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江西“四化同步”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第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按照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信息化渗透融合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有效调控作用,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生态条件的差异性,分区域、分类别、分层次推进“四化同步”发展,走低代价高质量具有区域特色的“四化同步”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强化科学发展规划的龙头作用,按照“理念新,高起点,特色明,项目实”的要求,抓优系列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发展。同时立足各地实际,按照分类指导的方法充分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创造性,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造性开展工作,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四化同步”发展之路。

  2.四化融合,协调发展。坚持融合协调,联动发展,把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推动力与信息化支撑、城镇化平台、农业现代化基础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轮”融合协调驱动发展。

  3.以人为本,和谐共生。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原则,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做到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努力建设美丽江西,实现永续发展。

  4.改革创新,市场主导。抓住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机遇,加快改革步伐,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率先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向法治型、创新型、服务型政府转变,更加注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构建有利于“四化同步”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四化同步”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三)主要目标

  综合考虑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总体趋势,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到2017年,江西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协同提高,四化同步发展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力争到2020年,四化同步发展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2个基点,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产业协调。到2020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0%以内,信息产业成为支柱型产业,产业结构得到显著优化,集聚效应明显增强,辐射带动力快速提高,非农就业人口比重和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产城融合。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市功能更趋优化,产业服务能力更强。到2020年,工业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人地城镇化比例同步协调,城镇消费与区域消费趋于一致。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回归到合理水平,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到2020年,全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占农业经营面积比重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至2.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人与自然和谐。生产要素产出效率明显提高,资源消耗明显下降,居民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到2020年,全省单位土地产出水平比2010年提高20个点;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20个点,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13%;人均COD排放、人均二氧化硫排放显著下降,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比例达60%以上。

  (四)主要任务

  1.把农业现代化作为深入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中之重。江西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农业现代化严重滞后,必须将这块“四化”最短板补长。以科技进步和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业建设为基础,以扶持、壮大主体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构建包括科技化种业、特色化种养业、系列化加工业、网络化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业在内的结构优化、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着力提高“四化”融合度,特别是信息化与其他“三化”的融合水平。江西“四化”之间不同步不协调,主要原因是融合度不够,要以信息化为抓手,促进信息化与其他“三化”的融合,以“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工业行业设计、生产、管理、商务等全过程电子化;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精准化,农业经营全程管理向电子商务方向转化;实现居民“衣食住行”信息化和智慧化、城市管理等政务智能化;形成“一化”带“三化”的运行模式,发挥1+l+1+1>4的整体效力,提高“四化”整体融合度。

  3.促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把促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优势互补作为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形成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运行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城镇工业产业体系,增强城镇发展动力;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促进产业和生产要素加速向城镇集中,壮大工业综合实力。同时,将工业园区作为城市的特色功能区来统筹布局,同期规划产业新城和城市新区,同步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和生活设施配套,同时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人口承载能力,推进产城关系和谐发展,实现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化。

  4.促进省内区域“四化同步”发展相协调。加大对省内“四化同步”发展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在财政、金融、人才、经验等方面给予支持性政策,夯实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基础产业,立足于生态保护,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电子商务、金融、文化、物流、创意、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对“四化同步”发展的带动作用,补足短板。同时,选择有条件的先进地区设立“四化同步”发展试点,加快其经济转型,提高产业集聚度,通过经验交流和示范推广效应,提升全省“四化同步”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