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岂之
近五六年以来,方光华同志随我读博士学位,后又同我一起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我们认为,学术史不同于政治史,也不同于一般的专史,而是学术范围内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学术,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不能不受政治的影响,但是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而在学术史的研究中需要把这些特点揭示出来,这就必须要下一番工夫。
我们在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在近代学术革新思潮中,不但出现过像梁启超、夏曾佑这样的今文经学家代表人物,而且也产生了章太炎、刘师培这样的古文经学家。刘师培是一位值得研究的人物。他的思想充满矛盾。他从扬州学派转变为在政治上和学术上寻求新论的人物,这就表明乾嘉学派的后裔也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社会和传统学术有进行变革的必要。在摸索变革道路的过程中,刘师培曾经和章太炎一起提出了所谓“国粹主义”的思路,强调依据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去设计中国的政治出路和进行学术创造。但是应当怎样改造传统的历史文化学术使之适应于廿世纪初中国的发展,刘师培还缺少经验和具体的操作方案。但是他关于传统历史文化和学术的研究,仅从学术史的意义上看,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值得借鉴的思想资料。
1906-1908年间,中国经历着酝酿着政治上的风云变幻,山雨欲来风满楼,巨大的政治风暴即将到来。在这个时候,任何一个清醒的中国知识分子都在思考中国的未来。现实使得刘师培和章太炎等认识到,所谓国粹主义似乎很难解决中国纷繁复杂的现实政治问题,而学术上的创新也有待于寻求新的出路。因而刘师培一方面将国粹主义文化思路转变为对于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实践,一方面却开始宣传无政府主义。他还曾经试图以无政府主义来改变同盟会的纲领,重组同盟会。这事实上是办不到的。加上与章太炎在思想上发生矛盾,刘师培竟投靠清朝贵族端方。从刘师培的个人悲剧来看,无政府主义既无助于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也不会给学术的革新带来新的生机。至于刘师培晚年为袁世凯复辟鼓噪,更加证明他一生所追求的国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软弱无力。
刘师培的一生反映了扬州学派探索政治革命和学术革命的失败。方光华同志在《刘师培评传》一书中不是简单地叙述失败的经过,而是力求找出失败的原因,以便为后人借鉴,让后人去思考。政治上的失败,并不能掩盖刘师培早年在学术研究上的成就,他在经学研究、史学研究和介绍西方学术流派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和贡献。就拿他编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及其史学基本主张来说,至今仍有不少发人深省的地方。方光华同志在《评传》中对于刘师培的经学研究和史学研究分别用专章来论述,比较全面且有一定的深度。
方光华同志的这本书如果能在刘师培的学术影响方面再作些论述,那就会更加完整一些。关于刘师培的评传我没有见过其他版本,方光华同志所写的也许是这方面较早出版的评传吧。由此开展一些讨论,这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研究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1995年11月3日于
北京清华大学
西北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