展技术研究与推广,主攻设施生产技术、节水滴灌、抗病嫁接、设施温湿度调控、病虫害防治、丰产栽培、储藏保鲜、分拣包装等重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为农民提供完整齐全的技术服务。
(五)建立试验示范点,发挥农业标准园管理示范效应
建立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示范点,大力推广科学合理的日光温室结构、科学合理的茬口安排、优良品种、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土少土栽培等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加大新品种引进试验、新技术示范推广、综合技术的组装配套等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提高对农户的示范带动效果,发挥农业标准示范园的示范效应,真正将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
(六)建立安全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对产地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治理,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管理,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安全用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果蔬进行监督抽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培训检测人员,承担对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常规检测工作。培育农牧民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积极引导农牧民以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为目标,生产全过程中实施质量监控管理,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和产品品质追溯制度。
(七)实施品牌战略,提升设施农业产业综合效益
在发展现代农业高效生产的同时要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品牌,宣传品牌。利用各种农产品推介会、博览会等各种途径,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强化招商引资,加快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集中精力把重点放在巴仁杏、枣、木纳格葡萄、有机蔬菜等为主的特色产品的建设上,进行各类产品的分类、分级、精选、保鲜、储藏和包装。根据该县山区无耕地、工业园区企业较多的情况,成立农业产业化农产品配送中心,对山区配送粮油、蔬菜、水果等各类农副产品,畅通农产品标准化销售渠道,拓宽销售途径,提高农产品经济价值。
(八)培育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业服务水平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围绕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有目的地组织和引导、鼓励、扶持生产大户、销售大户和经纪人牵头组建设施农业产销合作社,为其提供发展场所,配备专业财务人员,享受国家、自治区、州、县支持发展农业的各种优惠政策,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以合作社为依托,实现标准化生产,积极参与设施农产品出口基地备案,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并注册商标,鼓励他们在中亚各国进行境外商标注册。通过企业树立品牌,打造名牌,使产品进入乌鲁木齐市和中亚等国际市场。
(九)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功能
利用各种媒体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产销信息,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避免或降低生产的盲目性、趋同性和随意性。利用现代传媒网络等手段,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周边城市和地区的供求信息,与国内各大蔬菜(果品)以及各类专业或综合批发市场实现信息联网,通过信息网络及时反馈各地的市场价格和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沟通、衔接设施农产品生产、经营、销售各个环节,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建立相对稳定的产销供求关系。组织农村信息灵通人士,如购销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建立信息服务组织,围绕设施农业发展收集信息、引进技术,向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信息服务。
七、综述
设施农业产业是阿克陶县的一大新兴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特别是“戈壁温室”的建立,更是一大创举,把无土少土节水设施农业作为扩大农业耕地面积、解决人多地少突出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探索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发展设施农业必须引导广大农牧民改变传统低收入的生产方式,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提升设施农业种植水平,提高设施农业产出效益,让设施农业,特别是戈壁农业的高收益刺激农牧民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使设施农业成为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增长点,真正发挥江西援疆温室大棚的示范作用,带动阿克陶县设施农业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