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国内网络舆情现状

  (一)网络舆情关注热点

  网络舆情的关注热点历年都有一些波动,主要分布领域集中在民生领域、官员违法乱纪等行为、政府行为不当、明星事件、官员等不当言论等。前3类舆情事件占事件总数的55%以上。2013年,官员违法乱纪行为由2012年的18%提高到22%,网络反腐和娱乐反腐的提升,与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高压态势呼应;社会民生依然是社会焦点问题。

  (二)网络舆情群体特征

  1.群体呈低龄化、低学历化。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年龄结构中,20-29岁年龄段的比例为31.2%,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10-19岁年龄段比例为24.1%;学历结构中,初中、高中学历人群占比分别为36%和31.2%,低学历人群保持增长趋势;职业结构中,25.5%为学生。网民结构低龄、低学历状况决定着网络舆情群体特征。

  2.语言呈泛娱乐化。从网络舆情语言特征看,粗俗、下流的谩骂和人身攻击大幅收敛,简洁生动的网络词汇不断产生,话语表达更戏谑化和泛娱乐化。如“屌丝”一词以一种社会性的自嘲方式表达出自我意识的觉醒,实现了与当代现实特征的完美合拍。“屌丝”之谓自我设障,降低了成功期望,用以缓解巨大的社会压力。北京的“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上海的“猪自杀”,以无厘头、去权威的语言方式,嬉笑怒骂,宣泄和缓解了情绪,起到了社会安全阀的作用,虽有虚无之虞,却也操练了民众的公民意识,为公众喜闻乐见。

  3.思维呈理性化。从舆情群体思维理性看,情绪化的社会戾气减少,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思维定式逐渐弱化,公众表现出对舆情事件的持续关注和理性分析,“质疑”成为2013年最高频词,求证意识不断加强,在对事实细节锱铢必较的同时,还表现了对社会“宏大叙事”层面的关注。网络媒介成为网民理性思维的操练场,这深刻影响着网民思维方式的演变。

  4.表达向“意见领袖”价值取向集中。从网络舆情集结过程看,意见领袖依然是社会价值观的雕塑师和舆情集结令的司号手。这既是分散、自由言论集结的必然结果,也是现实社会中公众围观心理在网络社会上的反映。

  (三)网络舆情热度趋势

  目前,我国加强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管理,对网络造谣、散布虚假信息等网络犯罪行为予以打击,公布一些网络犯罪的典型案例,网络谣言有所收敛,负面社会舆论有所减少,但热度也大幅下将。一是2013年全国热点舆情事件数量55个,比2012年减少5个,减少了8.3%。二是2013年全国舆情事件的网络活跃周期为21.6天,比2012年的23.2天下降6.8%。三是新浪微博Alexa数据流量下降,用户在微博停留的时间下降40%。四是政务微博账号信息发布总数首次超过网络意见大V,微博话语主导发生变化。

  (四)网络舆情管理状况

  1.网络舆情管理相关立法。目前,我国出台的一些网络信息管理法规仅限于党政各部门、电信行业等,但对互联网舆情监管职能范围,法律体系远未健全,对网络舆情产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法律规定,管理部门往往无法可依,法制建设落后于互联网发展。为此,2013年,全国高院、高检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加强对网络社会行为的管理,表明我国网络舆情管理正在走向法制轨道。

  2.建立网络舆情突发应急机制。在经历网络普及和网络舆情爆发危情后,政府对舆情的认识不断深化,新媒体素养不断增强,网络危机应对能力大幅提高,总结了“黄金四小时”、“快报结果,慎报原因”等“治标”式的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原则,建立了网络舆情突发应急机制,建设了网络舆情监测系统。2013年,网络舆情管理呈现收紧态势,管理部门加强政务微博建设,强化了信息公开和网络言论监管,网络话语环境得到净化,网络谣言有所收敛,网络社会治理“治本”式的社会改革条件逐步走向成熟。

  3.完善网络舆论管理措施。近年来,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一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法规为主体的互联网政策框架体系;二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三是开展打击网络谣言行动;四是铁腕管制网吧上网登记;五是建设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加强对互联网内容的监测;六是建立和完善网络评论员机制以引导网络舆论;七是建立和完善互联网突发应急机制以应对网络危机。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