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国内外依托工业园区推进城镇化发展相关经验和做法

  (一)国外工业聚集区城镇化发展经验和教训

  1.德国鲁尔工业园区通过转型发展、资源整合不断焕发新的活力。鲁尔工业园区原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在经历了煤炭和钢铁等危机后一度陷入发展低谷,但在一系列改造与转型发展中又重新走向兴盛,现高科技产业园绿荫环绕,商贸中心、住宅区和文化休闲设施等配套完善。其主要做法:一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对区内传统产业进行企业集中化、合理化改造;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医药、环保等新兴工业以及零售、咨询、广告、创意等新兴服务业;鼓励企业间及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合作,发挥“集群效应”。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在波鸿、多特蒙德等陆续建立大学,以适应产业转型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设立“技术转化中心”帮助企业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三是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活质量提高。采取改造河流、限制污染气体排放等有力措施改善曾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制定实施“绿色空间”计划,打造“在绿色中居住,在公园里工作”环境,吸引企业落户和从业人口,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四是传承与弘扬工业文化和现代文化。被废弃的老工业区在以IBA埃姆歇公园为代表的区域整治中,赋予了旅游、购物、娱乐、休闲、展览等新职能,打造特色工业旅游路线;建在旧工业场地上的住宅区,提供着丰富多样的居住环境和模式。

  2.英国伯明翰立足城市特点除旧布新,形成产业多元化格局。英国伯明翰早期曾享有“世界工厂”和“工业革命摇篮”的美誉,但由于固守传统工业和资源枯竭等因素,经济状况恶化严重,失业率曾一度高达25%,70年代进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经济转型,并较为成功。其主要做法:一是明确产业定位。把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体系作为目标,强化政策导向作用,推动经济转型,形成健康的经济生态。二是利用原有基础发展新兴产业。利用老工业遗留的铁路、公路、水路、国际机场等要素环境优势,推进旅游会展、工程设计、环境治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原厂区兴建集购物、娱乐与观光为一体的商务中心等。三是建设知识型城市。研发园依托理论和科研优势,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新兴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城市发展规划列入“建设知识城市”内容,通过教育和职业培训,为新兴企业提供合适的劳动力。四是推进产城融合。改造运河、发展旅游,带动零售、宾馆、休闲、文化等产业振兴;通过对创意文化的扶持,把文化因素融入城市经济发展,使商务旅游、会展和观光经济得以拓展,促进城市经济转型。

  3.美国底特律的新旧产业集聚“青黄不接”导致城镇化失去支撑。底特律曾是人口达180万的美国第四大城市,拥有成千上万家汽车相关企业的著名“汽车城”,如今却面临着暴力犯罪频发、失业率高企、财政危机等严重问题,人口骤降到只有约70万,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2年美国最悲惨城市。底特律的没落,与其过分依赖汽车产业不无关系,渐失优势的汽车产业在发生转移时,新产业未能同步跟上形成新的集聚,出现“青黄不接”的产业空心化现象,以致城镇发展失去支撑。底特律的由兴致衰警醒我们,新型城镇化,除住宅集中化、人的城镇化、“城”“市”兼备外,更重要的是城镇在具备核心产业竞争力的同时,还有综合发展的能力,尤其是产业创新能力。同时,必须认清国内外产业转移和集聚发展形势,培育支撑城镇化发展的产业基础,引导城镇化发展契合于产业集聚和转移实际,实现城镇化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依托工业园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做法

  1.苏州工业园注重产、城、人的和谐统一。苏州工业园是我国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开发区,也是一座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现代新城,其城镇化主要经验:一是坚持整体规划和开发。开发初即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制定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协调布局工业、交通、商贸、居住、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确立“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保障开发建设快速有序推进。二是持之以恒学先进,保证从规划到各项制度的持续、有序。三是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明确政企分开、小政府大社会,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确立“亲商、富商、安商”理念,建立“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组织架构、公务员队伍和对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四是注重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创新,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五是适度超前,提升城市能级,高水准建设“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加大会展经济、楼宇经济、流量经济和城市休闲经济培育发展力度。六是以人为本,创造都市幸福生活的城市要素。园区融合城市、园林、工业、商业、生活多种城市要素,让工作、生活、居住在此的人找到幸福感和归属感。

  2.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助推产城融合。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21世纪现代化国际工业新城区”为目标,致力于推动产业和城市融合,实现从工业园区到综合型城市平台的跃升。其主要做法:一是积极调整规划,包括空间布局、产业规划及财政投入规划,将更多的土地和人财物向城市和社会发展倾斜。二是加快城市设施建设,完善学校、医院、社区、商业配套等城市功能要素。如泰达慧谷功能分区,以每500米为半径,规划配置一个功能服务中心,设有零售、服务、酒店式公寓等,形成一个小社区,打造便捷丰富的公共设施供给体系。三是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模式,以抵御产业和城市融合背景下人口不断集聚带来的社会管理压力。如“1+2+2+3”的社区服务模式有效提升了区内居民的满意度、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

  3.昆山开发区把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其主要做法:一是有清晰、完整的城市分区和结构。开发区中工业、住宅、商业的分区明确,工业区在外围,通过城市对外干道连接,并不影响生活区;商业区在住宅之中,成点状布局,最方便地辐射服务居民;整体呈带型发展,使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距离较短,且能协同发展。二是等级与层次分明。园区的住宅、商业、公用设施都细分级别服务于不同对象。规划住宅用地分高、中、低三种密度,以接纳不同收入的人群;商业设施包括不同级别,分别服务于全市的中央商贸区、分区服务区的区级商业中心、社区范围的邻里中心;公园分为城市公园、区级公园及邻里公园三种。

  4.烟台招远市金岭镇以工业园区带动城镇化发展。招远市金岭镇以工业园区带动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其主要做法:一是“产业特色化+经营规模化”,着力打造双塔食品工业园和招远市矿山机械产业聚集区,通过园区带动、强企带动等形式,带动亦工亦农工人1万多人(占镇人口的1/4),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和人口聚集区。二是“环境园林化+居住城市化”,小山村延续传统村庄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建设生态优美、田园风光的美丽村庄;工业新区则同步配套“六通一平,三纵三横”,及净水厂、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站等市政设施,为村民变城镇居民提供客观条件,并分享城镇化发展成果。三是“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发展”。坚持走园区带动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之路,有效解决园区周边村群众“务工务农两不误”问题。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