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智慧城市概述

  (一)智慧城市概念及基本特征

  1.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是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城市状况,使城市生活便捷。智慧城市就是以智慧的理念规划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设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用智慧的方式发展城市,从而提高城市空间的可达性,使城市更加具有活力和长足的发展。

  2.智慧城市的内涵。智慧城市强调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使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使之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的特点。第一,智慧城市是一座智能的城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平台,动态整合城市信息数据资源,连接物理城市与虚拟城市,向政府、企业、公众提供个性化、动态化、多样化的综合信息应用服务,达到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信息数据资源丰富、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的目的。第二,智慧城市需要把握人的力量。首先,将人与人之间的P2P交流参与到机器与机器之间的M2M交流,使决策更加科学有效;其次,智慧城市也必须是一座人人会使用“机器”的城市,即各项技术不仅要满足人的需要,更要方便人去操作和使用。

  3.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智慧城市的理念是把传感器装备到城市生活中的各种物体中形成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实现物联网的整合,从而实现数字城市与城市系统的整合,实现城市的智慧管理及服务。因此,智慧城市应该具有充分感知、深度整合、激励创新和协同运作的基本特征。

  (1)充分感知。利用传感器、无线射频识别标记、GPS、监控摄像、数码相机和各类手持终端等智能传感设备,随时随地感知、捕获、测量和传递信息,实现对城市运行各个系统的实时感知;此外,被感知的客体也将更加丰富,甚至包括人的血压和公司财务数据等生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对城市中的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具有更全面灵活的感知能力。

  (2)深度整合。信息的深度整合是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的最根本区别。在智慧城市的运行中,信息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和高带宽的通信网络工具进行交互和多方共享,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使城市参与者实时监控自然环境和城市运行状况,从全局分析解决问题;同时提高了分析的高度和协作的广度,改变了目前城市运作的方式。

  (3)激励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激励个人、企业与政府发挥聪明才智,在原有的基础设施、产业基础和信息化应用等之上进行科技和服务创新,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为城市提供不竭的动力。

  (4)协同运作。智慧城市基于智能的基础设施,整合分析海量跨地域、跨行业和跨部门的数据信息,使得政府、企业、个人和各种组织与城市系统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义,从过去单向的“生产——消费”、“管理——被管理”、“计划执行”模式转变为多维和新型的协作关系,并将特定的知识应用到特定的行业和场景,制定特定的解决方案,更好地支持决策和行动,达成城市系统协调运作的最佳状态。

  (二)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了许多国家的欢迎。虽然目前世界上已经实施或者提出智慧城市战略的城市众多,特色鲜明,但是总体来说,目前智慧城市仍处于试验阶段,欧洲和亚洲开展较为积极。

  1.国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1)新加坡。新加坡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通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在电子政务、服务民生及网络互联方面,新加坡成绩引人注目。其中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数据、运营信息及丰富的用户交互体验,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

  (2)韩国。韩国以网络为基础,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通过整合公共通讯平台,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消费者可以方便地开展远程教育、医疗、办理税务,并能实现家庭建筑能耗的智能化监控等。

  (3)欧盟。欧洲的智慧城市更多关注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医疗、智能建筑等民生领域的作用,希望借助知识共享和低碳战略来实现减排目标,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投资建设智慧城市,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提升能源效率,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绿色智慧城市。

  2.国内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1)国内大中城市将建立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2009-2010年,广州、上海、北京、杭州、武汉、合肥、贵阳等20余座城市先后制定了智慧城市规划。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广州、武汉、宁波、佛山等10余个大中型城市把“智慧城市”写入其“十二五”规划并开始实施。北京、上海、宁波等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的理念与愿景规划。据国家开发银行有关专家介绍,在“十二五”的后三年,国家开发银行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元。

  (2)上海世博会彰显“智慧城市”的理念。国内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的上海世博会表现最为突出。IBM公司于2008年9月与上海世博局签署协议,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计算机系统与集成咨询服务高级赞助商。在随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旋律下,IBM公司以“智慧城市”为核心理念,整合全球资源,与世博局及相关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努力,成功配合了世博会的建设工作。

  (3)政府部门相继出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一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2012年12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2013年1月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90个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这标志着一场大规模的智慧城市升级运动拉开序幕。这些试点城市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二是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下发关于智慧城市发展指导意见。2014年8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家八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770号),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4]4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有关要求,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三)江西智慧城市及“数字南昌”发展现状

  江西省依据城市发展战略需要,在2009年便提出以“数字南昌”作为实现智慧城市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的目标,提出把打造“数字南昌”作为智慧城市的突破重点,通过实施“数字南昌”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市政府应急系统、数字城运、数字城管等重大工程,提升了城市运行监测和城市公共信息服务水平。通过“数字城市”建设,至2011年我省已初步建成数字城市公共管理系统平台。

  第一,在安保监控方面,已建设完成天网工程5591个视频监控点,其中治安类4329个、公安交管类350个、城管类912个,覆盖范围包括四县五区、新区及开发区,实现了南昌全城主要区域无盲区、无死角。

  第二,在数字城管方面,从2009年10月开始筹建南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至2011年南昌市数字平台共受理城市管理问题51.94万件,整改到位50.79万件,整改率98%,视频监控平均处置时间30分钟左右,处理率100%。

  第三,在智能交通方面,2011年建成智能交通指挥系统,正式启动了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最先进的交通指挥中心,该中心的启动也标志着南昌市交通正式迈入智能时代。

  第四,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2011年底南昌市启动建设南昌市食品药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对南昌市重点药品生产企业、销售药店以及酒店、餐饮店的网络实时监控。

  第五,在蔬菜肉类追溯方面,2011年底南昌市政府出台有关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目前已覆盖各城区,并在定点屠宰厂、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零售经营户、餐饮食堂等建设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实现从餐桌到源头均可逐一追溯,确保餐桌安全。

  第六,在生态环保方面,利用全球眼视频监控技术建设的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已建成市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对50余家重点污染源防控企业实施了污染源自动监控。

  第七,在交通运输方面,由GPS和手机组成跟踪定位管理系统以及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也已建成,企业接入数达500多家,能为5000多辆汽车提供定位跟踪服务,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为区域物流中心。

  第八,在档案管理方面,南昌市数字档案馆已经开始建设并纳入数字南昌规划蓝图。今后市民在家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在电脑里查阅各类档案。

  第九,在水文监测方面,重点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生态管理和环保监控体系,构建环保监控网络。建立以物联网设备为基础的感知层、以无线网络为载体的传输层和以数据分析为核心的生态管理层。

  第十,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建设方面,利用高速数据专线纵向建立市——县——乡三级分层专用网络,横向与定点医疗机构就近接入,助力县级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建设数据中心,实现以市级管理中心为核心、县级数据中心为基础的本地化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建设应用系统。

  第十一,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建设以政务信息网为依托、按照“统一交易流程、统一交易软件,集中进场交易、共享评标专家、全程电子监察”的原则,开发安全高效的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承载各级政务部门的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业务。

  第十二,在城市地理信息方面,建成统一、权威、标准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地理信息与城市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的互通互联与整合集成应用,为城市各部门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

  第十三,在无线城市建设领域,江西移动全面推进无线城市建设、推动移动改变生活。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深入自然村,并推出工业级SIM卡适应高温、高湿的复杂自然环境,支撑多层次的应用开发并设置特有的短信报警。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