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指出,要建设新的学术哲学和方法论体系,首先需要对古代学术的生命力认真地反思,进一步明确学术的精神在于经世致用。
刘师培曾用很多篇幅来论证传统学术的生命力在于经世致用,在于独立发展的社会批判精神。他非常推崇章学诚和龚自珍关于学术本质的论述。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中曾说:“古人本学问而发为文章,其志将以明道。”又说:“古人以学著于书,后人即书以为学。”并认为“古之所谓经,乃三代盛时典章法度,见于政教行事之实,而非圣人有意作为文字以传后世也”。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中曾将章学诚的上述观点加以发展,指出以史学为代表的传统学术精神在于批判性的经世意识:
史之材,识其大掌故,主其记载,不吝其情,上不欺其所委贽,下不鄙夷其贵游,不自卑所闻,不自易所守,不自反所学,以荣其国家,以华其祖宗,以教训其王公大人,下亦以崇高其身,真宾之所处矣。……古之世有抱祭器而降者矣,有抱乐器而降者矣,有抱国之图籍而降者矣。无籍其道以降者,道不可以籍也。……《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恃前古之礼乐道艺在也。故夫宾也者,生乎本朝,仕乎本朝,上天有不专为本朝而生是人者在也。
龚自珍认为古代学术的主体——史官具有学术尊严。他们以道统为根本准则,对每一王朝的政治礼俗进行批评指导,但决不使学术成为王朝的奴仆,学术有独立性。刘师培认为这个认识很得古代学术本质之真面目,学术就是应该具有这种批判性的经世精神。他曾作《古学出于官守论》以及《补古学出于史官论》,申言章学诚、龚自珍的学术起源论的某些观点,证明学术要有社会批判意识。
其次,刘师培还指出,要建立新的学术哲学和方法论体系,尚需要学习西方社会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等各种理论方法,培养学术研究的敏锐识见和方法素养。
刘师培积极投入学术革命的洪流。他将社会进化论思想贯穿于其学术研究。他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于征引中国典籍外,复参考西籍,兼及宗教、社会之书,庶人群进化之界可以稍明”。该书叙述远古至西周的历史,将这个时期的历史划分为上古及古代两个时期。在刘师培看来,这个时期的历史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远古时代曾经是一个没有君主的时代,后来虽然产生了君主,但君由民立,君主“咸为民兴利”,“权利轻而义务重”。到了西周,天子之权渐尊。与君权演化相似,伦理由家族伦理进到国家伦理,再进到社会伦理,也是一个进化历程。刘师培还特别考察了社会经济“进化”过程。在《中国古用石器考》一文中,他写道,古代生产工具由石器时代进到铜器时代,再进到铁器时代。“近世以来,西人言社会学者考社会进化之次序,分为三级,一曰石器时代,二曰铜器时代,三曰铁器时代,推之殊方异俗,莫不皆然。或谓中国古籍,鲜解石器,实则不然。”他利用有关记载,证明中国古代经历了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之外,社会经济生活也由渔猎进至游牧,再进到农业时代。土地制度,原始时代,“黄帝行共田之法”;三代时,“夏行井田之法”,“田受于公,非民之所得而私”;春秋时,“废井田,开阡陌,固势之所必趋也”。总而言之,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都是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社会进化应该是学术研究的一个基本的认识论前提。
刘师培还认为,学术革命应该以国民为价值标准。其《中国历史教科书》与旧史叙事“详于君臣而略于人民,详于事迹而略于典制,详于后代而略于古代”“稍殊”。政治方面,叙述王朝变迁兴衰概况、帝王世系、君主制产生发展过程,分封制起源、变迁及封国情形,等级制度,地方自治制度,家族宗法制度,官制、刑法,国内民族关系。地理方面叙述疆域、行政区划、交通、水利。军事方面,分析战争的起源,介绍兵制、兵器、兵礼。思想文化,介绍古代伦理、宗教、文学、哲学、史学、美术、礼俗、风俗、教育、学术。自然科学,介绍古代的数学、历法、天文、医学、地理学。经济方面,叙述古代的农业,包括土地制度、赋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农业政策、手工业政策、农业水平、手工业水平,乃至建筑、饮食、商业等等。这种文化整体观反映出刘师培研究学术是关国家盛哀,系生民休戚,不再以君主为记载中心。
刘师培还主张学术应该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对于西方社会学、地质学、考古学的种种方法,刘师培都主张积极吸收,洋为中用。《周末学术史序》是刘师培学习西方学科分类的证据,全书将周末学术史分为16类:心理学史、伦理学史、论理学史(逻辑学史)、社会学史、宗教学史、政法学史、计学史(财政学史)、兵学史、教育学史、理科学史、哲理学史、术数学(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等)史、文字学史、工艺学史、法律学史、文章学史。他认为有必要根据近代认识水平对古代有关思想学术进行分类整理、诠释和评价。对于古代学术的重心——经学,刘师培也主张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其《经学教科书》中有关《易经》的研究,就列有如下标题:《论易经与文字之关系》、《论易学与数学之关系》、《论易学与科学之关系》、《论易学与史学之关系》、《论易学与政治学之关系》、《论易学与社会学之关系》、《论易学与伦理学之关系》、《论易学与哲学之关系》、《论易经与礼典之关系》、《论易词》、《论易韵》。在刘师培的研究中,《易经》成了古代学术的宝库,其中可以发掘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找到了“社会进化之秩序,于野蛮进于文明之状态”。刘师培的其他著作,如《古政原论》、《古政原始论》阐述古代社会学,《两汉学术发微论》阐述汉代政治学、民族学和伦理学,《伦理教科书》阐述伦理学,《中国地理教科书》阐述地理学,《中国文学教科书》阐述文字学,《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阐述汉魏南北朝文学史,都为中国学术的科学化作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