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张忠年事先设计好的规划,张忠良主要负责新成立的贸易部。
贸易部成立之初,张忠年对张忠良说:“忠良哥,现在厂里也缺人手,你看看有合适的,就从外面招几个业务员,阿盛你觉得可以就暂时由你先带着。”
张忠良说:“暂时先不要招人吧,跑业务是个非常高难度的技术活,业务员不但要人品好,还要特别机灵,新手需要慢慢观察和培养,不急。”
张忠年说:“忠良哥,这些你有经验,都交给你了。”
阿盛开始跟着张忠良跑业务。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张忠良对阿盛大抵有了初步的了解,平心而论,阿盛除了有点粗枝大叶,比较贪玩外,并不像张忠年说的那么一无是处,他想:现在社会上的年轻人大都有这些毛病,这不能全怪年轻人,浮躁是当下的风气。
由于理解,张忠良与阿盛非常投缘。为了尽快开展业务,张忠良既当主管又当业务员,大半年下来,他几乎把全国跑了个遍,但事与愿违,张忠良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市场不景气,没有他期待的那样理想。
张忠良由于经常出差,差旅费就是个大头,他现在身无分文,及时报销差旅费就显得比较重要,这一点完全不像以前。以前,张忠良自己是老板,不报差旅费口袋里也很殷实。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现在是个打工仔,虽然老板是他的堂弟,但弟媳这一关总是要过的,弟媳兼着厂里的会计,对他的差旅费总做着严格的审核和把关。弟媳的审核近乎到了苛刻的程度,令他感到惊讶的是:弟媳不愧是财务的好手,她对全国的火车、列车、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路线及价格了如指掌。
张忠良的开支费用虽然不用张忠年签字,但每次弟媳都要质疑和询问,张忠良虽然问心无愧,但由于平时养成了粗枝大叶的习惯,难免在很多细节上就会出现一些偏差,费用上出了偏差,就要看弟媳的脸色。长此以往,张忠良就有寄人篱下之感。关键是他全国各地跑了大半年,也没接到几个像样的单子,长期寄人篱下又不能讨人欢心,张忠良自然如坐针毡。
老婆在张忠年耳边念叨,说:“大半年都过去了,总不见一个像样的单子,差旅费倒不少,我看还是把贸易部撤了吧。”
张忠年不耐烦地说:“你怎么这么急功近利?总得给人家时间呀,市场需要培育期,你知道吗?”
老婆说:“再这样下去,我们这个小厂可承受不住。”
张忠年粗声粗气地说:“真是头发长见识短,都像你这样想,企业还怎么做大?”
为了留住张忠良,张忠年对他说:“哥,你不要和女人一般见识,贸易部你尽管放开手脚去做。”
张忠良笑笑说:“我不计较,她也是为了工厂好嘛,只是工作进展的确慢了一点,我感到对不住兄弟!”
张忠年大度地说:“不急,哥,你可千万别这样想,市场需要培育,哪能这么快见效啊?”
张忠年的大度,使张忠良感到很宽慰,说:“我昨天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有个单子比较靠谱,我明天带阿盛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