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描述康有为理论体系,一个启蒙思想家的形象凸现在我们面前。康有为启蒙思想的价值在于,他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回答了中国传统思想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由于具有与欧洲不同的中世纪社会历史条件,中国启蒙任务同欧洲启蒙运动也不尽相同。中国首先要解决的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在中国,群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权利被淹没在至上的群体利益之中,维系这种关系的是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整套纲常伦教。人类在战胜自然和自我进化过程中为了自身发展而结成的团体与表现出的社会性,被异化为压抑人类的工具。很显然,中华民族走向解放必须抛弃虚假的群体利益,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之上。康有为针对中世纪以“天理”否定“人欲”的说教,呼喊出“天欲而人理”的口号,从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入手,提出了全面肯定人的自主权利从而实现人的解放的理论主张。在此基础上,康有为进一步探讨了人类社会的由来及其发展,以世界的眼光和进化的观点揭示出专制制度的历史局限性,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理性的进步,人类必将经过民主而走向大同。如同欧洲中世纪教会的权威代替人们的自主思维一样,中国圣经贤传长期以来也是中国人认识世界和评判是非的唯一源泉和标准。康借助西方近代实证精神,结合中国考据学实事求是的传统,极大地冲击了这种迷信和愚昧的思想方法。对个人权利和实证精神的肯定,对专制制度的否定,构成康有为启蒙思想的三大课题。同时它恰好是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因此,康有为的启蒙思想,也就开辟了中国启蒙运动的道路。他的后继者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重复和深化着这些课题,继续完成着这一尚未完成的任务。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五四启蒙运动,其民主便是康有为肯定人权和否定专制制度思想的延伸,而科学则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实证精神以反对迷信和权威。直到今天,康有为提出的启蒙课题仍然折射出不熄的光芒。
康有为启蒙思想的特点有二。第一,不简单抛弃传统,而以西方近代精神重新解释传统,努力实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康有为的著作,几乎涉及传统思想的所有重要概念,阐述这些概念过程中多少都融入了他的新识(到了下一阶段,他进一步发展为对思想观点和学说体系的重新解释)。在此只讨论他对仁、智、魂三个概念的解释。“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原始意义为有差等的爱的精神(仁要符合礼的要求)。理学很少讨论仁,但它的基本涵义没有变化。康有为重新解释的仁以平等为前提,表现为无差等的、普遍的爱的精神(博爱),并将传统注重人的修养境界转换为注重追求人类进步的至善境界。“智”的内容在传统思想中颇为简略,主要表现为待人处事的明智态度或对人际关系的正确把握。康有为运用近代认识论把智扩充为涵义十分丰富的概念。它既包含人的认识能力及其外化(科学技术和各种知识),又包含人对自我的把握。可以说,康有为智的概念,已接近我们今天智慧的涵义。“魂”属于传统中最腐朽的一类概念,主要指独立于肉体之外的人的精神,多用来宣传因果报应等迷信思想。康有为试图化腐朽为神奇,接过它的神秘的、无所不能的涵义,引导入认知的轨道,在人类经验世界和未知世界之上,建立起统一的最高的认识能力,使其接近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理性概念。这一努力也许终究没有成功,但它所倡导的人类理性,冲破了传统封闭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方式的束缚,为接受一切人类新知创造了认识论条件。康有为对传统的重新解释是有选择的、慎重的。他注意发现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并使之与近代精神结合;同时也淘汰了传统中一些他认为已经丧失生命力的概念。“义”在康有为思想中,便属于这一类概念。他认为,义是中国以等级制和政治道德规范为代表的中世纪思想观念的核心概念,所以采取了基本否定的态度。康有为这种对传统既不迷信,又不轻易否定的态度,以西方近代精神改造传统,实行传统创造性转化的方法,会给后人留下什么启发呢?
康有为启蒙思想的另一特点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不回避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力求解决之。他的启蒙思想和政治改革主张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康有为启蒙思想的着眼点是改造中世纪阻碍人们进步的观念,为中国社会走入近代扫清思想道路。在接受西学和构造思想体系过程中,他既无意追随西方哲人探索深奥抽象的哲学难题;也不像传统思想家囿于伦常事理,或仅守住几个哲学概念喋喋不休地争辩。他的眼界开阔,讨论问题却抓住与现实相关的理论问题深入展开。因此,对有些问题只做简单处置了事(如认为道、理为同一概念等),难免有粗疏的弊病。他的政治改革思想更是立足于中国现实。提出君主立宪制政治主张,除了西学传播的因素之外,他主要根据于中国的社会现实状况和传统特点。这就是利用几千年专制制度给人们形成的权威意识,以君主之“势”推行政治社会改革,以尽量避免社会动乱。改革的过程,又是启蒙宣传和“开民智”的过程。中国政治社会改革完成之日,便是启蒙任务完成之时。康有为上述主张,几十年来多被贬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特别是与资产阶级革命主张相提并论的时候,其实这至少是对康有为本人的误解。深入研究康有为著作不难发现,他对君主立宪制没有特殊的偏好,政治改革源于对国情的认识,君主立宪制是他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的救国方案。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改良并没有提升为普遍的政治哲学观念。我们判断政治主张的优劣,不应以是否激进作为标准。究竟如何看待康有为的政治观,现在到了作出实事求是评价的时候了,尽管这一评价可能会动摇中国近代史的一系列固有结论。
康有为的贡献还不止于此。他所指出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途径,尽管由于种种原因长期遭时代冷落,被后人误解,但随着历史反思的深化,它的价值将逐渐显现出来。
§§第二章 “貌孔心夷”的“今文学家”